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院落社会(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生活空间衍化与再生)
0.00     定价 ¥ 9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2612599
  • 作      者:
    作者:石炀|责编:张阳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 清华大学边兰春教授作序推荐。

“我不仅可以理解石炀对历史文化街区‘社会性’生活的定义和阐释,也可以深切感受到,他的研究中透过对社会与生活的生动翔实的解析,所体现的发自内心的强烈人文关怀!……居住问题是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基础性问题,直接关系着数十万居民的日常生活,也牵连着北京老城整体性保护工作的方方面面。”——边兰春


★ 探讨反思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居住问题及20余年以来政策、实践的难得佳作。

1999年是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命运转折的重要节点,集中连片的大规模改造方式走向终点,出现了“1+6”试点、南锣鼓巷、大栅栏等地的保护更新行动;2008年至今,新一轮探索不断涌现,如杨梅竹斜街、玉河沿线、史家胡同,以及小微公共空间改造、共生院等。“但是,最艰巨的难题依然是居住困难问题;症结,依然在院落之中。”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状况的差异日益凸显,站在新的十字路口。


★ 持续十余年实地调查研究,三年潜心梳理,点滴研究终于汇聚成书。

从硕士学习到博士论文研究,再到参与和主持20余项北京老城保护相关研究和实践,作者始终对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居住问题保持浓郁兴趣,持续十余年深入老北京的街巷胡同,推开院门,走进一个个家庭和院落,从鲜活的人物和事件中寻找线索,调查访谈,观察记录居民生活和社会空间演变过程,终于将点点滴滴的研究汇聚成书。全书内容扎实,见解独到,引人深思。


★ 关于政策、空间、治理的整体观。

本书关于历史文化街区人口、住房、公共资金投入、改造措施、业态、治理等方面的综合讨论,是一种看待城市的整体性视角。由于缺少整体性的视角和计划,许多城市问题难以解决,经常在解决问题时产生新的问题。书中以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所思考的界线收缩和整体性策略,可以用来看待和解决许多诸如此类的城市问题,如老旧小区改造等。


★ 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社会学系的长期研究和探索进行介绍分析,提出复兴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议。

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社会学系长期跟踪研究的什刹海地区、烟袋斜街、大小石碑胡同等的经验、做法、设想加以介绍,基于整体保护和社会化可持续原则,提出复兴历史文化街区的一系列建议,为其他地区和城市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
作者简介

石炀,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城市保护更新和社区治理。200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11年和201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持续十余年在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开展调查研究,参与北京老城保护相关研究和实践二十余项,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住建部软科学项目、住建部科研开发项目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平实、生动的文字及大量实地拍摄的珍贵图片,系统分析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生活空间的更新改造历程和面临的复杂困境,以街区碎化、邻里碎化与院落碎化阐释不同空间层次中的社会与空间问题,论述保护实践的成效与局限,提出适宜的保护理念和路径,并介绍了若干地区的经验总结和规划构想。本书可供城乡规划、建筑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及从业人士,以及政策决策者、城市开发管理者阅读。同时,即使是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普通读者,读起来也会倍感轻松。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脉络   1

1.1 困境,1949年之前   3

1.2 显性破坏和隐性问题,1949年至1999年   5

1.3 相对完整的街区,20世纪的末端   9

1.4 实践的探索,21世纪   12

1.5 十字路口   18


第二章 杂院:自建房、邻里和诉求   25

2.1 一个家庭的内部差异   28

2.2 一处大院的过滤和重构   33

2.3 两个社区的住房、邻里和诉求   45

2.4 缘何杂院   60


第三章 隐蔽的院落分化   65

3.1 什刹海   69

3.2 白塔寺和西四北   78

3.3 院落分化的形成   91


第四章 马赛克街区   101

4.1 南锣鼓巷的三十年拼贴   103

4.2 南池子的争议   121

4.3 不同人的大栅栏   132

4.4 鲜鱼口的三条道路   145

4.5 “试点”和“重点”   156


第五章 院落社会,多样性还是碎片化   159

5.1 街区的碎片化   163

5.2 片区的碎片化   169

5.3 院落的碎片化   172

5.4 碎片化的嵌套和传导   177

5.5 碎片化的产生和螺旋持续   180


第六章 院落社会的六个讨论   185

6.1 住房应急供给和退出   187

6.2 住房管理和人户分离   189

6.3 居住困难和居住保障   193

6.4 人口外迁和空间利用   195

6.5 重点投入和均衡改善   200

6.6 日常治理   205


第七章 关于界线的思考   209

7.1 共识准则界线的模糊   214

7.2 住房政策界线的收缩   218

7.3 空间行动界线的切割   222

7.4 管控参与界线的脱节   224


第八章 复兴历史文化街区   229

8.1 价值共识的基石   231

8.2 系统的住房政策   235

8.3 空间行动的均衡   243

8.4 管控参与的融合   246


第九章 评述和设想,什刹海   251

9.1 什刹海的价值   253

9.2 渐进的烟袋斜街   259

9.3 提供多样选择的大小石碑胡同   262

9.4 寻求均衡的空间行动   264

9.5 居住改善的政策设想   269

9.6 居住院落的保护更新   271


结语   275

参考文献   277

后记   28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