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痴呆症的诊断与治疗(精)
0.00     定价 ¥ 1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18532
  • 作      者:
    编者:常诚//郑艳|责编:郭颖//马莉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痴呆症是一种以获得性认知功能缺损为核心,并导致患者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和工作能力明显减退的疾病。编者结合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从中医和西医两个角度阐述了痴呆症的相关内容,第一部分为中医基础及论治,包括历代中医名家关于“痴呆”“健忘”的论治条文及经验、痴呆的病机研究、痴呆的中药及方剂研究及针灸疗法等;第二部分西医诊断与治疗,论述了痴呆的危险因素、辅助检查、分类、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抑郁、焦虑、麻醉术后对脑痴呆的影响,痴呆患者的护理及康复治疗,阐述了近年来痴呆研究的新进展、辅助检查手段及治疗。 本书内容系统科学,基础与临床并重,可供神经科医师及其他相关医务人员、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中医部分
  第1章历代关于“痴呆”“健忘”的论治条文
  第一节远古至魏晋时期关于“痴呆”“健忘”的论治条文
  一、关于“健忘”的条文
  (一)先秦时期
  《黄帝内经 灵枢》卷二本神第八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死于季夏。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以伤,针不可以治之也。
  《黄帝内经 灵枢》卷五癫狂病第二十二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忧饥,治之取手太阳、阳明,血变而止,及取足太阴、阳明。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辩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舌下少阴,视之盛者,皆取之,不盛,释之也。狂言,惊,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狂,目妄见,耳妄闻,善呼者,少气之所生也;治之取手太阳、太阴、阳明、足太阴、头、两颅。狂者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治之取足太阴、太阳、阳明,后取手太阴、太阳、阳明。狂而新发,未应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动脉,及盛者见血,有顷已,不已,以法取之,灸骨骶二十壮。
  《黄帝内经 灵枢》卷五厥病第二十四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后调足厥阴。厥头痛,贞贞头重而痛,泻头上五行,行五,先取手少阴,后取足少阴。厥头痛,意善忘,按之不得,取头面左右动脉,后取足太阴。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阳。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一本云有动脉),泻出其血,后取足少阳。真头痛,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
  《黄帝内经 灵枢》卷八天年第五十四黄帝曰:其气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闻乎?岐伯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若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黄帝内经 灵枢》卷之十二大惑论第八十黄帝曰:人之善忘者,何气使然?岐伯曰: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
  《黄帝内经 素问》卷四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春刺夏分,脉乱气微,入淫骨髓,病不能愈,令人不嗜食,又且少气;春刺秋分,筋挛逆气,环为咳嗽,病不愈,令人时惊,又且哭;春刺冬分,邪气着藏,令人胀,病不愈,又且欲言语。夏刺春分,病不愈,令人解堕;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心中欲无言,惕惕如人将捕之;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气,时欲怒。秋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惕然欲有所为,起而忘之;秋刺夏分,病不已,令人益嗜卧,又且善梦;秋刺冬分,病不已,令人洒洒时寒。冬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欲卧不能眠,眠而有见;冬刺夏分,病不愈,气上,发为诸痹;冬刺秋分,病不已,令人善渴。
  《黄帝内经 素问》卷四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帝曰:愿闻十二经脉之终奈何?岐伯曰: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疭,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所败也。
