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通江湖泊基本概念与特征
1.1.1 通江湖泊的定义与分布
1.1.2 通江湖泊环境特征与问题分析
1.1.3 通江湖泊研究内容与意义
1.2 湖泊河-湖两相判别研究意义和方法
1.2.1 湖泊河-湖两相判别的意义
1.2.2 湖泊河-湖两相判别方法
1.3 鄱阳湖河-湖两相判别研究概况
1.3.1 鄱阳湖介绍
1.3.2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
1.3.3 本书主要研究方法
1.3.4 研究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2章 鄱阳湖及其流域基本概况
2.1 流域社会经济
2.1.1 流域人口
2.1.2 流域经济
2.1.3 能源
2.2 流域水系特征
2.2.1 赣江
2.2.2 抚河
2.2.3 信江
2.2.4 饶河
2.2.5 修河
2.2.6 长江
2.3 流域气象特征
2.3.1 日照强度
2.3.2 气候特征
2.3.3 风场特征
2.3.4 降水特征
2.4 流域自然资源
2.4.1 水资源
2.4.2 湿地资源
2.4.3 重点保护区
参考文献
第3章 鄱阳湖水文泥沙特征研究
3.1 鄱阳湖水文基本特征
3.1.1 鄱阳湖水位特征
3.1.2 鄱阳湖面积-库容特征
3.1.3 鄱阳湖水动力特征
3.2 鄱阳湖泥沙基本特性
3.2.1 上游五河来沙特征
3.2.2 下游长江泥沙特征
3.2.3 鄱阳湖泥沙时空分布
3.2.4 鄱阳湖泥沙颗粒级配特征
3.3 鄱阳湖湖底地形特征
3.3.1 鄱阳湖基础地理测量
3.3.2 鄱阳湖地形总体特征
3.3.3 鄱阳湖典型断面地形变化特征
3.3.4 鄱阳湖例行监测点位地形特征
3.4 鄱阳湖碟形湖分布特征
3.4.1 鄱阳湖碟形湖分布区域
3.4.2 鄱阳湖碟形湖形态特征
3.5 鄱阳湖通江水体面积波动特征
3.6 鄱阳湖与外部江河交换机制
3.6.1 鄱阳湖与外部江河水量交换分析
3.6.2 鄱阳湖与外部江河水动力条件分析
3.6.3 鄱阳湖与外部江河泥沙交换与分布特征分析
参考文献
第4章 鄱阳湖水环境特征研究
4.1 鄱阳湖污染负荷特征
4.1.1 流域污染源综合分析
4.1.2 横向入湖污染负荷分析
4.1.3 鄱阳湖干湿沉降量分析
4.1.4 鄱阳湖沉积物释放量分析
4.1.5 鄱阳湖污染负荷综合分析
4.2 鄱阳湖水质分布特征
4.2.1 数据来源与评价方法
4.2.2 入湖河流水质变化特征
4.2.3 湖区水质变化特征
4.2.4 入湖河流及湖区水质现状分析
4.3 鄱阳湖水体透明度分布
4.4 鄱阳湖富营养化水平分析
4.4.1 评价方法
4.4.2 湖泊富营养化分析
4.5 鄱阳湖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4.5.1 研究背景
4.5.2 研究方法
4.5.3 参数确定
4.5.4 结果分析
4.5.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5章 鄱阳湖水环境数学模型构建
5.1 基本控制方程
5.1.1 水动力方程
5.1.2 水质方程
5.1.3 泥沙输运方程
5.1.4 水龄计算方程
5.2 模型数值解法
5.3 模型边界条件
5.4 模型率定验证
5.4.1 率定数据来源
5.4.2 率定验证结果
第6章 鄱阳湖河-湖两相判别研究
6.1 鄱阳湖河-湖两相判别的总体思路
6.2 鄱阳湖河-湖两相判别的数学方法
6.3 鄱阳湖河-湖两相判别数值模拟研究
6.3.1 典型边界形态确定
6.3.2 数值模拟方案确定
6.3.3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
6.4 基于特定点位的河 -湖两相判别研究
6.4.1 判别依据确定
6.4.2 河-湖两相判别结果
6.4.3 河-湖两相判别结果校核
6.5 碟形湖河-湖两相判别研究
第7章 鄱阳湖水质监测评价体系优化
7.1 鄱阳湖现有水质监测点位合理性分析
7.1.1 湖区监测点位水质年际稳定性分析
7.1.2 湖区相邻监测点位相关性分析
7.2 鄱阳湖水质监测点位优化分析
7.2.1 湖区点位优化基本原则
7.2.2 湖区点位优化方案
7.2.3 湖区点位优化结果检验
7.3 基于河-湖两相判别的水质回顾性评价
7.3.1 考虑单因子的水质回顾性评价
7.3.2 考虑多因子的水质回顾性评价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