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聚和性与俄罗斯文学经典(精)/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研究丛书
0.00     定价 ¥ 12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1387240
  • 作      者:
    作者:萧净宇|责编:高文喆//桑梦娟|总主编:张杰
  • 出 版 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旨在从俄罗斯文学经典文本分析入手,通过考察“聚和性”与俄罗斯文学经典之间的关系,探索“聚和性”在俄罗斯文学经典中的表现形式、生成机制和在构建俄罗斯民族和国家形象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综合编
第一章 19世纪俄罗斯文学经典中“聚和性”与民族主流价值观的同构
第一节 对人文传统的关注与承袭:同构的内涵与实质
第二节 对人性的书写与评判:同构的方法与路径
第三节 文化自觉:同构的精神根基
第四节 “弥赛亚”:同构的精神诉求
第二章 “聚和性”与俄罗斯文学经典中的怪诞现实主义
第一节 “聚和性”与俄罗斯文学经典中怪诞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聚和性”与俄罗斯文学经典中怪诞现实主义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 “聚和性”与俄罗斯文学经典中怪诞现实主义的根本源泉
第三章 俄罗斯文学经典中哥萨克主题创作与“聚和性”意识
第一节 “战神”形象:英雄主义与爱国精神的化身
第二节 悲剧情结:对人性的叩问与对和平的呼唤
第三节 生态意识:“万物统一”的诉求
第二编 专题编
第四章 普希金:创作中的“聚和性”意识
第一节 民族性与超民族性的统一
第二节 “博爱”精神
第三节 “官方人民性”
第五章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艺术构造的“聚和性”
第一节 个性与精神:“三位一体”的艺术同一
第二节 善恶与救赎:人神合一的形象塑造
第三节 宿命与自由:体验式的叙述结构
第六章 果戈理:“聚和性”与作家的创作理念
第一节 “聚和性”——果戈理创作中的“博爱”之根
第二节 “聚和性”——果戈理笔下通向灵魂复活的“天梯”
第三节 “聚和性”——果戈理创作中“含泪之笑”的美学之源
第七章 屠格涅夫:社会转型时期人物形象的“聚和性”
第一节 另类“多余人”:秉持现代理性主义抑或回归人文传统?
第二节 “新女性”形象及其伦理取向
第三节 “他者”形象与“救赎”情怀
第八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艺术与对话思想的“聚和性”
第一节 “二律背反”中的精神救赎
第二节 现实空间中思想的“聚和”
第三节 “微型对话”与“大型对话”的“复调”
第九章 列夫·托尔斯泰:“聚和性”——创作的灵魂
第一节 巴赫金视阈中的托尔斯泰
第二节 “聚和性”之于托尔斯泰
第三节 托尔斯泰笔下的“聚和性”精神
第十章 列斯科夫:《大堂神父》中“聚和性”精神的“弥赛亚”艺术表达方式
第一节 构建想象空间:一幅幅俄罗斯外省的风景画
第二节 “三位一体”的形象塑造:性格迥异的神父群像
第三节 内心的叩问:《蓝皮历书》中的自我救赎
第十一章 契诃夫:民族文化定型机制与“聚和性”——以《套中人》为例
第一节 文化定型:概念界定与内涵特征
第二节 民族文化定型与文学文本
第三节 《套中人》中民族文化定型机制与“聚和性”
第十二章 布尔加科夫:三重时空中的玛格丽特
第一节 现实时空中的永恒女性气质
第二节 神性时空中的“索菲亚”化身
第三节 魔幻时空中的“圣魔同体”形象
第十三章 纳博科夫:游戏与神性——《斩首之邀》的审美精神探索
第一节 《斩首之邀》——神性游戏的文学践行
第二节 人的物化与物的人化——主观现实论的宗教显现
第三节 艺术创作——审美游戏的宗教皈依
第四节 爱的审美——创作灵知的宗教顿悟
参考文献
附录 俄苏经典作家、评论家简介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