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态恢复力理论方法与应用
0.00     定价 ¥ 6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1152619
  • 作      者:
    作者:刘孝富|责编:李恩军
  • 出 版 社 :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 出版日期:
    2022-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刘孝富,1983年出生,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主要从事生态环境建模、系统集成、大数据挖掘、物联网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业务涵盖灾害评估、流域保护、污染源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领域。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环保公益性科研专项等项目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专著6部,获得软件著作权20余项,专利1项,参与编制标准2项,省部级奖励1项。Email:liuxf@craes.org.cn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共分为6章。第1章阐述恢复力理论的发生发展,总结了恢复力自20世纪70年代从物理学引进到系统科学以来的发展历程。第2章阐述生态恢复力的评价方法,从评价的困难性到可替代性,从定性评价到定量评价进行了多方位的解释和说明。第3章介绍了灾害生态恢复评价进展,阐述了灾后生态恢复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第4章运用拟合修正法针对汶川地震灾后生态恢复情况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防灾减灾的对策建议。第5章介绍了概率衰减法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流程,评估了持续性干扰下长江流域生态恢复力情况。第6章介绍了概率衰减法在突发性干扰下的改进方法,评估了汶川地震灾后生态恢复力情况,并对灾后小流域灾害风险防治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
目录
第1章 恢复力理论的发生发展
1.1 发展阶段划分
1.2 理论探索阶段
1.2.1 Holling恢复力与Pimm恢复力
1.2.2 恢复力的三个经典模型
1.3 深化研究阶段
1.3.1 恢复力的扩展
1.3.2 恢复力的影响因素
1.3.3 恢复力的术语辨析
1.3.4 恢复力的替代性评估
1.4 实践应用阶段
1.4.1 恢复力的二次扩展
1.4.2 恢复力思维
1.4.3 空间恢复力
1.4.4 恢复力的评估
1.5 我国恢复力研究进展
第2章 生态恢复力评价方法论述
2.1 恢复力的难衡量性
2.2 恢复力评价的可替代性
2.3 生态恢复力的影响因素
2.3.1 影响因素总述
2.3.2 立地条件
2.3.3 生态存储
2.3.4 局地气候
2.3.5 管理措施
2.4 恢复力的定量评价方法
2.4.1 模糊评价法
2.4.2 梯度实验阈值法
2.4.3 概率衰减法
2.5 Holling恢复力评价
2.6 Pimm恢复力评价
第3章 汶川地震生念恢复力及拟合修正法
3.1 灾害驱动下生态恢复研究
3.1.1 重点关注的灾害领域
3.1.2 灾害生态恢复研究内容
3.2 灾害生态恢复力研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3.2.1 存在的问题
3.2.2 解决途径
3.3 灾害生态恢复力自定义与评价指标
3.3.1 灾害生态恢复力自定义
3.3.2 受损系统生态恢复评价指标
3.4 研究区及数据源
3.4.1 研究区概况
3.4.2 数据集及作用
3.4.3 数据介绍及展示
3.5 汶川地震灾害生态恢复力评价指标
3.6 拟合修正法技术思路
3.6.1 年际相对校正
3.6.2 “复原”的识别方法
3.6.3 恢复力拟合
3.6.4 恢复的维持率
3.6.5 恢复力校正
3.6.6 恢复力的误差评价
3.6.7 恢复力评价技术流程
第4章 拟合修正法评估汶川地震生态恢复力结果
4.1 植被覆盖恢复力拟合
4.1.1 灾后高频成分EVI演替趋势
4.1.2 植被覆盖度恢复的维持率
4.1.3 像元植被覆盖恢复力拟合
4.1.4 植被覆盖恢复力误差评价
4.2 水土保持功能恢复力评价
4.2.1 灾后高频成分土壤侵蚀模数演变趋势
4.2.2 水土保持恢复的维持率
4.2.3 像元水土保持恢复力拟合
4.2.4 水土保持恢复力误差评价
4.3 水源涵养功能恢复力评价
4.3.1 灾后高频成分林冠截留演变趋势
4.3.2 水源涵养恢复的维持率
4.3.3 像元水源涵养恢复力拟合
4.3.4 水源涵养恢复力误差评价
4.4 结论
4.4.1 灾区生态恢复趋势预测
4.4.2 防灾减灾的重点区域
第5章 概率衰减法评估流域生态恢复力
5.1 概率衰减法理论基础
5.2 概率衰减法计算流程与数学模型
5.3 长江全流域生态恢复力
5.3.1 EVI年际变化
5.3.2 维持性栅格数量变化
5.3.3 生态恢复力
5.4 分流域生态恢复力
5.4.1 分流域生态恢复力
5.4.2 空间分布特征
5.5 流域生态恢复力的相关性
5.5.1 生态恢复力与气象的关系
5.5.2 生态恢复力与地形的关系
5.5.3 生态恢复力与生态系统类型的关系
5.6 长江流域生态恢复力评估结论
第6章 概率衰减法评估汶川地震生态恢复力
6.1 突发性干扰下概率衰减法的改进
6.2 空间单元划分
6.2.1 基本单元
6.2.2 驱动力单元
6.3 斜率栅格表面
6.4 维持栅格表面
6.5 整体生态恢复力评价
6.6 基于小流域单元的生态恢复力评价
6.7 基于驱动力单元的生态恢复力评价
6.7.1 地震烈度单元生态恢复力评价
6.7.2 气候单元生态恢复力评价
6.7.3 生态系统类型单元生态恢复力评价
6.7.4 高程单元生态恢复力评价
6.8 生态恢复力空间分区
6.9 恢复力评价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应用
6.9.1 自然保护区概况
6.9.2 重点保护区识别
6.10 恢复力评级在小流域灾害风险防治中的应用
6.10.1 小流域生态风险评价
6.10.2 小流域灾害评价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