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糖尿病知识问答(精)/健康中国系列丛书
0.00     定价 ¥ 7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29194
  • 作      者:
    编者:赵增毅//赵哲|责编:于哲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9-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讲解了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最为关切的问题。全书共三篇514问。基础篇阐述了糖尿病的诊断、分型、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病情监测、并发症评估及不同类型糖尿病的防治措施。并发症篇详细解答了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合并全身各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医药篇对糖尿病病因病机、各种中医治疗方法进行了详尽解答。 本书内容丰富,解答详尽,通俗易懂,适合于基层医务人员、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糖尿病概论
  第一节 糖尿病流行病学
   1. 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如何?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近 4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从 0.67%增加到 11.2%。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 IDF)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球 20~ 79岁人群中有 5.37亿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 2030年与 2045年,将分别达到 6.43亿与 7.83亿。全球糖尿病患者中 1.409亿来自中国,中国是成人糖尿病人数*多的国家。
   2. 我国糖尿病发病有何特点?
  (1)患者多、增长快:糖尿病患者总数居世界第一。新版 IDF地图数据显示,过去的 10年间( 2011~ 2021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由 9000万增加至 1.409亿,增幅达 56%。
  (2)未诊断比例高:很多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我国约 7283万名糖尿病患者尚未被确诊,比例高达 51.70%。
  (3)庞大的后备军:糖尿病“后备军”指糖尿病前期患者。据*新统计,中国成年人中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 35.20%。如果不进行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这些人很快会发展为糖尿病。
  (4)发病年轻化:近年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多, 2型糖尿病发病亦呈低龄化趋势,很多青年人甚至儿童都加入了 2型糖尿病队伍中。
   3. 超重或肥胖人群为什么容易患糖尿病?
  超重或肥胖是 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T2DM患者常伴有超重或肥胖。肥胖,尤其腹型肥胖者多存在胰岛素抵抗,也就是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降糖作用。这就需要胰岛 β细胞分泌和释放更多的胰岛素,长期的“过度负荷”会进一步导致 β细胞功能的缺陷,从而引发 T2DM。
  因此,体重管理不仅是 T2DM治疗的重要环节,还有助于延缓糖尿病前期向 T2DM进展。建议超重或肥胖的人群一定要减轻体重,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4. 为什么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增长迅速?
  近 40年来,我国糖尿病从少见病变成一种流行病,糖尿病的患病率从 1980年的 0.67%飙升至 2017年的 11.2%。导致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可能因素有:
  ①城市化。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导致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体力活动减少,生活节奏加快,使得人们长期处于应激环境,这些都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②老龄化。我国 6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加,在 2013年、2015至 2017年的调查中 60岁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均在 20%以上。③超重、肥胖患病率增加。肥胖与 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有研究显示,中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 12.8%和18.5%。④中国人的遗传易感性。中国人群中存在多个 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这些基因可在不同程度上增加 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
  第二节 糖尿病诊断及分型
  5. 什么是血糖?
  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因此,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正常情况下,我们进食的食物在体内*终会转化成葡萄糖,进而进入全身各组织细胞产生能量,满足生命活动所需。如果摄入食物过多,未被及时利用的葡萄糖就会进入肝脏、肌肉等组织中储存起来,以备空腹或大量运动时利用。如果血糖仍有剩余,一部分还会转变为脂肪储存起来。
  3糖尿病知识问答
  其实,血糖的平衡调节非常复杂,通过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使血糖值维持在一个特定范围,即血糖稳态,在这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胰岛素。
   6. 什么是胰岛素?
