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环境暴露参数的筛选及表达格式
1.1 概述
随着工农业发展和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化学品的需求量正在逐年增加。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在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污染物释放进入环境。长期接触这些污染物,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化学品引发的环境事件多发,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化学品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开始对数量众多的化学品实施管制。
实施化学品风险评估环境管理制度,是实现从传统的末端治理向风险预防的转变。其中,化学品的暴露评估是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的关键。化学品暴露评估方法包括环境监测法和模型预测法。环境监测法通常无法覆盖数量众多的化学品,且数据质量、采样代表性等也可能存在一定不足。此外,环境监测法难以应用于新化学品及突发性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的暴露评估,在实际应用中也往往受到时间、人力、资金及监测方法等因素的制约。相比之下,模型预测法则展现了独*的优势,它可有效突破上述多种因素的限制,系统评价化学品的源汇过程。
环境暴露模型指描述环境受体对化学物质的暴露过程,估算暴露浓度和暴露量的概念模型及数学模拟方法。应用环境暴露模型,可以预测化学品在环境介质中的赋存水平和分布状况,揭示其中重要的降解规律,估算化学品在环境中的持留时间,全面地描述化学品的环境转归过程。然而,受气象、水文、地域差异和排放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化学品浓度在距源几千米范围内会存在显著差异。为了估算具有空间差异的环境中的化学品浓度,将逸度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结合,将研究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各子区域通过大气和水的流动相互连接,从而形成具有空间分异性的环境暴露模型。
化学品在环境中的归趋由两个主要因素控制:化学品的固有性质(如蒸气压、溶解度等)和环境特征(如暴露尺度、温度、土壤有机碳含量、羟自由基浓度等)。在相同的释放速率下,不同的化学品和不同的环境特征导致其在环境中的分布与浓度可能不同。对于大多数化学品,其物理化学性质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浓度差异。但是,通过使用特定区域的环境特征参数,可以提高区域环境暴露模型估算结果的精准性。环境特征参数的空间变化会对化学品暴露浓度产生一定影响,而各国的区域环境属性存在较大差异,像环境温度、大气颗粒物、水体悬浮物及土壤有机碳含量等环境属性都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因此,准确、全面地获取我国不同区域的环境参数可以为我国化学品环境暴露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支持。
1.2 参数的筛选
化学品风险评估管理主要根据化学品的释放源和全生命周期,对化学品进行综合管理。通过对SimpleBox(European Union System for the Evaluation of Substances)、EUSES、GREAT-ER(Geography-Referenced Regional Exposure Assessment Tool for European Rivers)和New-EQC(New Equilibrium Criterion)等化学品环境暴露模型的解析,并根据介质间分配、介质间迁移、系统去除、排放、环境相性质和化学品固有特性等进行分类分析,共筛选得到1039个参数。进一步对参数查重、剔除后仍有732个参数(图1-1),其中48个与环境特征参数有关,即环境暴露基础参数。
图1-1 暴露参数清单和分类图
1.3 参数的表达格式
根据来源方式的不同,将这48个环境特征参数分为5种:实测、默认赋值、统计分析、查询年鉴和专家咨询,如图1-2所示。其中,实测得到的参数有11个,基于购买数据统计分析得到的参数有7个,默认赋值的参数有8个,从年鉴中查询得到的参数有6个,咨询专家并参照国外模型得到的参数有16个。针对不同参数定义了表达格式规范,具体见表1-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