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植物入侵生态学--互花米草案例研究(精)/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变化丛书
0.00     定价 ¥ 1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40581041
  • 作      者:
    作者:李博//马志军//吴纪华//鞠瑞亭|责编:殷鸽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1-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生物入侵是全球面临的三大棘手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不仅影响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而且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生命健康。我国是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入侵种数量众多,其中互花米草是肆虐我国滨海湿地的入侵植物,已在辽宁至广西沿海形成极其广泛的扩张局面。1979年,我国出于保滩促淤生态工程所需,引进互花米草。引进后虽然发挥了较好的生态功能,但是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本书以互花米草为例,在适当参考国内外同行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和系统总结了作者20年来互花米草的研究进展,涉及互花米草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引种历史与地理分布、入侵机制与生态学影响、管理与控制等多个方面。 本书可供生态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等领域的研究生、教师、科研人员以及植物保护和环境管理人员阅读。
展开
目录
第1章 引论
1.1 生物入侵的定义
1.2 生物入侵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植物是入侵生物中最重要的类群
1.4 互花米草是我国最受关注的入侵植物
第2章 互花米草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概述
2.1 米草属的系统学
2.1.1 米草属属名的确定
2.1.2 米草属的生物系统学
2.1.3 变种及生态型
2.2 互花米草的生物学特征
2.2.1 形态特征
2.2.2 生理学特征
2.2.3 繁殖特征
2.3 互花米草的生态学特征
2.3.1 分布与生境
2.3.2 互花米草与滩涂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2.3.3 互花米草与滩涂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第3章 互花米草的引种历史、地理分布及预测
3.1 前言
3.2 引种历史
3.2.1 引种概况
3.2.2 引种目的
3.2.3 全球的引种与入侵
3.3 地理分布
3.3.1 分布概况
3.3.2 分布的研究方法
3.3.3 全球各国的分布及动态
3.3.4 我国各区城互花米草的分布及动态
3.4 分布区预测
3.4.1 分布区预测方法
3.4.2 在全球海岸带的潜在分布
3.4.3 分布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3.4.4 受互花米草入侵威胁的盐沼分布
第4章 入侵遗传学
4.1 入侵遗传学及其研究概况
4.2 互花米草的遗传多样性与谱系地理结构
4.2.1 遗传多样性
4.2.2 谱系地理结构
4.3 互花米草性状的分化、表型可塑性及其在原产地和引入地间的分异
4.3.1 互花米草性状的分化
4.3.2 互花米草性状的表型可塑性
4.3.3 昆虫取食压力下互花米草的防御进化
4.3.4 非生物因素导致的适应性进化
4.4 互花米草入侵的进化后果
4.4.1 米草属物种间的杂交
4.4.2 米草属物种间杂交的进化后果
第5章 成功入侵的主要因素
5.1 概述
5.2 繁殖体压力
5.3 决定互花米草入侵性的主要生物因素
5.3.1 杂交
5.3.2 繁殖性状
5.3.3 生理生态学性状
5.3.4 氮营养特征
5.3.5 对胁迫的耐受力
5.3.6 天敌释放
5.4 影响生态系统可入侵性的主要因素
5.4.1 滩涂围垦
5.4.2 水体富营养化
第6章 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6.1 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6.1.1 对碱蓬群落的影响
6.1.2 对海三棱藨草群落的影响
6.1.3 对芦苇群落的影响
6.1.4 对红树林群落的影响
6.2 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6.2.1 对细菌群落结构与组成的影响
6.2.2 对硫酸盐还原菌的影响
6.3 对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6.3.1 对线虫多样性的影响
6.3.2 对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6.3.3 对大型底栖动物食源的影响
6.4 对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6.4.1 对节肢动物多样性及营养关系的影响
6.4.2 对优势昆虫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的影响
6.5 对鱼类等游泳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6.5.1 盐沼湿地的游泳动物多样性维持功能
6.5.2 鱼类等游泳动物对长江口互花米草盐沼的栖息地利用
6.5.3 鱼类等游泳动物对长江口互花米草的食源利用
6.6 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
6.6.1 对迁徙期鸟类多样性的影响
6.6.2 对繁殖鸟类多样性的影响
6.6.3 对斑背大尾莺繁殖的影响
6.6.4 对越冬鸟类多样性的影响
第7章 入侵对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
7.1 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7.1.1 概述
7.1.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7.1.3 光合作用的光、水分和氮利用效率
7.1.4 叶片氮含量
7.1.5 比叶面积
7.1.6 叶面积指数
7.2 对植物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影响
7.2.1 概述
7.2.2 对植物凋落物生物量及氮库动态的影响
7.2.3 对植物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
7.2.4 对分解过程植物凋落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7.2.5 地上分解过程中互花米草凋落物氮含量升高的普遍性
7.3 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7.3.1 概述
7.3.2 温室气体排放
7.4 对生态系统碳、氮库的影响
7.4.1 概述
7.4.2 对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7.4.3 对植物生物量碳、氮库的影响
7.4.4 对土壤碳、氮库的影响
7.4.5 被入侵生态系统碳、氮库的变化
7.5 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7.5.1 概述
7.5.2 对供给服务的影响
7.5.3 对调节服务的影响
7.5.4 对支持服务的影响
7.5.5 对文化服务的影响
7.5.6 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第8章 入侵控制与管理
8.1 引言
8.2 主要控制方法
8.2.1 物理控制
8.2.2 化学控制
8.2.3 生物控制
8.2.4 综合治理
8.3 案例: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
8.3.1 工程概况
8.3.2 目标定位与技术路线
8.3.3 技术方案
8.3.4 设计与施工
8.3.5 实施效果
8.4 监测预警及应急控制
8.4.1 调查与监测技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