  胰岛素是由人体胰腺的胰岛 β细胞分泌的体内唯一一种能直接降低血糖的物质。人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胰岛素就像一把“金钥匙”,它能打开细胞的大门,使葡萄糖顺利进入细胞内,只有进入细胞内的葡萄糖才能为细胞提供能量,使人体具有各种正常的生理功能。
   7.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指肝脏、肌肉及脂肪等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即胰岛素的作用减弱,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正常情况下,细胞表面有多个胰岛素受体——“门”,进食后血糖升高,刺激胰腺分泌大量的胰岛素——“金钥匙”,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相结合,即在“金钥匙”作用下,细胞表面的“门”被打开,葡萄糖进入细胞,从而使血糖下降。当“金钥匙”的量不变,甚至增加,但是“钥匙坏了”或者细胞的“门少了”的时候,进入细胞的葡萄糖就会减少,血糖下降的幅度也会变小,即所谓的胰岛素作用减弱,这就提示机体存在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导致2型糖尿病
   8.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疾病,我国*早的医书《黄帝内经》就有关于“消渴病”的记载,也就是消瘦烦渴之意。完整地讲,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全身代谢性疾病,主要是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对胰岛素的需求增加,引起血糖升高、尿糖阳性,发生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
   9.糖尿病是怎样发生的?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不同类型糖尿病其病因不尽相同,即使同一类型中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总的来说,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
  1型糖尿病绝大多数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包括某些病毒感染、化学毒物和饮食等。这些因素激活机体的免疫反应,引起胰岛 β细胞的破坏和功能衰竭,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进行性加重,*终导致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由于年龄增长、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以及应激、化学毒物等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早期胰岛 β细胞可以代偿性增加胰岛素分泌,从而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但胰岛 β细胞代偿能力是有限的,随着病情进展导致胰岛 β细胞无法分泌足够胰岛素时,则会出现糖尿病。
   10.糖尿病会遗传吗?
  糖尿病具有遗传倾向,不管 1型还是 2型糖尿病均与遗传因素有关。需要注意的是,遗传的只是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也就是说,父母或祖父母等有糖尿病的,其后代更容易发生糖尿病,但并不足以致病。因为糖尿病的发生,还需具备另一个条件,就是后天的环境因素,如肥胖、特殊病毒感染、长期的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压力过大等。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比喻,那就是:遗传因素将“子弹上膛”,环境因素“扣动扳机”。
   11.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
  (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也就是父母一方、兄弟姐妹或其他亲属有糖尿病病史的,这些人患糖尿病的概率比一般没有家族史的人高出 2倍以上。
  (2)超重或肥胖,尤其那些“大肚子、细腿”的人,容易患糖尿病。
  (3)年龄 ≥ 45岁的中老年人。糖尿病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自 45岁后明显上升。
  (4)不明原因容易疲劳的人。有“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疲劳症状在休息后不能缓解。
  (5)吸烟、体力活动少、生活压力大和精神持续紧张者。
  (6)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者或早发冠心病者(男性 55岁、女性 65岁之前发病)。
  (7)长期使用一些影响糖代谢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8)以往妊娠时曾有过血糖升高或生育巨大儿(体重 4千克以上)的女性。
  (9)空腹血糖异常者或葡萄糖耐量减低者。
   12.糖尿病“三多一少”指什么?
  严重高血糖时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尿得多、喝得多、吃得多及体重下降。
  原因是血糖明显升高后,尿糖排出增多致渗透性利尿而引起多尿;多尿导致体内水分丢失,就会出现口渴及多饮。由于尿糖增多,体内的糖未能充分利用产生能量,再加上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患者食欲亢进,易有饥饿感及进食增多。一少,指的是体重减轻或体力下降。尽管吃得不少,但身体葡萄糖利用障碍,导致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增加,再加上多尿失水,患者会出现体重减轻或感到疲乏无力。儿童生长发育可受到影响。
  13.糖尿病除了“三多一少”,还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可能不像其他疾病那样“引人注意”,因为糖尿病患者不一定都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特别是 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开始没有明显症状,通常在体检或进行其他相关检查时发现血糖高。当有下列症状时,应注意监测血糖。①乏力、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多见于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多有肥胖,若治疗不及时,体重会逐渐下降。还有些人吃的不少,但自己会感觉体力下降。②皮肤瘙痒、餐前低血糖反应(如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基础篇
