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2 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
2.1 正常的膀胱功能
2.2 脊髓损伤急性期
2.3 骶髓上病变
2.4 骶髓-骶髓下病变
3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诊断
3.1 病史
3.2 排尿日记(排尿频率/排尿量表)
3.3 调查量表
3.4 体格检查
3.5 实验室检查
3.6 评估下尿路功能的检测
4 尿动力学检查技术
5 尿动力学检查操作规范
5.1 患者的体位选择
5.2 放置测量导管
5.3 压力线的校准和控制
5.4 灌注溶液
5.5 灌注速度
5.6 最大灌注量
5.7 肌电图
5.8 成像
5.9 单通道尿动力学检查
6 尿动力学检查获取的数据
7 40 cmH2O
8 培训
9 脊髓损伤后行尿动力学检查的时机
10 再次行尿动力学检查的时机
11 尿动力学检查相关并发症
12 推迟尿动力学检查的指征
13 尿动力学检查的特殊项目
13.1 冰水试验
13.2 氯贝胆碱超敏试验
13.3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
14 获取正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原则
15 尿动力学检查的价值
16 膀胱内压变化的不同类型
16.1 单通道膀胱内压测定三种类型的膀胱压变化曲线
16.2 膀胱压和肠道压联合测定的优势
16.3 增加尿道括约肌变化曲线
16.4 增加尿流率测定
17 尿动力学检查范例
17.1 病例1
17.2 病例2
17.3 病例3
17.4 病例4
17.5 病例5
17.6 病例6
17.7 病例7
17.8 病例8
17.9 病例9
17.10 病例10
17.11 病例11
17.12 病例12
17.13 病例13
17.14 病例14
17.15 病例15
17.16 病例16
17.17 病例17
17.18 病例18
17.19 病例19
17.20 病例20
18 数据集
18.1 下尿路功能基本数据集
18.2 尿动力学基本数据集
18.3 泌尿系统影像学基本数据集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