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殿堂级导演,《花火》,《菊次郎的夏天》,《大逃杀》导演北野武,75岁高龄说给后浪们的处世之道和人生哲学,冷酷中藏着温柔,疯狂里全是真诚。
★北野武本人推荐,动摇你人生追求的终极思考书!
“请务必读读这本书,说他是我的《圣经》也不为过。”——北野武
★用无坚不摧的逻辑和一个个打脸现代人的精彩故事,探讨工作、梦想、明星、爱情、教育等主题,贴近当下读者的生活与迷茫。
我还有改变的可能性。一想起这一点,我就心潮澎湃。
——北野武
★小开本精装专色典藏,特种纸印刷。
奥运会也好,选拔赛也好,我在看体育比赛时,总觉得滑稽项目怎么这么多呢?譬如滑雪中的硬雪丘滑雪赛1,似乎还挺受欢迎的,可我觉得就是在耍杂技。滑冰也是。在一个狭窄赛道上绕圈的短道速滑,不是跟以前在后乐园2 游乐场里常玩的旱冰游戏差不多吗?什么?您说《东京彭霸斯》3 ?如今的年轻人谁听得懂呢?
不然,说说沙滩排球怎么样?这项运动又有什么意思呢?都穿着游泳裤似的运动服,到底算怎么回事儿?没必要非得穿成那样吧?
要是身穿泳装打排球就是正经体育项目的话,那么搞个“沙滩体操”也未尝不可吧,还有“沙滩棒球”什么的。搞“沙滩体操”时让运动员穿上丁字裤,一旁再有人喊着“脚举高点!”“勒得太浅了”, 观众不是更多吗?
对了,还有“沙滩拳击”。让拳手们全都穿着夏威夷衫互殴,参赛选手为各国的黑帮分子,就说是“黑帮对决”好了。一会儿旁边再冒出一句“浑蛋!谁让你们在这儿比试的?”——连裁判也都是凶相逼人的家伙。休息区放着刨冰套餐,让拳击助理加糖浆。选手每打完三分钟就到休息区吃刨冰,搞得跟江之岛的海之家那样就行。
这些倒也罢了。其实我想说的是,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日本的运动员在比赛前就尽说起没品的话来了——“抱着必死的决心”“看我不整死你!”比赛赢了的时候也是的,非得大呼小叫的,还要摆出夸张的胜利手势。你不是日本人吗?干吗要搞老外的那套过激反应呢?
我觉得日本将柔道推广到国外把一些风气搞坏了。既然是日本的武术或传统项目,就该慎用西洋式的过激反应。因为日本人的酷就在于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且善体人情。柔道也好,剑道也罢,不都是将“始于礼,终于礼”作为基本规范的吗?这么做,不就是希望常怀尊重对手的谦卑之心吗?
你在比赛中获胜了,那就意味着有人在比赛中落败了。而落败的一方也同样身负着家人和国民的希望。我们在半夜看电视,看到日本选手落败了会大失所望,而对方落败时,他们的国民自然也会有这种感受的。更多地照顾一下对方的感受不好吗?不要因为赢了就乐得忘乎所以。已经赢了就足够了——这才是应有的姿态嘛。
时刻想着对方,时刻想着他人,这是日本特有的精神内核。倘若不能重新拥有,我觉得日本人的形象是好不了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变得面目全非了。听听流行音乐,就会发现里面尽是“谢谢你的爱”“我为你活着”之类毫无品位、肉麻得要死的歌词。为什么说没品?因为尽管说得十分夸张,可内涵几乎没有。或者说所表现的情感十分寡淡,只是将欧美的歌词直接译成日语,仅此而已。
还有“你的身边一直有我”这种歌词,简直莫名其妙。把这些玩意儿全都丢掉,好不好?去看看《万叶集》和《源氏物语》吧。总之,还得以日本古典文学为基础,找到幽微委婉、耐人寻味的表现方式才行。
还有,别老说些“我,我……”之类的话,不好好反思一下日本人原有的不好出风头的本性,也是不行的。
最近的日本人已变得没品了,吃饭时会在人前若无其事地大声说“好吃”“难吃”,甚至把评论食物好不好吃变成了一种工作。世上居然会有这种没品的事儿,真叫人受不了。
好吃的东西自然好吃。吃的人觉得好吃,那就行了。身为日本人,吃饭时无论是觉得好吃还是不好吃,都不应该说出来。毕竟食物源自“杀生”,在吃的时候抱有负罪感也是很正常的。所以说,吃饭的时候别出声,默默地吃你的就是了。对农民们心怀感激是理所应当的,可你要是扬扬得意地说:“那儿的饭真好吃,但也贵着呢。”这又算是怎么回事儿呢?
一到大饭店,就能看到某些自认为很懂葡萄酒种类的家伙,在姑娘面前显摆着。“这种葡萄的酸味儿,源自那儿的土壤成分和气候……”“2005 年的波尔多5 的价格要比2000 年的……”——烦不烦呀,浑蛋!你懂得多是你的事,但请你闭嘴好不好?比起葡萄酒的种类,首先应该懂得的是别显摆!知道吗?
