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非常规油气藏产量不稳定分析方法及应用
0.00     定价 ¥ 20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8355037
  • 作      者:
    作者:(加)克里斯托弗·R.克拉克森|责编:高迎//张希喜|译者:孙贺东//崔永平//曹雯//韩国锋//刘文超
  • 出 版 社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9-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全面介绍了非常规油气藏的产量不稳定分析(RTA)方法。全书共分9章:第1章至第5章主要介绍RTA概念、方法和工作流程;第6章至第9章主要介绍如何将RTA方法应用于致密气、煤层气、页岩气等不同类型非常规储层中复杂流动行为的数据分析以及RTA方法在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本书可供从事油气藏工程、采油气工程和非常规油气藏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也可作为油田现场工程师的培训教材。
展开
目录
1 RTA的概念、方法和工作流程
1.1 简介
1.2 RTA概念
1.2.1 流动形态
1.2.2 不稳定线性流和线性流参数
1.2.3 边界控制(拟稳定)流
1.2.4 探测距离(DOI)和动态泄流面积(DDA)
1.2.5 扩散方程
1.2.6 扩散方程的解
1.2.7 拟变量
1.2.8 产量规整化和叠加时间
1.2.9 反问题、反演、动态预测
1.2.10 RTA方法(反演)
1.3 非常规储层RTA方法
1.3.1 非常规储层类型及其特性
1.3.2 生产井的生命周期、返排和在线生产
1.4 RTA工作流程
1.4.1 步骤1:评估数据的充分性(第2章)
1.4.2 步骤2:检查数据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第2章)
1.4.3 步骤3:过滤和编辑数据(第2章)
1.4.4 步骤4:确定流动形态(第3章)
1.4.5 步骤5:进行直线分析(第4章)
1.4.6 步骤6:进行典型曲线分析(第5章)
1.4.7 步骤7:进行模型拟合分析(实例见第6章至第9章)
1.4.8 步骤8:利用校准模型进行预测(实例见第9章)
1.5 本章小结
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2 RTA数据准备与评价
2.1 本章简介
2.2 步骤1:评估数据的充分性
2.2.1 静态数据
2.2.2 动态数据
2.3 步骤2:检查数据的一致性和相关性
2.4 步骤3:过滤和编辑数据
2.5 本章小结
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3 流动形态识别
3.1 本章简介
3.2 流动形态识别方法
3.2.1 RNP和RNP'R双对数曲线
3.2.2 流动形态特定导数曲线(RNP'BL、RNP'L和RNP'BD)
3.2.3 IRNP和IRNP'R双对数曲线
3.2.4 Chow压力参数团
3.3 在线生产情形流动形态特征
3.3.1 致密储层中压裂直井
3.3.2 致密储层中多级压裂水平井
3.3.3 页岩储层中多级压裂水平井
3.4 本章小结
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4 直线(流动形态)分析方法
4.1 本章简介
4.2 在线生产数据SLA
4.2.1 致密储层中的压裂直井
4.2.2 致密储层中的多级压裂水平井
4.3 MFHW的替代SLA方法
4.3.1 欠饱和油CFIP计算方法
4.3.2 气体CFIP计算方法
4.3.3 欠饱和油不稳定线性流分析
4.3.4 气体不稳定线性流分析
4.3.5 边界控制流分析
4.4 SLA方法在岩心分析中的应用
4.4.1 流动形态识别
4.4.2 传统的SLA分析
4.4.3 替代的SLA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5 典型曲线分析方法
5.1 本章简介
5.2 在线生产数据TCA
5.2.1 致密储层中的压裂直井
5.2.2 致密储层中的多级压裂水平井
5.3 本章小结
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6 煤层气储层RTA方法的改进
6.1 本章简介
6.2 CBM储层中RTA模型需考虑的非常规特性
6.2.1 与流体存储相关的储层特征
6.2.2 与流体流动相关的特性
6.3 钻完井方法
6.3.1 致密煤层中的完井方式(小于3mD)
6.3.2 低渗煤层中的完井方式(3~20mD)
6.3.3 高渗煤层中的完井方式(20~100mD)
6.3.4 超高渗透煤层中的完井方式(大于100mD)
6.4 针对煤层气特性的RTA方法改进概述
6.4.1 解吸——违反假设(6)的修正方法
6.4.2 变化的储层性质——违反假设(5)的修正方法
6.4.3 两相流动——违反假设(2)的修正方法
6.4.4 变化绝对渗透率和两相流——违反假设(2)和(5)的修正方法
6.4.5 重力分异——违反假设(7)的修正方法
6.5 煤层气藏中单相流动RTA
6.5.1 单相气体流动(饱和情形)
6.5.2 单相水流动(欠饱和煤)
6.6 煤层气藏中两相流动RTA
6.6.1 高渗透系统
6.6.2 低渗透系统
6.7 本章小结
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7 页岩气藏中RTA方法的改进
7.1 本章简介
7.2 页岩气RTA需考虑的储层特性
7.2.1 页岩气储层特征综述
7.2.2 与流体存储有关的性质
7.2.3 与流体流动相关的性质
7.3 页岩气RTA方法概述
7.3.1 解吸——违反假设(6)
7.3.2 页岩基质中的孔隙限制效应——违反假设(6)
7.3.3 页岩基质中的非达西流动——违反假设(1)
7.3.4 变化的页岩基质属性——违反假设(5)
7.3.5 变化的页岩裂缝属性——违反假设(5)
7.3.6 两相流动——违反假设(2)
7.3.7 储层非均质性——违反假设(8)
7.3.8 页岩气复杂特征修正的替代方法
7.4 页岩气藏单相在线生产数据的RTA
7.4.1 解吸和非达西流
7.4.2 变化的基质属性
7.4.3 基质中的孔隙限制效应
7.4.4 储层非均质性
7.5 本章小结
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8 致密和页岩储层中多相流动RTA方法的改进
8.1 本章简介
8.2 两相流RTA的修正
8.2.1 两相不稳定线性流:修正拟变量(MPV)方法
8.2.2 两相不稳定线性流:基于相似性(SB)的方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