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害症状
油菜软腐病又名根腐病,以冬油菜区发病较重,油菜感病后茎基部产生不规则水渍状病斑,以后茎内部腐烂成空洞,溢出恶臭黏液,病株易倒伏,叶片萎蔫,籽粒不饱满,重病株多在抽薹后或苗期死亡。
病原菌主要在病株残体内繁殖、越夏越冬,由雨水、灌溉水、昆虫传播,从伤口侵入。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连续阴雨有利于病菌传播和侵入。
(二)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
(2)适当晚播。
(3)防治传病昆虫。
(4)发病初期用敌磺钠500-800倍液喷雾。
九、油菜黑腐病
(一)为害症状
河北、河南、陕西、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等省都有发生。本病由野油菜黄单胞杆菌细菌侵染所致,发病率为3.5%~72%,对产量影响很大。除为害油菜外,还为害白菜、甘蓝、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叶片发病后,病斑黄色,自叶缘向内发展,呈“Y”形,角尖向内,病斑常扩展致叶片干枯。茎、枝和花序与病斑水渍状,由暗绿色变黑褐色,在病斑上出现金黄色菌脓。
病原细菌在病株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夏、越冬。通过雨水、流水和昆虫等传播,自寄主水孔或伤口侵入,在维管束内繁殖扩展蔓延,阻塞导管,水分运输受阻,引起植株萎蔫干腐。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
(二)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选用无病田或无病株留种,并用0.5%代森铵液浸种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后播种。
(2)农业措施。与禾谷类作物轮作;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十、病毒病
(一)为害症状
病毒病是油菜栽培中发生普遍且为害严重的一种病害,一般发病率为10%~30%,严重的高达70%以上,致使油菜减产,品质降低,含油量降低。不同类型油菜表现不同的症状。甘蓝型油菜叶片症状以枯斑型为主,也有黄斑型和花叶型。枯斑和黄斑多呈现在老龄叶片上,并逐渐向新叶扩展。前者为油渍透明小点,继而扩展成1~3毫米枯斑,中心有一黑色枯点。后者为2~5毫米淡黄色或橙黄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斑块,与健全组织分界明显。花叶型油菜症状与白菜型油菜相似,支脉表现明脉,叶片成为黄绿相间的花叶,有时出现疮斑,叶片皱缩。茎秆有明显的黑褐色条斑、轮纹斑和点状斑,植株矮化,畸形,茎薹短缩,花果丛集,角果短小扭曲,有时似鸡脚爪状。角果上有细小的黑褐色斑点,重者整株枯死。
白菜型油菜症状多发生在嫩叶上,心叶首先是叶脉呈半透明状,由叶片基部向尖端发展,支脉和细脉明脉显著,继而从明脉附近逐渐褪绿,使叶色深浅不一,形成花叶症状,以后生出的新叶,花叶现象更为明显,且叶片皱缩不平,致使心叶卷缩,发育受阻,抗寒力减弱,严重者往往在越冬期间死亡。发病轻者可以越冬,但株型矮化,茎薹短缩、弯曲,不能开花,或虽能开花结果,但角果密集、畸形,籽粒少且不充实,含油量降低,在正常成熟前已提前枯死。
油菜病毒病是由多种病毒侵染所致,其中以芜菁花叶病毒为主,其次是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病毒病不能经种子和土壤传染,但可由蚜虫和汁液摩擦传染。在田间自然条件下,桃蚜、萝卜蚜和甘蓝蚜是主要的传毒介体,蚜虫在病株上短时间取食后就具有传毒能力。芜菁花叶病毒是非持久性病毒,蚜虫传染力的获得和消失都很快。田间的有效传毒主要是依靠有翅蚜的迁飞来实现。在周年栽培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区,病毒病的毒源丰富,病毒也就能不断地从病株传到健株引起发病。病毒病的发生与气候关系密切,油菜苗期如遇高温干旱天气,影响油菜的正常生长,降低抗病能力,同时有利于蚜虫的大量发生和活动,引起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反之,则不利于其发生。
(二)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一般甘蓝型油菜比芥菜型、白菜型抗病性强,而且产量高。因此,要尽可能推广种植甘蓝型油菜,并选用适应当地生产的抗性较强的品种。
(2)适时播种。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油菜品种的特性和蚜虫的发生情况来确定播种期,既要避开蚜虫的迁飞盛期,又要防止迟播减产。甘蓝型油菜一般以9月中下旬播种为宜。
(3)加强苗期管理。油菜苗期(包括苗床)要勤施肥,不要偏施氮肥:并及时间苗,除去病苗:遇旱及时灌水,促使油菜苗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4)治蚜防病。彻底治蚜是防治油菜病毒病的关键。播种前应对苗床周围的十字花科蔬菜及杂草上的蚜虫进行防治,以减少病毒来源:苗床或直播油菜分苗后,如遇天气干旱就要开始喷药治蚜,以后每隔7天左右喷药1次,连喷2~3次,一般每公顷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50~225克兑水600千克喷雾防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