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澳门城市音乐的学科体系:内涵、外延及展望
澳门音乐历史背景
引言
早期:渔村文化与天主教的最初传播(16世纪中叶-18世纪中叶)
中期:世俗音乐的兴盛与多元文化的并行(18世纪中叶-19世纪末)
现当代:多元、多层、多维音乐文化的汇聚(1900年后)
澳门音乐创作
澳门艺术音乐创作环境与现状
对澳门艺术音乐创作之环境的思考
澳门艺术音乐创作的现状评估
作曲家林乐培
在“林乐培创作生涯回顾暨创作成果座谈会”上的总结发言
林乐培礼乐作品《天主经》音乐分析
部分居澳外来作曲家
区师达神父中国风味钢琴作品《澳门景色》探讨
白世门(Simao Barreto)音乐作品中的葡语族群情结
年轻一代与流行歌曲创作
李慧芬与“非常澳门”的音乐创作
思德文(Stephen Sayers)和他的《美丽的世界》
渐露头角的本土流行歌曲创作——部分澳门流行歌曲创作人访谈录
澳门音乐表演
澳门大众音乐生活与政府文化行为
澳门大众音乐生活一览(一)——以2006年为例
澳门大众音乐生活一览(二)——以2010年为例
澳门世遗背景下的政府音乐行为——以文化局主办的两团一节为例
2009年台湾《城市文化政策论坛》座谈会发言
澳门乐团与澳门中乐团
澳门乐团:社会责任与主流音乐文化标杆
年轻、激情、充满生气——澳门乐团成立音乐会印象
玛格丽特、澳门乐团与歌剧浮士德——国际音乐节首场歌剧印象
在落日的余晖中漂浮、律动——听奥涅格《第二交响曲》
中乐表演的困惑——从澳门中乐团的一场音乐会谈开
令人刮目相看的“民乐新经典”——听彭家鹏为中乐团排练《火祭》等作品
本土音乐社团
华人合唱团对欧洲经典合唱作品的不凡贡献——听嘤呜合唱团“伊比利亚祷声”音乐会
朝气蓬勃的四季之歌——听梁建枫与澳门青年交响乐团音乐会
纯音·雅咏——从”奇幻音乐剧之旅“合唱音乐会谈起”
澳门音乐新星——听“艺萃菁英”音乐会
“集乐澳门”与《2014年澳门音乐年鉴》
古琴音乐:形态、风格与研究方式——从一场古琴音乐会谈起
澳门国际音乐节及部分外来表演
多元、多姿、多彩的本土文化盛宴——澳门国际音乐节三十周年贺辞
听“北欧之声”音乐会
有朋自四方来,不亦乐乎——音乐节听来自英、澳、德、美的四场音乐会
遥远的回声——国际音乐节欣赏东正教早期多声部圣乐
展示独特个性和多元风格的异国情调——听三位葡语歌手的澳门演唱会有感
中世纪“古艺术”音乐之旅——美国Anonymous4两场音乐会听后
“西斯汀”合唱团音乐会评述
古老西方乐声在澳门的现代回响
深情的晚祷——听爱沙尼亚爱乐室内合唱团演唱
圣彼得堡爱乐乐团听后
爵士与布鲁斯的摇摆遗风——听贝西“伯爵”大乐队演奏
来自闽南民谣的音乐艺术——听台湾闽南歌曲音乐会
经典、精致、和谐——韩国国家合唱团音乐会听后
音乐剧创作与表演的“边缘综合”现象——以《边城》为例
澳门音乐教育
澳门高等音乐教育:背景、现况与展望
澳门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任重而道远
方兴未艾的澳门社会音乐教育
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音乐课程建设——从澳门圣保禄学院的音乐课程谈起
澳门仪式与民俗音乐
澳门天主教礼仪音乐
澳门圣若瑟修院与20世纪澳门圣乐创作
对澳门天主教音乐现状的几点思考——由香港举办林乐培圣乐作品会谈起
澳门吴氏宗传道教科仪音乐
口传心授、五代相承的澳门吴氏道乐
澳门道乐:作为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留价值
在“海峡两岸暨港澳道教科仪音乐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
澳门民俗音乐
本土历史和传统音乐文化的挖掘、保存与活化
澳门流传咸水歌之音乐特性初探——以咸水歌“十叹家贫”为例
余音缭绕的街头地水南音
澳门土生葡语民间歌曲
脍炙人口的粤语小曲
澳门神功戏:感想五则——兼贺《神功戏与澳门社区》一书出版
销声尚未匿迹的澳门八音锣鼓柜
尾声
附录:作者公开出版著述目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