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乐记与中国音乐美学/经典今解丛书
0.00     定价 ¥ 3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6169906
  • 作      者:
    作者:顾易|责编:钱丹
  • 出 版 社 :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2-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是“经典今解”丛书之一种,结合当下现实,对经典文本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内容“经典之作——《乐记》集中国音乐美学之大成”“音由心生——音乐的起源”等,引导读者读懂理解《乐记》,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领悟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可读性强,有助于传统文化的普及。
展开
精彩书摘
  《乐记》又说:“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倡和有应,回邪曲直,各归其分,而万物之理,各以其类相动也。”
  《乐记》认为音乐是用来体现道德的。乐是圣人所喜欢的事,乐可以使民心向善,它感人至深,能够移风易俗,所以古代帝王设立乐教来教化人民。凡是奸邪的声音感动人们时,人们就以悖逆的心声相应和,悖逆的心气成为形象,淫乐就兴起来了。纯正的声音感动人们时,人们就以和顺的心气相应和,和顺的心气成为形象,和乐就兴起来了。一唱一和必有反应,邪僻曲直各自归入善恶的分限,万物的情理都是类似相互呼应、触动的。
  音乐通过音符、节奏、旋律会渗透到人的灵魂中去,使人的心性受到影响,使灵魂变得优美或丑恶。
  《乐记》说:“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是故,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咩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淫乱。”
  《乐记》在这里说,人民都有血气心智的天性,而哀乐喜怒却变化无常,必定是有感于外物引起的,然后才形成各种心理。有六种音乐对人的心理影响极大。
  一是志微噍杀之音。“志”,《诗·大序》:“在心为志。”孔颖达疏:“感物而动乃呼为志。”“噍杀”为纤微、憔悴,奏起意志细微而憔悴急促的音乐,人民听了,必然思虑而忧郁。
  二是啴谐慢易之音。这种音乐舒缓平易,音调变化丰富多样而节奏简明,人民听了,就会产生健康而快乐的情绪。
  三是厉猛广贲之音。这种音乐粗犷严厉,发声猛烈,收尾亢奋,广阔而激愤,人民听了,就会刚强而坚毅。
  四是廉直庄诚之音。这种音乐廉直刚正、庄重、真诚,人民听了,就会肃然起敬。
  五是宽裕和畅之音。这种音乐宽裕、圆润、平顺、成熟、谐和、生动,人民听了,就会滋生慈爱的情感。
  六是流辟涤滥之音。流辟是放邪散乱,狄是往来疾速。这种音乐,奏起浮躁,怪癖、邪恶、傲慢、轻佻、放荡,人民听了,就会萌发淫乱的情欲。
  孔子学琴的故事也体现了音乐净化人心的作用。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教孔子一首曲子,孔子弹了十日还在练习。师襄子说:“可以学另一首曲子了。”孔子说:“我虽然学会了曲子,但还没有熟悉它的韵律。”过了些天,师襄子说:“韵律已经熟悉了,可以学下一首曲子了。”孔子说:“我还不知它所表现的心志。”又过了些天,师襄子说:“已经知道了所表现的心志,可以学下一首曲子了吧!”孔子说:“可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啊!”再过了些天,师襄子感慨地问:“知道作曲者是谁了吗?”孔子说:“我感受到这个人形象高大、目光明亮而深邃,一心要感化四方,心胸宽大能包容天下。他莫非是周文王吗?”师襄子惊讶而敬佩地说:“不错!我的老师讲过,这个乐曲名就叫作《文王操》。”《文王操》博大精深,蕴含了浩然正气并展现出宽仁崇高的境界。周文王是孔子崇敬的圣贤和理想人格的象征,孔子被困于陈、蔡两地时,操琴演奏此曲自励,虽七日无粮而道心弥坚,仔细听音乐的内涵,从中受到了教诲,提升了境界。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讲 经典之作
——《乐记》集中国音乐美学之大成
一、《乐记》的成书年代与作者
二、《乐记》的主要内容

第二讲 听觉艺术
——音乐的定义、特征
一、“音”“乐”两字释义
二、何谓音乐
三、中国音乐的主要特征
四、音乐美学研究什么

第三讲 音由心生
——音乐的起源
一、第一阶段:物动心生
二、第二阶段:气生为声
三、第三阶段:声文为音
四、第四阶段:音比为乐
五、第五阶段:乐表情意

第四讲 治国修心
——音乐的功能
一、音乐的功能之一:治国安邦
二、音乐的功能之二:安民化民
三、音乐的功能之三:修心养生

第五讲 尽善尽美
——中国音乐美学之神韵
一、“尽善尽美”是音乐之美的最高形态
二、“不善”之乐的表现
……
第六讲 中和之美
——中国音乐美学之本体
第七讲 清静远大
——中国音乐美学之形象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