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城市非点源污染
1.2 生物滞留系统
2 生物滞留系统对水量的控制
2.1 城市雨洪资源管理
2.2 城市降雨径流的计算方法
2.3 生物滞留系统水量平衡模型
3 生物滞留系统污染物运移机理
3.1 生物滞留系统对营养物质(氮、磷)的去除
3.2 生物滞留系统对重金属的去除
3.3 生物滞留系统对悬浮物的去除
3.4 生物滞留系统对石油的去除
3.5 生物滞留系统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3.6 致病菌的去除
4 生物滞留系统综合评价模型
4.1 基于集对分析综合评价的多目标结构优化模型
4.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结构优化模型
4.3 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的结构优化模型
4.4 基于灰色评价方法的结构优化模型
5 生物滞留系统组成结构对污染物的吸附特性
5.1 生物滞留系统各介质材料对污染物的吸附概述
5.2 生物滞留系统对磷污染物的吸附
5.3 生物滞留系统介质对氮污染物的吸附
5.4 生物滞留系统介质对铵态氮的吸附
5.5 生物滞留系统介质对粪大肠杆菌的吸附
5.6 生物滞留系统介质对重金属铅污染物的吸附
6 生物滞留系统结构优化案例
6.1 生物滞留系统设计指导和实施问题
6.2 生物滞留系统覆盖层结构优化案例
6.3 生物滞留系统介质优化案例
6.4 生物滞留系统植物筛选优化案例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