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汉服时代(现代汉服穿搭)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9609962
  • 作      者:
    作者:周圆|责编:王浩宇
  • 出 版 社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方文山、行者先生倾情作序推荐
一本书带你玩转汉服时尚穿搭

《汉服时代:现代汉服穿搭》是一部面向大众的汉服穿搭指南,在介绍汉服文化知识、考究汉服设计元素的基础上,展示了作者研究、穿着汉服15年来精心总结的100余种汉服穿搭技巧,涵盖汉服的传统色搭配方案,以及适用于节日节气与日常生活不同场景的汉服穿搭公式,配以典雅文字和精美插图,让你在现代生活中也可以沉浸体验汉服美学的优雅与时尚。


展开
作者简介
    周圆,专注汉服及礼仪文化研究15年,担任《汉服时代》杂志主编、“汉服”公众号主理人、温州市汉服协会会长、西塘汉服文化周创始团队策划宣传负责人、滴滴出行国风社顾问,曾参与编撰书籍《当代汉服文化活动历程与实践》。


展开
内容介绍

    《汉服时代:现代汉服穿搭》全书共分为四章。
    “汉服初识入门:同袍必知的常识”一章介绍了汉服常见名词与购买汉服的相关技巧。
    “汉服进阶指南:传统服饰的魅力”一章分别讲解了汉服形制、汉服内衣、汉服配饰、汉服面料以及汉服发型。
    “汉服高阶手册:现代穿搭的奥秘”一章为本书的主体内容,共分五篇,其中,“挑选篇”介绍依据体型和肤色挑选汉服的方法,“配色篇”围绕9种主题传统色讲解汉服配色技巧,“节日篇”展示了12个节日节气下的汉服穿搭方案,“实验篇”总结了现代日常生活不同场景中的汉服穿搭公式,“养护篇”介绍了汉服保养与收纳的窍门,“造型篇”讲解了4种简易汉服发型的制作流程。
    “当我在穿汉服的时候我在谈什么”一章讲述了作者对现代汉服生活的理解与展望。


展开
精彩书摘

《红:属于中国人的“罗曼蒂克”》

不得不说,如果有什么颜色能让长辈可以无视你穿什么,见面就会夸一次“好气色”,那就是中国红。

“红”的情感很深,能深到你的骨子里,好比冬日雪地上的一团烈火那样惊艳。李商隐曾写道:“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孤枕难眠,一直到烛火燃尽;等你的消息,一直到石榴花红。烛火和石榴花都是红,但石榴花红得更为浓烈。其实古人早就知道,“红色”满怀希望和热情。

中国传统五色中,为何唯有红色成为中国如今的代表色?早在先秦时期,《孙子兵法》就曾记载:“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赤、黄、黑、白、青,每一种颜色都很常见,但在中国,看到历史上留下的鲜艳的明代建筑,大到红墙、朱门、灯笼,小到漆器、花钿、胭脂,没有一种颜色像“红”一样夺目,能应用在生活之中的大小场合,既浓烈又喜庆。

《礼记》记载:“周人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戎事乘騵,牲用騂。”周朝以后的宫殿,就已经开始普遍使用红色了。每个朝代都会随着政权更替改变主要颜色,但“红”作为最早使用的颜色,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却没有变过。

中国的妆面,往往都是以花黄、铅白映衬朱红,其实在配色上很有道理。一项对中国人皮肤的测试发现,60%以上的中国人肤色都偏暖,即所谓橙、红、黄色系范畴。我们可以理解为这就是“亚洲黄”,但这种“亚洲黄”最偏爱、最适合的还是红色。

红色又有别称:绛、赤、朱、丹、彤、赭、绯等。不同的红色与织染的深浅有关,也与织染的调剂方法有关,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妃红:比大红色更淡一些的粉红色,古同“绯”,与杨妃色、湘妃色同义。

胭脂:亦作“臙脂”,泛指鲜艳的红色。胭脂是作为化妆品的面脂和口脂的统称,一种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制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

石榴红:即红色石榴花的颜色,有鲜艳明快、明艳照人之感。用这种颜色染成的石榴裙,也是唐代年轻女子常穿的服饰。无怪唐人万楚在《五日观妓》中说:“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如果有什么颜色亘古不变,那就是“红”。但由于红色过于耀眼和浓烈,也容易引起视觉疲劳,所以怎么搭配“红”,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红配黑、白:这种搭配比较常见。红与白搭配会显得明亮、有朝气,更适宜日常穿着,红与黑搭配会显得成熟稳重,更适合比较正式的礼仪场合。此外,市面上一些红色格子的面料,其实也很有中西合璧、“经典1+1”的味道。

红配蓝、紫:朱红配宝蓝、玫瑰紫,其实是中国的“官配”。上穿袄子,下配蓝色马面,两种亮色混在一起,其实很能衬托出气质,但更适合较隆重的场合;如果是日常穿着,试着把红、蓝都往灰度更高偏一些,会有安静雅致的感觉,或者往明度更高偏一点,就会有马卡龙少女感的感觉。这两种色对比较强,建议不要加花纹,最多缀一个补子,越干净越好。

