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10年的短视频栏目全面集成与拓展
作者创立并主理Kurzgesagt—In a Nutshell(简而言之)栏目,用电脑风格的动画和绘图介绍种种科普内容,2013年年至今发布视频逾160条,在YouTube积累了近2000万订阅者,总播放量超20亿次,单条视频播放量近9000万!本书正是其中的主体部块免疫、微生物学内容的全方位集成和拓展。
★ 在日常生活中讲解免疫系统的抗病原理
感冒高热,发炎红肿,误碰毒物,细胞恶变……是免疫系统带着它的数万亿细胞苦战和坚守,让这些日常的健康波折没有成为致命灾害,让我们不会分分钟死掉。如此重要的人体系统,我们怎能不去多做了解,助力它更好地发挥作用?本书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好途径之一。
★ 时髦、突出的视觉风格
凸显电脑图形风(CG)的设计,是“简而言之”节目也是本书的突出视觉特色。本书的五十幅左右配图足以令人爱不释手,信息呈现时髦又清晰。
★ 通俗俏皮,可爱的大实话
本书的文风特色则是“亲切易懂”,用大量恰切的比喻帮读者轻松理解复杂的免疫学:普通体细胞是平民,免疫细胞是各种专门士兵,肠道有益菌是可爱小兔子,抗体是小龙虾……脚注中的吐槽更是本书一大特色,让你领略正文里无处安放的文身失败奇遇、ACG内部梗和对免疫学家命名的不满……
★ 新时代终身学习楷模;他可以,你也可以
德国信息设计师,因学习项目的偶然机会和自身的身体剧变——当然最终是因为对世界的强烈好奇——结识并热爱上了免疫领域,十数年间不断学习,成为广受欢迎的英语科普传播者。所涉内容不仅包括免疫、微生物学,更有天文学、核物理、宏观经济与人口、哲学……不一而足。知识能武装自己,也能帮助别人。他可以,你也可以。
6 荒漠之国 : 皮肤
皮肤包裹着身体内部,覆盖了几乎所有你认为是体表的地方。它和身体各部分所面对的世界都有最直接的接触。这样一来,皮肤也必须成为绝佳的屏障,来阻挡所有试图入侵的微生物。另外,在一生中,皮肤会不断地受到损伤,因此需要持续地再生。幸运的是,这些任务对皮肤这片荒漠之国来说都不在话下。它有一些巧妙的防御策略,入侵者几乎无法破解。首先皮肤细胞会不停地死去。你可以想象它们是一条死亡传送带,而不是一道铜墙铁壁。要理解个中情形,我们得深入皮肤的底层,这个皮肤细胞发源和生长的地方。
皮肤是从约 1 毫米深的“基底层”开始生长的。这里是皮肤合成工厂的所在地。基底层的干细胞什么都不干,只顾闷头增殖,它们夜以继日地自我克隆,产生的新生细胞再踏上从内部到表层的旅程。 这里产生的新细胞很特殊,因为它们担负着艰巨的任务。皮肤要很坚韧(不是比喻性说法),因此皮肤细胞会生成大量的角[质化]蛋白,这种蛋白质强度很高,是皮肤表层、指甲和毛发的组成部分。皮肤细胞是一群强硬的家伙,因为含有特殊蛋白质,所以很难被攻破。
新的皮肤细胞一出生就要离开家门。皮肤干细胞不停增殖,新生代不断推动旧细胞朝表层移动。因此皮肤细胞是一直被下层的新生细胞推动着的。越靠近表面,就越要准备好承担防御的职责。皮肤细胞在发育成熟的过程中,会形成长长的突起,借此与周围的细胞连锁在一起,形成一道牢不可破的坚固屏障。随后皮肤细胞会制造出“板层小体”,这是一种囊泡样结构,可以分泌脂质,在细胞上和细胞间的微小空隙中,覆盖上防水、防渗的“膜衣”。
这层膜有三项作用 :形成另一重难以穿越的物理屏障 ;便于后续处理死去的皮肤细胞 ;富含名为“防御素”的天然抗体,有直接杀菌的功能。在短短 1 毫米的神奇旅程中,皮肤细胞就从一无所知的婴儿成长为了训练有素的卫士。
在向表层不断迁移的过程中,皮肤细胞会开始准备迎接它们的终极使命 :死亡。细胞会变平、膨大,更紧地粘在一起,直至融合成不可分割的一团,最后脱水并死去。
人体内的细胞自然死亡很常见,每秒钟就有至少 100 万细胞正经历着某种形式的程序性死亡。通常,细胞自然死亡后,其残骸会很好清理。不过死去的皮肤细胞还能派上大用场。你甚至可以说,皮肤细胞活着就是为了在合适的地方变成齐整的尸体。融合后的死亡皮肤细胞会被不断推向表层。足足有 50 层死细胞叠在一起,形成皮肤那“死去”的表层,覆盖整个身体。
所以你照镜子的时候,看到的其实是薄薄的一层死细胞,覆盖着身体活着的部分。死皮会随着磨耗和损伤不断脱落,并不断被从深层胞产生。 它们的作用? 扎洞。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专门针对细菌、 真菌等特定入侵者的小小干细胞生发而来的新细胞代替。根据年龄的不同,皮肤细胞全部翻新需要 30 到 50 天。人体每秒会脱落约 4 万个死皮细胞。人体的外层屏障在不停地经历生发、涌现和丢弃的过程。想想这道防线有多聪明,多神奇。“边境之国”皮肤的屏障层,不仅仅会被不停地更替和修复,它在向上迁移时,也会被裹上一层脂质的天然被动“抗生素”。此外,就算敌人成功安家,开始吃死皮细胞,它们也会随死细胞一起不停地脱落,要想在皮肤表面立足是难上加难。 (本书第 3 部分会详细讨论病毒。 不过既然这里讲到了, 我们应该提一下 : 皮肤的构造使得它对病毒几乎免疫。 因为病毒这种微小的寄生体只能感染活细胞, 而皮肤表层只有死细胞, 没什么可被病毒感染的。 只有极少数病毒演化出了一些办法可以感染皮肤。 因此细菌和真菌造成的麻烦会更大。)
