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农业废物堆肥化概述
1.1.1 农业废物
1.1.2 堆肥与堆肥化
1.1.3 农业废物堆肥化
1.2 堆肥化中毒莠定的检测
1.2.1 农业废物中的农药残留
1.2.2 毒莠定的结构与特征
1.2.3 毒莠定的检测
1.3 堆肥化中的木质纤维素
1.3.1 木质纤维素的组成和结构
1.3.2 木质素的生物降解
1.3.3 木质素降解微生物
1.3.4 木质素降解酶及编码基因
1.4 DNA生物传感器
1.4.1 生物传感器
1.4.2 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
1.4.3 丝网印刷生物传感器
1.4.4 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及基因的传感器检测
1.5 本书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土壤及堆肥的毒莠定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设备
2.2.2 偶联抗原和抗体的制备
2.2.3 酶标二抗(HRP-羊抗兔IgG)工作浓度的优化
2.2.4 毒莠定抗体浓度(稀释度)的优化
2.2.5 毒莠定的间接竞争ELISA
2.2.6 土壤浸出液的回收实验
2.2.7 堆肥实际样品中的应用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酶标二抗(HRP-羊抗兔IgG)工作浓度的优化
2.3.2 抗体浓度的优化
2.3.3 间接竞争USA的标准曲线
2.3.4 土壤浸出液的回收实验
2.3.5 堆肥实际样品中的应用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金电极自组装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基因分子膜的制备及电化学传感检测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和仪器
3.2.2 金电极的制备及预处理
3.2.3 基因探针的设计及杂交模型的建立
3.2.4 捕获探针在金电极上的固定
3.2.5 杂交和检测
3.2.6 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的再生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自组装时间与响应信号的关系
3.3.2 捕获探针S浓度的优化
3.3.3 信号探针S最佳响应浓度
3.3.4 杂交温度的优化
3.3.5 杂交时间的优化
3.3.6 两种缓冲溶液pH的优化
3.3.7 金电极杂交检测的电化学表征
3.3.8 修饰电极的线性检测范围
3.3.9 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的再生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聚合酶链反应-核酸杂交传感技术检测堆肥却基因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基因探针和PCR引物的设计以及杂交模型的构建
4.2.3 黄孢原毛平革茵的培养和DNA提取
4.2.4 杂交传感检测洳基因PCR产物
4.2.5 杂交传感检测的特异性
4.2.6 两种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性能对比
4.2.7 堆肥样品中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编码基因检测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杂交传感检测的特异性
4.3.2 HRP-A与HRP-SA的性能对比
4.3.3 堆体温度变化曲线
4.3.4 凝胶电泳分析和聚合酶链反应
4.3.5 幻基因PCR产物检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丝网印刷基因分子膜杂交传感检测堆肥漆酶编码基因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和仪器
5.2.2 凤尾侧耳的培养和DNA提取
5.2.3 基因探针和PCR引物
5.2.4 漆酶酶活的测定
5.2.5 丝网印刷电极的制备
5.2.6 电化学检测
5.2.7 杂交传感检测lac基因PCR产物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漆酶酶活动态变化分析及DNA浓度测定
5.3.2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5.3.3 丝网印刷基因分子膜电化学表征
5.3.4 传感检测特异性
5.3.5 lac基因PCR产物检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