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华蟾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手册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32293
  • 作      者:
    编者:林丽珠//曹俊岭|责编:王灵芳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0-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主编联合国内知名中医临床专家、药学专家,详细梳理并论述了华蟾素类药物起源与研发历程、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临床评价及处理、质量控制、权威推荐,为华蟾素类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全面、系统、翔实的参考。本书内容全面系统,以应用为导向,理论联系实践,可供广大药学、医学工作者,尤其是各级肿瘤医师临床用药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华蟾素类药物的起源与研发历程
  一、概述
  蟾蜍属两栖纲蟾蜍科动物,蟾蜍科有 13属约 300种,我国产 2属 12种及亚种。蟾蜍属动物有 250多种,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有近 10种,主要是大蟾蜍华西亚种、大蟾蜍中华亚种及黑眶蟾蜍 3种。“蟾蜍”之名,首见于《名医别录》,陶弘景注云:“蝦:有毒。主治阴蚀,疽疠,恶疮 名蟾蜍。”蟾蜍治疗疾病由来已久,其药性理论记载首见于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虾蟆,味辛、寒,主邪气,破癥坚血,痈肿,阴疮,服之不患热病。”
  蟾蜍经加工可制成蟾皮、蟾酥、干蟾、蟾蜍头、蟾蜍胆、蟾蜍肝等名贵中药材,其中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有蟾酥、蟾衣、蟾皮。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蟾酥与干蟾皮。将蟾蜍科( Bufonidae)动物黑眶蟾蜍( 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图 1-1-1)或中华大蟾蜍( bufo gargarizans Cantor,图 1-1-2)等的耳后腺及皮肤分泌的白色浆液,加工干燥制成蟾酥;蟾蜍去蟾酥、内脏后晒干之物则为干蟾皮。
  图1-1-1 黑眶蟾蜍
  图1-1-2 中华大蟾蜍
  “蟾酥”一词源于《药性论》,入药的记载最早见于《药物本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蟾酥(图1-1-3)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升压、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抗炎、抗辐射、抗肿瘤、降血压和麻醉等药理活性[1,2]。蟾酥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是国家重点保护的Ⅱ级野生药材,也是28 种毒性中药材品种之一,在国内外应用广泛。《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15 年版88 个成方制剂(329 个批号)中均含有蟾酥。2015 版《中国药典》规定,“取蟾酥,捣碎,加白酒浸渍,时常搅动至呈稠膏状,干燥,粉碎”以炮制蟾酥粉,“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进出境物品表》规定,明确禁止蟾酥出境(不含配以微量蟾酥的成药)。
  图1-1-3 蟾酥
  临床上蟾酥类制剂主要以丹剂和丸剂为主,包括救心丸、六神丸、华蟾素、六灵解毒丸、生力雄丸、麝香保心丸、蟾酥注射液、肖金丹和梅花点舌丹等。以蟾酥为主药的“六神丸”驰名中外,具有清凉解毒、消炎镇痛的功效,临床用于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喉风喉痈、单双乳蛾、小儿热疖、痈疡疔疖、乳痈发背、无名肿毒。德国将蟾酥制剂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治疗,日本以蟾酥为原料生产了救生丹[1,4]。目前蟾酥类制剂主治疮疡肿毒、乳痈、瘰疬、顽癣、鹅掌风、牙痛、风湿痹痛,疗效确切[ 5,6],其抗肿瘤疗效显著,但也能杀伤正常细胞,且治疗窗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7]。
  干蟾皮最早记载于《本经逢原》(“蟾皮,辛、凉,微毒”),又名“蛤蟆皮”(《医方约说》)、“癞蟆皮”(《中药材手册》)、“蟾王蟾皮”(《吉林中药词典》),是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皮,经方入药,目的多为以毒攻毒。现代医药学研究表明,干蟾皮中存在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乙型肝炎病毒等药理作用,临床用于治疗乙型肝炎、慢性气管炎、咽喉肿痛、痈肿疔毒等病症。近年来,蟾皮用于多种恶性肿瘤或配合肿瘤化疗、放疗治疗,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减轻不良反应、改善血常规[8,9]。华蟾素就是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干燥皮加工制成的。
