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技术与新能源利用》:
(五)输电线路的技术改造的原则
输电线路的技术改造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重点解决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问题和突出问题。例如,长期得不到更新改造的老旧、老化、技术水平偏低线路,以及与电网发展、环境保护、输送能力、自然气候变化、抗外力破坏等不相适应的线路均为技术改造的重点内容。技术改造原则如下。
(1)加快改造老旧线路。对运行年限长、故障率高的老旧线路进行全面评估分析,针对线路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全面提高线路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
(2)及时改造老化线路。加强对线路状况的诊断,对于存在老化现象的线路,分析老化原因,制订改造方案,消除隐患。
(3)逐步改造技术水平偏低线路。对于设计、制造、施工水平偏低不能满足现有运行标准和环境要求的线路,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部件更新或整体改造。对于输送容量小、线损大,不能适应当前大容量输送要求的线路进行科学合理的增容改造。
(4)因地制宜改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线路。随时掌握线路受自然灾害影响的状况,针对有问题的线路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全面提高线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5)有效改造易受外力破坏线路。及时掌握线路易受外力破坏情况,采用有效防护措施,提高线路防外力破坏的能力。
(6)合理改造与周围环境不相适应的线路。加强运行管理,及时掌握周围环境变化情况,对不相适应的线路,分轻重缓急逐步改造。
(7)改善管理手段,提高生产装备水平。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生产装备,完善诊断技术,建立预警系统,及时、准确地掌握线路状况,提高管理水平。
(六)输电线路技术改造的内容
输电线路技术改造的内容分为整体改造和部分改造。
1.整体改造
(1)对于运行时间长、设计标准低、普遍老化的线路,以及不能满足安全运行要求的升压线路与输电能力不足的老旧线路,应进行有计划的全线整体改造。
(2)对于地处特殊区域(洪水冲刷区、严重污秽区、采石采矿区、采空塌陷区、重冰区、山体滑坡易发区等),无法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且反复发生故障的线路,应进行区段性整体改造。
2.部分改造
线路部分改造主要针对线路的组成部分,包括基础、杆塔、导地线、绝缘子、金具、接地装置等进行技术改造。
(1)基础技术改造。基础技术改造以提高稳定性、牢固性和增强抵御外力的能力为目的。
①对于可能遭受洪水、冰凌、暴雨冲刷的杆塔基础,应根据线路所处的环境及季节性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可靠的防冲刷措施,加固杆塔基础的防护设施。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迁移塔位、基础改型(如普通基础改为灌注桩基础或锚桩基础等)等措施。
②对处于采矿塌陷区(采空区)的线路,应设法了解矿区采掘规划与计划(如采掘方向、进度等),及时进行杆塔基础处理(或增加拉线),必要时改变基础形式或改迁路径。
③对处于山坡上可能受到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泥石流冲击危害的杆塔与基础,应采取加固基础、修筑挡墙、截(排)水沟等措施。必要时改迁路径。
④若严寒地区基础出现冻胀问题,应采取换土、加固等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严重情况予以更换。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