第一章 糖尿病概论 2
第一节 糖尿病流行病学 2
1.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如何? 2
2.我国糖尿病发病有何特点? 2
3.超重或肥胖人群为什么容易患糖尿病? 2
4.为什么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增长迅速? 3
第二节 糖尿病诊断及分型 3
5.什么是血糖? 3
6.什么是胰岛素? 4
7.什么是胰岛素抵抗? 4
8.什么是糖尿病? 4
9.糖尿病是怎样发生的? 5
10.糖尿病会遗传吗? 5
11.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 5
12.糖尿病“三多一少”指什么? 6
13.糖尿病除了“三多一少”,还有哪些症状? 6
14.什么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7
15.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知多少? 7
16.糖尿病诊断“三部曲”指什么? 8
17.如何知道自己患上了糖尿病? 8
18.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8
19.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作为诊断糖尿病“金标准”,靠谱吗? 9
20.对号入座,看自己可能属于什么类型的糖尿病? 9
21.如何知道是否出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10
第三节 糖尿病三级预防 11
22.什么是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11
23.糖尿病前期人群一定会发展为糖尿病吗? 11
24.出现哪些情况应及早到医院检查血糖? 12
25.血糖控制好了还会出现并发症吗? 12
第四节 糖尿病综合治疗 12
26.糖尿病能根治吗? 12
27.糖尿病治疗目标是什么? 13
28.糖尿病治疗仅控制好血糖就足够了吗? 13
29.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是什么? 13
30.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是什么? 14
31.手术能治疗糖尿病吗? 15
32.战胜糖尿病,究竟需要如何做? 15
第二章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 16
第一节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内容 16
33.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自我管理? 16
34.糖尿病自我管理包括哪些方面? 16
35.糖尿病患者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 17
36.运动治疗适合哪些糖尿病患者? 17
37.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运动? 17
38.家务劳动能替代运动治疗吗? 17
39.糖尿病患者运动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17
40.糖尿病患者运动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怎么办? 17
41.糖尿病患者运动结束后还需要做什么? 18
42.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方式? 18
43.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如何自我管理? 18
44.糖尿病患者除监测血糖外还需要关注哪些项目? 18
45.如何让糖尿病远离自己? 19
46.导致血糖波动的细节 有哪些? 19
第二节 1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 20
47.1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原则是什么? 20
48.1型糖尿病患者如何避免血糖大幅度波动? 20
49.1型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怎么办? 20
第三节 “糖妈妈”自我管理 21
50.“糖妈妈”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21
51.“糖妈妈”如何避免发生低血糖? 21
第四节 糖尿病并发症患者自我管理 22
52.糖尿病患者应筛查哪些并发症? 22
53.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该怎么办? 22
54.糖尿病伴并发症患者如何复查? 22
第五节 合并其他慢性病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 23
55.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需要注意什么? 23
56.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如何警惕不典型症状? 23
57.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如何面对突发情况? 23
第六节 糖尿病患者旅行期间自我管理 23
58.糖尿病患者旅行之前应做好哪些准备? 23
59.糖尿病患者在旅行时注意哪些事项? 24
60.糖尿病患者出现哪些情况时应终止旅行? 25
61.糖尿病患者旅行期间忘记吃药怎么办? 25
第七节 糖尿病患者突发疾病期间的自我管理 25
62.糖尿病患者突发疾病期间如何安排饮食? 25
63.糖尿病患者突发疾病期间如何监测病情? 26
64.糖尿病患者突发疾病期间如何用药? 26
65.糖尿病患者突发疾病期间出现何种情形需住院治疗? 26
第八节 互联网背景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 26
66.互联网可以参与血糖管理吗? 26
67.糖尿病患者如何通过互联网参与自我管理? 27
第三章 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 28
第一节 食物多样营养好 28
68.为什么食物多样才能营养好? 28
69.如何才能做到食物多样化? 28
70.避免食物单一的技巧有哪些? 29
71.怎样利用膳食好搭档平稳降血糖? 29
第二节 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有利于平稳血糖 30
72.饮食太油腻易患糖尿病吗? 30
73.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有哪些? 30
74.如何选择对血管有益的植物油? 30
75.有哪些减少油量摄入的小妙招? 31
76.在外就餐时如何减少糖和油脂的摄入? 31
77.糖尿病患者可以吃坚果吗? 32
78.肉类食物怎么选、如何吃? 32
79.采用何种烹调方式*合理? 32
