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时代赣南老区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研究/革命老区赣南区域研究丛书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9685723
  • 作      者:
    编者:黄恩华//周利生|责编:吴倩//张玉珠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黄恩华,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江西师范大学苏区振兴研究院名誉院长,江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江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革命老区发展专业委员会会长。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国家课题5项、省级课题6项,出版论著(主编教材)7部,撰写重点刊物学术文章40余篇。
  
  周利生,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
  
  刘善庆,研究员,特岗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新西兰尼尔森理工学院、美国西乔治亚大学访问学者,中共中央党校第87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员,江西师范大学苏区振兴研究院院长、党支部书记,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革命老区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江西省苏区精神研究会副秘书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含特别委托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30项,发表学术论文、咨询报告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4部,获得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奖8项。
  
  祁娟,湖北黄冈人,硕士研究生,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会员。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特别委托项目子课题1项,参与撰写专著《赣南老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在《智库成果专报》发表调研报告《数字经济背景下我省村镇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多重困境与解困对策》并获得省领导肯定性批示,在《青年发展论坛》《苏区振兴论坛》各发表过1篇学术论文。
  
  黄小红,江西萍乡人,硕士研究生,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会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点课题1项、省级一般课题2项,主持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参与4项。发表调研报告2篇,均获江西省领导批示。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累计获得国家奖项4项和省级奖项7项。
展开
内容介绍
赣南老区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是全国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主要是在实地调研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有效路径、发展机制、建设成效及典型案例等方面系统梳理赣南老区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生态文明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期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推动其他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地方实践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江西实践
二、赣南老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创新: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为例
第三节 新时代赣南老区生态文明建设布局研究
一、赣南老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规划和总体定位
二、赣南老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

第二章 赣南老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路径研究
第一节 不断创新发展形式
一、理念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二、科技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一、打造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
二、助力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三、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第三节 推进产业绿色转型
一、擦亮绿色生态底色,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二、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实现生态产业化
三、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实现产业生态化
第四节 多方协同开放合作
一、生态环境治理经验的开放
二、生态文明建设信息的开放
三、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的开放
第五节 共享优质生态产品
一、生态产品的基本含义
二、促进优质生态产品共享的现实意义
三、促进优质生态产品共享的实践路径

第三章 赣南老区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机制建设研究
第一节 赣南老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一、构建事前预防性制度
二、事中监管性制度
三、事后补救性制度
第二节 赣南老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一、立法
二、执法
三、司法
第三节 赣南老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分析
一、蓝天更蓝
二、碧水更绿
三、土地更净

第四章 赣南老区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分析
第一节 赣南老区稀土矿山高质量治理典型案例
一、赣南老区矿产资源基本情况
二、寻乌县的“三同治”模式
三、信丰县的“千万”模式
四、崇义县让绿色成为矿山最美底色
五、兴国县治理废弃矿山,换来绿水青山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