天热的时候,人会大量流汗,在给人降温的同时,也把大量盐分带到体表。大部分盐分会被重新吸收,不过还有一些会留在皮肤上,这样一来,皮肤表面就变成了一片盐碱地,而许多微生物不喜欢这种环境。要是这还不够,那汗液中还有更多的天然抗生素,也能被动杀灭细菌。
所以,皮肤是在想方设法让自己变成阴曹地府。在细菌看来,这是一片干燥的盐碱荒漠,上面遍布着能喷出毒液把敌人冲走的间歇泉。
这还不够,皮肤还有一重被动防御。皮肤的表面覆盖着一层非常薄的酸性膜,叫“酸罩”,它由汗液和皮下腺体的分泌物混合而成。酸罩的酸性并不太强,不会损伤身体,它只是使得皮肤的 pH 值微微小于 7,呈弱酸性,这样很多微生物就不喜欢了。想象一下你在洒满了电池酸液的床上睡觉。你很可能不会死,但会被灼伤,你也不会喜欢这种处境。细菌也是这么觉得的。
酸罩还有一重了不起的被动防御作用,主要针对细菌 :体表和内部 pH 是有差别的。如果某细菌适应了体表的酸性环境,并通过适当的机会(比如开放性伤口)进入了血液,那么它将马上面临挑战 :血液的 pH 要高一些。细菌会发现自己突然置身于不适应的环境当中,且留给它去适应的时间也很少,这对一些菌种来说可是个大麻烦。
好,我们现在知道,皮肤就是一片被酸、盐和防御素覆盖着的荒漠,“地表”就是死细胞的坟场,不幸落到上面的微生物会随着死细胞不停地脱落。听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细菌无法在皮肤上生存。事实远非如此。在浩瀚的微生物世界里,就没有不适合居住的地方。不管条件多恶劣,处处都是好家园。但人体也正利用了这一点,进一步加强了防守。肠道几乎是专为受邀前来的细菌而打造,并被后者统治着。在肠道之后,皮肤表面是微生物数量第二庞大的地方,这些微生物虽然不是你本身,但也是真正受欢迎的客人。健康人的皮肤上生活着多达40 种微生物,而不同位置的皮肤也有独特的气候和温度,形成了迥异的环境。腋窝、手、脸和屁股这些位置都很不一样,生活的微生物种类都不同。总体而言,每平方厘米的体表平均生活着 100 万细菌。此刻你的体表总共就生活着 100 亿有益的细菌。你可能不愿意想这一点,但你很需要它们!
皮肤表面的细菌就像一群“门口的野蛮人”。皮肤筑起高高的城墙,邀请细菌部落在城外安家。尊重边境的细菌可以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享用免费的资源和空间。只要维持平衡,皮肤这片“边境之国”和细菌的各个“部落”不但能和谐共处,甚至还会合作共生。如果皮肤因受伤而破损,于是这些细菌想要侵入体内,免疫系统的士兵就会毫不留情地攻击、消灭它们。那么,这百亿细菌对人有什么好处呢?最主要的就是把位置占住 :要强占有住户的房子,就要难上很多了。
皮肤上的“微生物组”对自己的居住环境很满意,可不想和陌生人分享。它们不光利用资源,占据地方,它们还会和边境部队以及体内的免疫细胞互相沟通、直接互动,起到调节后两者的作用。比如,有些细菌卫士能产生消灭有害的不速之客的物质。它们甚至能调节皮肤之下的免疫细胞,告诉免疫细胞要生产哪些抗菌物质、生产多少。
成年后,人体皮肤表面微生物的组成就相对稳定了,余生都不会有大的变化,这也意味着对细菌部落和人体来说,找到平衡、和平相处对双方都有利。双方都想维护这份约定。科学家们现在还没完全弄清楚细菌和人体怎样达成的一致,免疫系统怎样决定哪些细菌可以住下,细菌又是怎样对免疫系统表明自己意图的。不过我们知道双方确实有这样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很重要。
哪怕拥有这层层的杰出防护,国家仍然可能被攻破。皮肤细胞是很强硬,但外面的世界更强硬。只要有机会,总有细菌要碰碰运气。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免疫系统是怎样出击的。
在讲故事之前,我必须指出 :我们会用理想化的方式来讲述感染和免疫反应。理想状况下,事情是一步步、有条不紊地发生的,免疫应答是层层升级的,每一层都明确地由上一层的应答所激发。但你得记住 :现实情况复杂得多。我们会做出简化,不牵涉太多细节,好让后面的讲述直接明了。好,这一点讲明白了,现在就让我们化身细菌,破坏你的皮肤防线,向免疫系统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