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政府主导
【案例1-1】云南省出台政策保护极小种群物种
【案例1-2】禁渔——破解长江无鱼之困
【案例1-3】大熊猫引领中国物种保护新机制
【案例1-4】“绿盾行动”保护核心物种栖息地
【案例1-5】中国全面禁止象牙贸易
【案例1-6】中国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
【案例1-7】破解茶树种质资源开发与保护难题
【案例1-8】中国加强濒危鲟鳇鱼跨界保护
【案例1-9】生态保护红线强化对濒危物种生境的保护
第2章 企业助力
【案例2-1】移动支付平台公益活动成为推动滇金丝猴保护的典范
【案例2-2】中国企业注重海外物种保护
【案例2-3】企业家参与挽救木兰科珍稀濒危物种
【案例2-4】企业助力鲟鱼拯救行动
【案例2-5】产学研结合促成物种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第3章 多方参与
【案例3-1】社区参与机制推动滇金丝猴保护
【案例3-2】地方环保组织联合各方全方位保护斑头雁
【案例3-3】公众参与,多方联合,保护中国鲎
【案例3-4】基于民众的受胁物种调查
【案例3-5】基金会协助野生动物贸易执法工作
【案例3-6】扶绥县中东金花茶保护小区助力极小种群保护
【案例3-7】山西省多方联动解决人豹冲突
【案例3-8】国际合作保护亚洲象
第4章 创新与实践
【案例4-1】麇鹿多点迁地保护——恢复濒危种群的新途径
【案例4-2】地理标志助力区域特有物种保护
【案例4-3】挂牌认养专人管理——云南腾冲江东银杏村古树保护模式
【案例4-4】就地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海南坡鹿保护模式
【案例4-5】自然保护区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双赢
【案例4-6】改善生境引鸟落地
【案例4-7】中华凤头燕鸥的人工招引和种群恢复
【案例4-8】就地与迁地保护并用拯救极小种群植物
【案例4-9】廊道建设缓解人象冲突
【案例4-10】为紫斑蝶迁徙让路
第5章 科学研究
【案例5-1】人工智能登上物种保护舞台
【案例5-2】中国建“种子库”保护野生物种种质资源
【案例5-3】卫星遥感技术推动三江源国家公园物种保护
【案例5-4】利用AI人脸识别技术拯救濒危动物于“路杀”风险
【案例5-5】胚胎培养技术拯救“植物大熊猫”——百山祖冷杉
【案例5-6】种群调查中红外相机监测技术的应用
【案例5-7】就地保护与人工繁育并举,成功拯救杜鹃红山茶
【案例5-8】基础科研助力苏铁类植物保护
【案例5-9】人工繁育的黑叶猴放归山林
【案例5-10】科学研究助力拯救城市野生观赏种
第6章 宣传教育
【案例6-1】中国首家蝴蝶专业博物馆开启中华虎凤蝶科普之旅
【案例6-2】线上线下相结合——本土物种保护与科普的新模式
【案例6-3】植物识别科普平台助力大众保护身边的珍稀物种
【案例6-4】明星效应应用于濒危物种保护
【案例6-5】社交媒体——物种保护的及时雨
【案例6-6】设立专门物种保护日,提升公众保护意识
【案例6-7】艺术宣传动员公众保护绿孔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