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国内外文献述评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检索法
1.4.2 规范分析法
1.4.3 模糊综合评价法
1.4.4 层次分析法
1.5 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主要内容
1.5.2 研究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补偿
2.1.2 生态补偿
2.1.3 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
2.2 生态补偿的基本理论
2.2.1 公共物品理论
2.2.2 环境经济学理论
2.2.3 生态资本与生态价值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伙房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现状分析
3.1 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基本概况
3.1.1 水源地生态补偿特点
3.1.2 水源地生态补偿的总体框架
3.2 大伙房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政策变化及存在问题
3.2.1 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政策变化
3.2.2 大伙房水源地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
3.3 大伙房水源地生态补偿运行机制分析
3.3.1 大伙房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的制度机制分析
3.3.2 大伙房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管理机制
3.3.3 大伙房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监督机制
第4章 大伙房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绩效评价
4.1 生态补偿绩效评价的一般认识
4.2 理论模型
4.3 指标体系构建
4.3.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3.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4 研究方法的选取
4.4.1 权重的确定方法
4.4.2 评价方法的选择依据
4.5 基于问卷调查的大伙房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绩效评价
4.5.1 调查问卷设计
4.5.2 调查问卷实施
4.5.3 样本统计分析
4.5.4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4.5.5 模糊综合评价过程
4.6 研究结论
第5章 大伙房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实际效果分析
5.1 大伙房水源地生态补偿金的来源与使用
5.1.1 大伙房水源地生态补偿资金来源
5.1.2 大伙房水源地生态补偿资金使用
5.2 大伙房水源地生态补偿实际效果分析
5.2.1 大伙房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实际生态效果分析
5.2.2 大伙房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实际经济效果分析
5.2.3 大伙房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实际社会效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大伙房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测算
6.1 生态补偿的理论标准
6.2 现有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方法的比较
6.3 大伙房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适度水平的测算
6.3.1 大伙房水源地现行生态补偿标准水平
6.3.2 退耕还草征地生态补偿的适度标准测算
6.3.3 现行补偿标准与理论补偿标准对比分析
6.4 大伙房水源地生态补偿资金的区域分担
6.4.1 大伙房水库受水地的发展阶段系数
6.4.2 大伙房水源地生态补偿资金的区域分担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对策建议
7.1 进一步完善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
7.1.1 加快出台生态补偿相关政策法规
7.1.2 推进水权制度建设及明晰水源地管理事权
7.1.3 建立健全配套水源地补偿相关制度体系
7.1.4 加强水源地补偿的组织领导和监督
7.1.5 多渠道增加水源地生态补偿资金
7.2 加快构建多元化生态补偿路径
7.2.1 加快构建生态补偿的观念路径
7.2.2 加快构建生态补偿的产业路径
7.2.3 加快构建生态补偿的支撑路径
附件1 大伙房水库农户生态补偿调研问卷之一
附件2 大伙房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绩效调查问卷之二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