  《黄帝内经 素问》卷第六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岐伯对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耎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帝曰:春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其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
  《黄帝内经 素问》卷十七调经论篇第六十二帝曰:善。余已闻虚实之形,不知其何以生。岐伯曰: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
  《黄帝内经 素问》卷第十八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帝曰:逆四时而生乱气奈何?岐伯曰:春刺络脉,血气外溢,令人少气;春刺肌肉,血气环逆,令人上气;春刺筋骨,血气内著,令人腹胀。夏刺经脉,血气乃竭,令人解?;夏刺肌肉,血气内却,令人善恐;夏刺筋骨,血气上逆,令人善怒。秋刺经脉,血气上逆,令人善忘;秋刺络脉,气不外行,令人卧不欲动;秋刺筋骨,血气内散,令人寒栗。冬刺经脉,血气皆脱,令人目不明;冬刺络脉,内气外泄,留为大痹;冬刺肌肉,阳气竭绝,令人善忘。凡此四时刺者,大逆之病,不可不从也,反之,则生乱气相淫病焉。故刺不知四时之经、病之所生,以从为逆,正气内乱,与精相薄。必审九候,正气不乱,精气不转。帝曰:善。
  《黄帝内经 素问》卷第二十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而火且明,丹起,金乃眚,寒清时举,胜则水冰,火气高明,心热烦,嗌干善渴,鼽嚏,喜悲数欠,热气妄行,寒乃复,霜不时降,善忘,甚则心痛。土乃润,水丰衍,寒客至,沉阴化,湿气变物,水饮内稸,中满不食,皮肉苛,筋脉不利,甚则胕肿,身后痈。
  《黄帝内经 素问》卷二十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伏明之纪,是谓胜长。长气不宣,藏气反布,收气自政,化令乃衡,寒清数举,暑令乃薄,承化物生,生而不长,成实而稚,遇化已老,阳气屈伏,蛰虫早藏。其气郁,其用暴,其动彰伏变易,其发痛,其藏心,其果栗桃,其实络濡,其谷豆稻,其味苦咸,其色玄丹,其畜马彘,其虫羽鳞,其主冰雪霜寒,其声徵羽。其病昏惑悲忘,从水化也。少徵与少羽同,上商与正商同,邪伤心也,凝惨凓冽则暴雨霖霪,眚于九,其主骤注雷霆震惊,沉霒淫雨。
  《黄帝内经 素问》卷第二十二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太阳之复,厥气上行,水凝雨冰,羽虫乃死,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否满,头痛善悲,时眩仆,食减,腰脽反痛,屈伸不便,地裂冰坚,阳光不治,少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唾出清水,及为哕噫,甚则入心,善忘善悲。神门绝,死不治。
  (二)两汉时期
  《伤寒论》卷第五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方二十四。水蛭(熬)虻虫(去翅足,熬,各三十个)大黄(三两,酒洗)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及两仁者)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华佗神方》卷二十一华佗养性服饵法神方二一○一六?华佗柏子仁圆神方本剂久服,能强记不忘。制用:柏子仁五两,蛇床子、菟丝子、覆盆子各半升,石斛、巴戟天各二两半,杜仲(炙)、茯苓天门冬(去心)、远志(去心)各三两,天雄(炮,去皮)一两,续断、桂心各一两半,菖蒲、泽泻、薯芋、人参、干地黄、山茱萸各二两,五味子五两,钟乳(炼成者)三两,肉苁蓉六两。
  《金匮要略》卷下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胡荽久食之,令人多忘。
  《内照法》
  五脏之病第二从心起:其液汗,心风嗜忘,心风寸浮数,心风成癫痫。其声言,心气痛甚,心气寸坚,心气成伏梁。其味苦,心热狂走,心热寸焦数,心热风狂走。其焦臭,心冷死矣。心冷寸沉伏,心冷成痰,真心痛手足冷。其色赤,心虚嗜惊。心虚寸濡弱,心虚成恐惧。右上五般病,除虚不灸,余四种并灸心俞,第七椎相去二寸二分。量病轻重,上至百,下至三壮一七。若从起处灸之,亦差。余并此也,不须更叙。
  五脏相入第三心气入肾,连脐酸疼,兼膀胱及腰脚痛不可忍。心冷入肾,手足冷如铁,痛甚即死,名真心痛。心热入肾,困不知痛处。心意躁烦怨,不耐痛。心虚入肾,背吸吸,耳聋目昏,徙忘,嗜旋,无力。右上诸病,余病灸之,除虚不灸。服药量病,老少衰弱,斟酌候本俞。
  《中藏经》华氏中藏经卷上
  论肝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二肝者,与胆为表里,足厥阴少阳是其经也,王于春。春乃万物之始生,其气嫩软,虚而宽,故其脉弦软,不可发汗;弱则不可下。弦长曰平,反此曰病,脉虚而弦,则为太过。病在外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实而微,则为不足。病在内,不及则令人引两胁胀满。
  论心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四心病则先心痛而咳不止,关膈不通,身重不已,三日死。心虚则畏人,瞑目欲眠,精神不倚,魂魄妄乱。心脉沉小而紧浮,气喘。若心下气坚不下,喜咽唾手热,烦满多忘太息,此得之思忧太过也。
