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让‘社会’有‘文化’”这一命题是对中国“社会”研究中乏“文化”视角的本土化反省。 同时,这也是对文化人类学中国研究的自我本土化反省。其中包括:①面对西方学术进入中国的自我本土化反省;②作为“本土人”进行中国本土研究的自我本土化反省;③历史本土的 自我本土化反省;④田野研究中的自我心灵本土化。 第一部分:“名”辨学科,探讨中国之“文”作为万物相互作用之道的深刻学术内涵,进而理 解“文化”作为人类行为的意义编码体系之研究范式。第二部分:“学”归本土,通过本土人类 学及台湾学派的中国研究,思考人类学中国研究的理论对话。第三部分:“文”言宗族,通过历史上的宗族研究,与“韦伯命题”、弗里德曼的“边陲说”以及“差序格局”等相关理论进行对话。第四部分:“鬼”说帝国,反省历史上的帝国如何通过“鬼”的地方本土化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国家化过程。
目录
第一部分“名”辨学科
第一章文化研究的范式: 波粒二象视野中的文化与社会4
第一节文化的理解4
第二节“文化”的理论传统8
第三节文化与社会的波粒二象性14
第四节结论21第二章走向“文化志”的人类学: 传统“民族志”概念反思23
第一节从“民族志”回归“文化志”23
第二节文化的真实28
第三节互主体性与“文化的经验”31
第四节结论36第三章世界的人类学与中国的民族学37
第一节历史的并接37
第二节文化的并接43
第三节学科的并接48
第二部分“学”归本土
第四章中国研究的人类学“台湾学派”59
第一节台湾人类学的中国学脉60
第二节台湾人类学的本土化63
第三节台湾人类学派的理论贡献68
第四节结论72第五章漂泊中的永恒: 一个人类学家的理想国73
让“社会”有“文化”——人类学自我本土化反省目录第一节人类的理想国73
第二节中国的黄土地75
第三节民众的底边情78第六章《银翅》现象学的人类学?
兼论人类学的本土化81
第一节直觉与现象人类学82
第二节直觉与本土86
第三节直觉与田野研究的文化志89
第三部分“文”言宗族
第七章宗族与差序格局97
第一节宗族的早期历史形态97
第二节家庭、家族与宗族关系102
第三节理论对话: “水波差序”与“驻波差序”108第八章宗族研究的“国家范式”113
第一节晚清到民国: “革命范式”113
第二节20世纪50—60年代: 边陲范式118
第三节20世纪80—90年代: “文化范式”122第九章“韦伯命题”与“家宗文化经济”128
第一节“韦伯命题”与亲缘资本主义130
第二节宗族公社与亲缘“社会主义”135
第三节宗族与“家宗文化经济”139第四部分“鬼”说帝国
第十章“鬼主”与圣权制
西南地区历史上的治理文化刍议148
第一节“鬼主”的国家化过程149
第二节鬼主制与圣权制157
第三节结论164第十一章西南少数族群的“鬼”观念与传统帝国政治165
第一节从“灵”到“鬼”的话语实践165
第二节“鬼”与少数族群的国家化175
第三节结论181第十二章驯鬼年代: 鬼与节的文化生态学思考183
第一节生命的鬼文化生态183
第二节社会的鬼文化生态190
第三节驯鬼年代196
第四节结论201跋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