80.如何远离反式脂肪酸? 32
81.富含纤维的膳食对平稳血糖有哪些好处? 32
82.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哪些?适宜摄入量是多少? 33
83.糖尿病患者可以喝果汁吗? 33
84.“重”口味可以改变吗? 33
第三节 制定糖尿病患者个性化三餐食谱 34
85.如何按照“三步曲”计算每日怎么吃? 34
86.早餐如何吃? 36
87.午餐应该怎么做? 37
88.晚餐应该注意什么? 37
第四节 糖尿病特殊人群的三餐调养 38
89.老年糖尿病患者如何配餐? 38
90.儿童和青少年 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配餐? 38
91.妊娠期高血糖患者如何配餐? 38
92.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如何配餐? 39
93.消瘦型糖尿病患者如何配餐? 39
第五节 糖尿病并发症或伴发疾病三餐调养 40
94.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如何配餐? 40
95.糖尿病眼病患者如何配餐? 40
96.糖尿病肾病患者如何配餐? 41
97.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如何配餐? 41
98.糖尿病合并痛风患者如何配餐? 42
99.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如何配餐? 42
第四章 糖尿病运动治疗 43
第一节 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必备良药 43
100.运动为什么能够降糖? 43
101.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增加力量训练? 43
102.什么是运动处方? 43
第二节 运动方式选择及注意事项 44
103.制订运动处方前为什么要完成系统的测评? 44
104.运动方式有哪些? 44
105.糖尿病患者运动中可能出现哪些风险? 45
106.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禁忌有哪些? 45
107.运动的基本装备有哪些? 45
108.糖尿病患者适合什么时间运动? 45
109.糖尿病患者哪些时间段不建议运动? 46
110.糖尿病患者运动的间隔时间有要求吗? 46
111.运动前后必须做热身和整理活动吗? 46
112.常见的热身和整理活动有哪些? 46
113.糖尿病患者运动前的血糖控制有要求吗? 46
114.运动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症状怎么办? 46
115.如何判断运动量或运动强度过大? 47
116.糖尿病患者运动的其他注意事项有哪些? 47
117.糖尿病患者运动前后建议监测哪些指标? 47
118.运动锻炼的长期效果评估有哪些? 47
第三节 不同人群运动处方 48
119.如何制订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处方? 48
120.如何制订成年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处方? 48
121.如何制订妊娠期高血糖患者的运动处方? 48
122.如何制订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处方? 48
123.如何制订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处方? 49
124.糖尿病足病患者如何运动? 49
第五章 口服降糖药物 50
第一节 口服降糖药总论 50
125.糖尿病前期需要用降糖药吗? 50
126.常用口服降糖药会不会对肝肾有损伤? 50
127.常用的口服降糖药有哪些? 50
128.口服降糖药的应用原则有哪些? 51
129.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适合用什么口服降糖药? 51
130.老年糖尿病患者适合用什么口服降糖药? 51
131.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适合用什么口服降糖药? 51
132.哪些口服降糖药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小? 52
第二节 双胍类药物 52
133.双胍类药物降糖机制是什么? 52
134.二甲双胍有哪些禁忌证和副作用? 52
135.服用二甲双胍有什么注意事项? 52
第三节 α-糖苷酶抑制剂 53
136.α-糖苷酶抑制剂降糖机制是什么? 53
137.α-糖苷酶抑制剂有哪些禁忌证和副作用? 53
138.常用的 α-糖苷酶抑制剂有哪些? 54
139.服用 α-糖苷酶抑制剂有什么注意事项? 54
第四节 促胰岛素分泌剂 54
140.促胰岛素分泌剂降糖机制是什么? 54
141.促胰岛素分泌剂有哪些禁忌证和副作用? 55
142.促胰岛素分泌剂有哪些? 55
143.如何正确服用促胰岛素分泌剂? 55
第五节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56
144.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降糖机制是什么? 56
145.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有哪些禁忌证和副作用? 56
146.服用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有什么注意事项? 56
第六节 二肽基肽酶 4(DPP-4)抑制剂 57
147.DPP-4抑制剂降糖机制是什么? 57
148.DPP-4抑制剂有哪些禁忌证和副作用? 57
149.服用 DPP-4抑制剂有什么注意事项? 58
第七节 钠 -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2(SGLT-2)抑制剂 58
150.SGLT-2抑制剂的降糖机制是什么? 58
151.SGLT-2抑制剂有什么特点? 58
152.SGLT-2抑制剂有哪些不良反应? 58
153.应用 SGLT-2抑制剂有什么注意事项? 59
第六章 注射类降糖药 60
第一节 胰高血糖素样肽 -1受体(GLP-1R)激动剂 60
154.GLP-1R激动剂如何发挥降糖作用? 60
155.目前临床应用的 GLP-1R激动剂有哪些? 60
156.GLP-1R激动剂有哪些特点? 60
157.GLP-1R激动剂有哪些不良反应? 61
158.应用 GLP-1R激动剂有哪些注意事项? 61
第二节 胰岛素 61
159.胰岛素如何发挥降糖作用? 61
160.胰岛素有哪些种类? 62
161.什么情况下应该用胰岛素治疗? 62
162.应用胰岛素降糖是否需要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和控制饮食? 63
163.应用胰岛素会“上瘾”吗? 63
164.注射胰岛素有什么不良反应? 64
165.怎样储存胰岛素? 64
166.胰岛素除了皮下注射还有其他给药方式吗? 65
第七章 2型糖尿病代谢手术治疗 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