  论脚弱状候不同第四十二脚气之病,传于心肝,则十死不治。入心则恍惚忘谬,呕吐食不入,眠不安定,左寸口脉乍大乍小,乍有乍无者是也。入肾即腰脚俱肿,小便不通,呻吟不绝,目额皆见黑色,气时上冲胸腹而喘,其左尺中脉绝者是也,切宜明审矣。论诸病治疗交错致于死候第四十七:不当下而下,则使人开肠荡胃,洞泄不禁。不当汗而汗,则令人肌肉消绝,津液枯耗。不当吐而吐,则使人心神烦乱,脏腑奔冲。不当灸而灸,则使人重伤经络,内蓄痰毒,反害中和,致于不可救。不当针而针,则使人气血散失,机关细缩。不当导引而导引,则使人真气劳败,邪气妄行。不当按摩而按摩,则使人肌肉?胀,筋骨舒张。不当蒸熨而蒸熨,则使人阳气偏行,阴气内聚。不当暖洗而暖洗,则使人湿灼皮肤,热生肌体。不当悦愉而悦愉,则使人神失气消,精神不快。不当和缓而和缓,则使人气停意折,健忘伤志。
  《神农本草经》
  草菖蒲味辛温。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或延年。
  草龙胆味苦涩。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盅毒。久服,益智,不忘,轻身,耐老。
  草远志味苦温。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久服,轻身不老。
  草赤芝味苦平。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慧智,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丹芝。
  草兰茹味辛寒。主蚀恶肉,败创,死肌,杀疥虫,排脓恶血,除大风热气,善忘不乐。生川谷。
  (三)魏晋南北朝
  《小品方》卷第一治心痛腹胀满冷痛诸方七气丸,治七气。七气为病,有寒气、怒气、喜气、忧气、恚气、愁气、热气。此七气为病,皆生积聚,坚牢如坏在腹中,心痛烦怨,不能饮食,时去时来,发作有时,每发痛欲绝也。其寒气则吐逆,心下胀满;其热气则慌惚闷乱,常如眩冒,失精,其怒气不可当,热病上荡心,短气欲绝,不得息;其恚气则积聚心下,不得食饮;其喜气则不可疾行久立;其忧气则不可苦作,卧不安席;其愁气则恕忘,置物四旁,不复忆处,四肢手足跗肿,不得举。亦治产生早起中风余疾也。大黄(炮)十分,人参三分,椒(熬)二分,半夏(炮)三分,乌头(炮)五分,桔梗三分,细辛三分,茱萸(熬)三分,干姜三分,菖蒲三分,茯苓三分,芎三分,紫菀三分,甘草三分,石膏三分,柴胡三分,桃仁三分,凡十七物,冶合下筛,和以蜜,酒服如梧子三丸,日三,不知,稍增以知,至十丸为度(辑自《医心方》卷十)。
  《脉经》卷二平人迎神门气口前后脉第二肾实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实者,足少阴经也。病苦膀胱胀闭,少腹与腰脊相引痛。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实者,足少阴经也。病苦舌燥咽肿,心烦嗌干,胸胁时痛,喘咳汗出,小腹胀满,腰背强急,体重骨热,小便赤黄,好怒好忘,足下热疼,四肢黑,耳聋。
  《脉经》卷六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中医部分
第1章历代关于“痴呆”“健忘”的论治条文2
第一节远古至魏晋时期关于“痴呆”“健忘”的论治条文2
第二节隋唐时期关于“痴呆”“健忘”的论治条文17
第三节宋元时期关于“痴呆”“健忘”的论治条文40
第四节明清时期关于“痴呆”“健忘”的论治条文45
第五节近代关于“痴呆”“健忘”的论治条文88
第2章当代中医名家对痴呆论治的经验90
第3章痴呆的治则治法118
第一节五脏与痴呆的关系118
第二节活血法治疗痴呆123
第三节解毒法治疗痴呆127
第四节化痰法治疗痴呆130
第五节复方的研究139
第六节治疗痴呆中药的研究157
第七节中成药的研究189
第八节痴呆的针刺治法196
第二部分西医部分
第4章危险因素对痴呆的影响210
第一节血糖对痴呆的影响210
第二节高脂血症对痴呆的影响215
第三节高血压病对痴呆的影响218
第四节肠道菌群对痴呆的影响220
第5章痴呆的辅助检查进展224
第一节痴呆的临床评估量表224
第二节痴呆影像学诊断226
第三节痴呆症的生化指标233
第四节中医辨证量表235
第6章疾病分类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236
第一节痴呆的分类及诊断思路236
第二节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239
第三节额颞叶痴呆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247
第四节路易体痴呆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252
第五节帕金森病痴呆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255
第六节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260
第七节正常颅压脑积水的诊断标准与治疗268
第八节甲状腺毒性脑病的诊断与治疗271
第九节其他疾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272
第十节丁苯酞治疗认知障碍277
第7章抑郁、焦虑的影响282
第8章麻醉术后对认知功能的影响289
第9章痴呆病人的护理295
第10章痴呆的康复治疗299
第一节痴呆康复治疗理论299
第二节痴呆康复治疗方法299
第三节痴呆康复治疗措施30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