  二、蟾蜍来源药物的药物属性
  (一)药物性味
  蟾蜍味甘、辛、性温,有毒,文献记载如下: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味甘,辛,温,有毒。
  明代张介宾的《本草正》:味辛麻,性热,有毒。
  明代倪朱谟的《本草汇言》:味辛苦烈,气热,有毒。蟾酥,通行十二经络、藏府、膜原、溪谷、关节诸处;疗疳积,消臌胀,解疔毒之药也。能化解一切瘀郁壅滞诸疾,如积毒、积块、积胀、内疔痈肿之证,有攻毒拔毒之功也。
  《中华本草》:“味辛,性凉,有毒,归心、肝、脾、肺经”,能“解毒散结,消积利水,杀虫消疳”。
  明代缪希雍的《本草经疏》:蟾酥,诸家所主,但言其有消积杀虫、温暖通行之功,然其味辛甘,气温散,能发散一切风火抑郁、大热痈肿之候,为拔疔散毒之神药,有毒,不宜多用,入发汗散毒药中服者,尤不可多。诸家咸云治小儿疳瘦,恐非正治,不宜漫尝也,即用亦(须)煅过者。若欲内服,勿过三厘。慎毋单使,必与牛黄、明矾、乳香、没药之类同用乃可。如疮已溃,欲其生肌长肉之际得之,作痛异常,不可不知也。
  唐代甄权的《药性论》:蟾酥,其味辛、性温、有毒,具有开窍、解毒、消肿、镇痛、消疳等功效;脑疳,以奶汁调滴鼻中。常用于疔疮、痈疽、发背、瘰疬、咽喉肿痛、各种牙痛、小儿疳积等疾病。
  清代张秉成的《本草便读》:蟾酥,善开窍辟恶搜邪,惟诸闭证救急方中用之,以开其闭。然服食总宜谨慎,试以少许置肌肤,顿时起泡蚀烂;其性可知。研末时鼻闻之,即嚏不止,故取嚏药中用之。此药止可外用,散痈疽,消疔毒,杀虫疮,却有功效耳。
  清代黄宫绣的《本草求真》:蟾酥,味辛气温有毒,能拔一切风火热毒之邪,使之外出。盖邪气着人肌肉,郁而不解,则或见为疔肿发背、阴疮、阴蚀、疽疠恶疮,故必用此辛温以治,盖辛主散,温主行,使邪尽从汗出,不留内入,而热自可以除矣。性有毒,止可外治取效;即或用丸剂,亦止二、三、四厘而已,多则能使毒人。其用作丸投服,亦宜杂他药内,勿单服也。
  (二)功能主治
  蟾蜍具有解毒、消肿、强心、镇痛等功效,可治疔疮,痈疽,发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肿痛,小儿疳积,心衰,风、虫牙痛。史书记载如下:
  《日华子本草》:治蚛牙,和牛酥摩;治腰肾冷,并助阳气,以吴茱萸苗汁调敷腰眼并阴囊。
  《本草衍义》:齿缝中血出,以纸纴子蘸干蟾酥少许,于血出处按之。
  《医学入门》:主痈疽疔肿瘰疬,一切恶疮顽癣。
  《纲目》:治发背疔疮,一切恶肿。
  《本草正》:治风、虫牙痛,以纸拈蘸少许点齿缝中。
  1. 蟾酥的功效 蟾酥主治小儿疳疾,脑疳。又可治背部疔疮及一切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华蟾素类药物的起源与研发历程 1
第一节 华蟾素类药物的起源 3
第二节 华蟾素类药物的研发历程 11
第二章 华蟾素类药物的基础研究 19
第一节 蟾皮以及蟾酥中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关活性 21
第二节 华蟾素类药物的成分结构 24
第三节 华蟾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 32
第四节 华蟾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39
第五节 华蟾素类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62
第三章 华蟾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71
第一节 华蟾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概述及文献计量学 73
第二节 华蟾素类药物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74
第三节 华蟾素类药物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84
第四节 华蟾素类药物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99
第五节 华蟾素类药物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 108
第六节 华蟾素类药物在其他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117
第七节 华蟾素类药物在癌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122
第八节 华蟾素类药物在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应用 130
第四章 华蟾素类药物的临床评价及处理 137
第一节 华蟾素类药物临床疗效评价 139
第二节 华蟾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147
第三节 华蟾素类药物合理用药建议 154
第四节 华蟾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156
第五章 华蟾素类药物的质量控制 159
第一节 华蟾素类药物的生产标准 161
第二节 华蟾素类药物的质量检验 164
第六章 华蟾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推荐 17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