红配绿:这种配色在古代陶俑中也有出现,但是一般人很难驾驭,在搭配时要特别注意红的比例。有一种说法是“一七法则”,就是以1:7的比例对红色和绿色进行搭配,用大面积的绿搭配小面积的红。此外还要注意,与红色搭配的绿不应使用明度过低或饱和度过高的绿,而应使用墨绿,这样搭配才会更加协调。

红配黄:一不小心成为“番茄炒蛋”,不过不用怕,古代其实对明黄的容忍度很高,只要避免大面积的红配小面积的黄即可。参考上面提到的“一七法则”,用大面积的黄来冲淡红的视觉吸引力吧。另外,也可以尝试使用金色或鹅黄色,这类黄色能驾驭各种小面积的红,可以参考宝钗那套“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

总而言之,在中国文化中,红的影响历久弥新,是中国人专属的“罗曼蒂克”。


展开
目录

序一 华夏复兴 衣冠先行 1

序二 终能与子同袍 3


前言 你真的了解中国人的衣服吗? 10


汉服初识入门:同袍必知的常识

风物入门:汉服常见名词解析 17
人群类 17
辨别类 18
穿法类 20
服饰类 22

购买入门:去哪买汉服? 26
细节入门:汉服避坑指南 28


汉服进阶指南:传统服饰的魅力

汉服形制:襟带天地霓裳梦 33
汉服内衣:东方维密系裙腰 44
汉服配饰:美人头上四时花 50
汉服面料:织罗纺麻裹生涯 64
汉服发型:挽鬓轻缕千丝发 68


汉服高阶手册:现代穿搭的奥秘

挑选篇: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汉服 77
依据体型 77
依据肤色 80

配色篇:活用传统颜色巧穿搭 39
红:属于中国人的罗曼蒂克 82
黑:闯入黑夜的神秘之美 86
白:素布之上,源远流长的神韵 90
紫:脱俗于五色,高贵浪漫的雅致 92
黄:中国的黄,不是你想象中的黄 96
橙:是初心如炬,也是万家灯火 100
蓝:装得下大海,也装得下整个现代时尚 102
绿:它的生命力,可贯穿一生 106
渐变:撩拨春光,穿着正好看 110

节日篇:传统节日穿搭法则 114  (12个)
春节:焕新踏春乐此行 114
元宵:灯火阑珊穿上身 116
花朝:花染霓裳迎花神 118
上巳:长安水边丽人行 120
清明:淡妆素抹总相宜 122
端午:愿与香草终为伴 124
七夕:芳华心事会有期 126
中元:天上人间自相见 128
中秋:月满桂落清丽时 130
重阳:登高望远赏秋菊 132
冬至:岁首消灾始企盼 134
除夕:春风送暖入屠苏 136

实验篇:汉服日常穿搭公式 138
穿起来像时装的汉服有哪些? 138
阳光明媚,穿上汉服郊游去!142
工作日,汉服如何承包我的上班装扮? 144
穿上汉服“一步裙”,走路会生风 148
斩男款!初次约会就穿汉服 不想被注意到都难 150
给汉服加点小碎花?你会忍不住赞美夏天的! 154
一夜转凉,穿上汉服赏秋去! 156
汉洋折衷?圣诞汉服的流行式 158
女生都开始抢穿男装汉服了,男孩子穿什么? 160
把美好寓意都穿在身上! 162
汉服配靴子,祖先都玩腻了 166
汉服小哥哥小姐姐的裙底到底都穿什么? 170
那些爱猫的汉服同袍都怎么穿? 174
穿上汉服 竟能收获年会的高光时刻? 178
不要拦着小姐姐穿着汉服婚纱去结婚啦! 182
女朋友眼中的华夏男儿,到底该怎么穿汉服?  184

养护篇:汉服日常保养手册 188
买了汉服该怎么清洗? 188
汉服太多怎么整理?助你解放衣柜! 193

造型篇:5分钟教你做1个出门发型 196
  一根簪子挽出经典盘发 196
  用编发的方法梳出双侧式温婉发髻 197
  只需四步盘出温婉的垂髻 198
  快速上手的清爽高髻 199


当我穿汉服的时候我在谈什么
塑己篇 204
    什么样的人适合穿汉服? 204
    你为什么会喜欢上汉服? 206
    穿汉服之前需要先做功课吗? 208
穿汉服会发生哪些不可思议的变化? 210

解疑篇 212
    穿汉服可以散着头发吗? 212
    穿汉服的时候,手机放在哪儿? 213
    穿汉服怎么上厕所? 214

消费观 216
    售价上万的汉服到底贵在哪里? 216
    二手汉服值得买吗? 219
    买到“山寨汉服”怎么办? 220
为什么买的第一套汉服都会后悔? 222

观未来 224
    汉服真的火了吗? 224
    怎么理解汉服的“现代化”? 226
    喜欢汉服,可以从事哪些相关工作? 228
    汉服行业未来10年会有怎样的变化? 232

后记 共迎汉服文化的潮流之光 23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