饭店里的饭菜好吃也好,不好吃也罢,将此感觉放在脸上也就是了。当然了,跟饭店里的人说“很好吃。多谢!”也是可以的。但“你们这儿的饭菜太难吃了”这类的话是绝对不能说的。你觉得难吃,以后别去不就行了吗?同样的道理,你要是觉得那儿的价格与味道、质量不相称,以后不去吃就是了。连这点规矩都不懂,那可真是太没品了。
老实说,所谓吃饭,把饭菜吃到肚子里就行了。没必要跟美食评论家给饭店打分似的说什么“那儿的好吃”“这儿的不行”,更没必要把这种话当吃饭时的基本会话吧。
自从法国的《米其林指南》进入日本之后,日本人就开始涌入星级饭店了。“没到三星,肯定不好吃”“什么呀?这店不是连一颗星都没有吗?”——如此嚷嚷的,肯定是乡巴佬。不过,我说的乡巴佬可不是乡下出生的人哦,而是说生在大都市却尽干些没品事情的人,是一些喜欢赶时髦的“精神乡巴佬”。他们只会追新逐异,自己毫无判断能力。这类家伙,在如今的日本可谓有增无减。
有些接地气的饭店甚至会怒斥道:“别给我们店挂什么星。”不上《米其林指南》,不接受采访,更不上什么周刊——这样的饭店也并非没有。为什么呢?他们说了:“受不了那些乡巴佬。让那些人进来吃饭,可就糟了。”
可乡巴佬们尽管没钱,却说“去那儿的三星吧,可有意思了”,于是就去了,还拼着命存钱。可再怎么拼,脑袋里还是乡巴佬思想呀。这怎么行呢?不觉得害臊吗?这本就不是你们该吃的饭。
这就跟住在九平方米公寓里的人,却买了个LV 的包包是一回事儿。这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吗?根本就不明白家和包包哪个更重要嘛。就跟买了汽车付不起房租了,只好睡在车里一样。真是没治了。
连味道都分辨不出来,就因为它带着星,就跑去吃了。哪有这种蠢事儿呢?饭店也好,什么也好,都要在自己承受得起的范围内,自己去寻找,自己来打星的。这才是日本人应有的态度吧。自己觉得“浅草的那个炸猪排店最好”,那就行了呗。就是说,知道了与自己生活相关的饭店的味道好不好就行了,有什么必要非要跳出自己的生活圈子呢?
我老妈特别讨厌在饮食店门前排队。她常说:“不排队吃不上的话,那就不吃好了。”我只吃我该吃的——这其实是有一种矜持在里面的。
从前,浅草的松屋百货公司可差劲儿了。去餐厅吃饭时,买了餐券走到桌子旁,就在还正吃着的客人背后站着。有人还招呼同伴呢。
“喂,快来呀。这儿的快吃完了。”
搞得正吃着的那位连茶都喝不成。好不容易带着全家人来吃一顿饭,结果背后站着别人一家子,还听人说:
“这桌啊,马上就空了。”
正在吃着的人所受的压力跟被人催着“你赶紧吃呀”有什么两样呢?
我老妈是知道这个的,所以她老说:
“排着队等吃饭,太丢人了。”
现在不也一样吗?在“门前排着长队的面店”前排着队,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要说起来,那个让人排队的拉面老板也不对。他该说的不是什么“排好队”,而应该是“别排队了”吧。让人排队,你不觉得害臊吗?这种不知道让顾客排队有多可耻的店,压根儿就没把顾客放在眼里。
要说这顾客也是活该。宁愿排上好几个小时的队,也要吃上一碗面,也实在太没自尊了吧!这不是跟饥不择食的动物一样了吗?
要知道人与动物不同,人是有着体面的进食方式的,而不光是凭本能进食。动物吃东西是为了活命,所以即便被人打,被人踢,也决不松口。人好歹是有一种不为了活命而吃饭的文化的。
那么,排队吃饭也算一种文化吗?有些上班族嘴上说着“午饭就去站着吃的荞麦面店将就一下了”,其实却到拥挤的面店前去排队。终于轮到自己后,就三口两口把天妇罗鸡蛋荞麦面扒拉到肚子里后立刻走人。怎么说,这也不能叫作文化吧。
除此之外,有些家伙还真的把“文化”挂在嘴上呢,听着就叫人来气。“那部电影的分镜头……”煞有介事地评论着,其实全是道听途说,自己真正懂得的“文化”一点都没有。
对于这种家伙我真想说:别瞎扯了。你先说说你这种荞麦面的吃法,到底算怎么回事儿吧。__
第一章 品位- 001
有品位的人都懂得恰如其分的活法
第二章 梦想 - 047
梦想成真,人生也就终结了
第三章 “粹” - 073
真正的“粹”体现在为别人着想上
第四章 规矩 - 133
规矩始于猴子穿上短裤的瞬间
第五章 艺 - 165
能把活法变成“艺”,品位自然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