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拉斐尔前派诗歌的叙事变异艺术研究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10063673
  • 作      者:
    作者:朱立华|责编:宋立君
  • 出 版 社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朱立华,陕西绥德人,文学博士,天津商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跨文化研究学科带头人。迄今出版学术专著5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目前主持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文社科项目各1项。主要从事拉斐尔前派诗歌的翻译与研究、19世纪英国女性诗歌的翻译与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文社科项目研究成果,主要梳理拉斐尔前派的理论缘起与生成机制,其诗歌研究的诗学建构、总体特征与叙事变异艺术。主体内容以其诗歌作为分析文本语料,在死亡叙事”唯美叙事”“诗画互文叙事“以及“女性叙事等若干文本叙述层,对其诗歌的“现世死亡”到“虚构死亡”变异、“灵肉合致”到“灵肉冲突”变异、“唯美意象”到“唯美偏至”变异、“诗画一律"到“诗画偏离”变异和“他者身份”到“自我身份”变异等叙事变异艺术与美学思想进行解读。最后评述了其诗歌在中国的译介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本书的出版对于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对于弥补国内叙事学研究不足、发掘拉斐尔前派诗歌对20世纪中国新文学的影响,具有独到的参考价值,同时有助于构建中英诗歌的对话空间、推动英语诗歌翻译与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互文叙事视域下对拉斐尔前派诗歌的“诗画互文”美学观进行研究,是拉斐尔前派诗歌的叙事学研究的一个新的路径。研究基于拉斐尔前派的艺术纲领与艺术革新。拉斐尔前派主张将“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纲领移植到文学领域,主张创作理念和创作技巧的革新,追求艺术中严肃的、富有真情实感的东西,崇尚拉斐尔之前真挚和质朴的艺术风格,推崇文艺复兴早期与中世纪的文艺精神。①其诗歌推崇艺术美,追求形式美,经常将诗与画有机结合,形成了“诗画一律”的唯美主义诗学特征,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内在式”的叙事研究,将诗和画视为两种艺术形式,诗为文本,画为副文本(狭义互文),探讨诗画互鉴,发掘拉斐尔前派诗歌的美学思想与美学价值,回归艺术本体研究。也包括现代的“外在式”互文叙事研究,将诗画视为一个文本,将其社会、文化及历史等语境构成的生成语境作为互文本,分析文本与互文本之间的互文关系,阐释拉斐尔前派诗歌经过审美实践而增值了的文本意义,借助文本的影响研究,发掘新的美学思想与美学价值。
  拉斐尔前派具有反传统意识,即反对当时经院式的抽象化和形象化的艺术倾向,反对缺乏灵感的艺术技巧。拉斐尔前派强调文学的自律性,主张文艺脱离政治,否认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强调艺术技巧,简言之,不注重道德说教,只诉诸感觉形式,注重形式之美。基于以上的创作理念和指导思想,拉斐尔前派追求唯美的形式和细腻的人物描摹,将真挚的情感融入作品中,表现为插图和题画诗,以画为无声诗,以诗为有声画,诗画两个文本互动与互鉴,不断生成大于文本意义的作品意义。
  “诗画一律”体现了拉斐尔前派诗歌“形式至上”的唯美主义诗学观。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诗中有色彩,画中有诗意;诗是听觉艺术,表现为瞬间时间形式,画是视觉艺术,表现为恒久空间形式。诗画的互文性关系研究,即将诗画彼此视为“互文本”,诗与画之间通过图解、改写、增补与模仿形成互文关系,而互文本作为植入文本机体内的“异物”,会使文本机体产生异常反应或建立新的生命机制,使文本获得新生命,文本意义得以增值。在拉斐尔前派诗歌解读中发现,互文不仅是拉斐尔前派诗人进行艺术创新的方式,也是其重构主体意识,恢复人性活力的一种尝试。
  拉斐尔前派作为一个由绘画到诗歌延伸的艺术团体,但丁·罗塞蒂、布朗等成员集诗画于一身,既可为其诗歌插图,亦可为其画作题诗,体现出“诗画一律”的“诗画互文”叙事模式。“诗画一律”(诗画合一、诗画一致)注重诗歌与绘画的同构关系,即“绘画具有叙述的特征,诗歌具有画面的质感”,其美学价值在于抽象与具象的转换,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增强了诗歌的表达力和艺术效果,使审美主体根据诗的描述并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诗中有色彩,画中有诗意”的“诗画一律”互文叙事。
  拉斐尔前派的诗画互文表现为题画诗、插图书和诗意画三种形式,诗意画较少,互文策略包括增补、改写和模仿。①第一,拉斐尔前派的美学思想、审美情趣、创作理念、描摹手法及其亦诗人亦画家的身份等因素,决定了其诗歌“诗画一律”(诗画合一、诗画一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征,形成了诗歌语言和绘画形象的互文性关系。第二,拉斐尔前派成员绘画多取材于文学经典,而其诗歌也有一部分是为绘画而作。因此,其插图和诗意画中包含着诗歌文本,而其题画诗中也包含着绘画文本,诗与画之间呈现图解、改写、增补与模仿的互文性关系。第三,拉斐尔前派本身具有反对经院哲学的叛逆精神,其诗歌之中的唯美主义是对传统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反驳,这种叛逆和反驳,在其诗画中表现为对以往诗画的重新解读和对于诗画界限的僭越,形成了新的互文叙事。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拉斐尔前派概述
第二节 拉斐尔前派诗歌研究概述

第二章 拉斐尔前派诗歌的“死亡叙事”变异
——“现世死亡”转向“虚构死亡(复活)”
第一节 拉斐尔前派诗歌的“现世死亡”叙事
第二节 拉斐尔前派诗歌的“虚构死亡”叙事
小结

第三章 拉斐尔前派诗歌的“宗教叙事”“变异”
——“灵肉合致”“转向”灵肉冲突
第一节 拉斐尔前派诗歌的“灵肉合致”叙事
第二节 拉斐尔前派诗歌的“灵肉冲突”叙事
小结

第四章 拉斐尔前派诗歌的“唯美叙事”变异
——“唯美意象”转向“唯美偏至”
第一节 拉斐尔前派诗歌的“唯美意象”叙事
第二节 拉斐尔前派诗歌的“唯美偏至”叙事
小结

第五章 拉斐尔前派诗歌的“诗画互文”叙事变异
——“诗画一律”转向“诗画偏离”
第一节 拉斐尔前派诗歌的“诗画一律”叙事
第二节 拉斐尔前派诗歌的“诗画偏离”叙事
小结

第六章 拉斐尔前派诗歌的“女性叙事”变异
——“他者身份”转向“自我身份”
第一节 拉斐尔前派诗歌的“他者身份”叙事
第二节 拉斐尔前派诗歌的“自我身份”叙事
小结

第七章 拉斐尔前派诗歌在中国的译介与影响
第一节 拉斐尔前派诗歌在中国的译介
第二节 拉斐尔前派诗歌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