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麦卡勒斯的文学创作生涯比作一场旅行的话,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她的整个旅程。首先,成长之惑是麦卡勒斯的写作源起。在以青少年的成长经历为主题的小说创作中,麦卡勒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透视生活的角度。从成长的阈限阶段,到成长空间里的重重矛盾,再到成长历程中越界行为的失败,她笔下的青少年人物经历了各自的“通过仪式”。在她的成长小说中,青少年成长受阻的原因不仅与青春期的个人心理和经验有关,而且还与社会的权力机制和文化历史密切关联。从他们曲折的成长历程中,我们可以窥见现代美国社会的众生相——黑与白、老与少、男与女、南与北、主流与边缘等多元文化要素汇聚于此,它们既相互冲突又彼此融合。在创作自传色彩颇浓的成长小说过程中,麦卡勒斯带着“我是谁”的困惑,以自反性书写的方式,开启了追寻自我文学身份的艰难历程。在写作中,麦卡勒斯始终对“南方”抱有“一种矛盾情结”。因此,对于故乡的南方小镇,作者本人如她笔下青春期的主人公一样,时而遁隐,时而倒退,时而回归,时而远离。
其次,“空间意识”贯穿了麦卡勒斯的整个写作旅途。自17岁离开故乡的南方小镇开始,麦卡勒斯几乎都在空间的更替与转换中进行写作。具体说来,其小说中的空间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麦卡勒斯借助“镜子”等私密的“阈限空间”意象,将文本的线性时间极大地空间化。在两种不同空间体验(真实/想象)之间的互动和转换中,她的小说揭示了美国南方社会边缘人群“既不在此亦不在彼”的生存困境以及个体身份认同的焦虑;继而,麦卡勒斯将空间叙事的焦点从私密的个人空间转向公共的社会空间。通过描述咖啡馆与游乐场等常见的空间场所,麦卡勒斯揭示了这些“另类空间”所蕴含的既拒斥现实世界,又融合现实世界的悖论本质;最后,麦卡勒斯几乎都以(无名)南方小镇作为小说背景。在(无名)南方小镇所建构的大型“社会空间”中,她考察了空间背后所隐藏的权力机制、社会身份和意识形态。在多方位的空间叙事中,麦卡勒斯呈现了美国南方社会的别样景观,从而凸显了其作品中的“南方性”特质: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南方社会岌岌可危,它既无法提供良好的私密空间,也无法保障和谐的公共空间。空间性是界定个体生存状态的一个重要维度,其小说中的空间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作者本人的文学身份在写作过程中的“阈限”特征。
再次,“南方神话”的幻灭是麦卡勒斯在写作路途上遭遇到的重大转折点。随着北方工业资本的入侵和传统南方经济模式的消失,作家麦卡勒斯敏锐地洞察到整个美国南方的社会意识形态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动荡:在“南方神话”幻灭之后,根植于“南方神话”的“南方家庭罗曼司”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传统家庭观中有关两性人物的刻板印象——“南方绅士”和“南方淑女”——也随之被打破。在小说中,麦卡勒斯塑造了众多畸形、病态的男男女女,真实地再现了神话幻灭之后的南方社会。她笔下的这些人物要么以疯狂、极端的方式打破了传统“南方家庭罗曼司”中的性别规约,要么具有双性同体的双重性属,性别身份模糊不清,其中包括阴柔的男性性无能者,放荡不羁、病态苍白的非传统的南方女性和雌雄难辨的“女强人”等。在对麦卡勒斯的生平进行仔细考证之后,笔者发现,这些举止疯狂或双性同体的两性人物映射了作者本人对自我性别身份的困惑。因此,麦卡勒斯小说中的性别主题具有双重的内涵:一方面作为一名作家,麦卡勒斯以其独有的写作方式展现了神话幻灭之后南方的历史变迁,并对南方社会的现代文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另一方面作为南方“旅居者”,麦卡勒斯在变动不居的写作状态中对自我身份的定位和性别归属进行了艰难而漫长的探寻。
最后,种族问题是麦卡勒斯在写作之旅中一直关注的话题。作为一位极具社会意识的南方作家,麦卡勒斯将笔触深入被边缘化的少数族裔群体之中。她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充满张力的悖论式的少数族裔形象,譬如黑白混血儿、小菲佣和犹太哑巴等。这些人物由于各自的少数族裔身份,既无法完全被主流的白人社会接纳,又不能在同族的群体里寻找到归属感,于是他们成了被放逐到“林勃”之地的幽灵。在写作中,麦卡勒斯以一名南方“旅居者”独有的双重视角,既从内部审视了南方社会中由来已久的种族冲突,又从外部对日益恶化的种族政治进行了反思,从而表现了她身为作家的道德立场,彰显了作品的“现世性”。最终,在追寻文学身份的道路上,麦卡勒斯对自我的定位逐渐变得清晰明了。
综上所述,麦卡勒斯带着“我是谁”的成长之惑,在逃离与回归南方的空间更替与悖论中开启了她的文学创作之旅。在追寻自我文学身份的过程中,身为一名南方“旅居者”,作家麦卡勒斯时而融入南方,时而游离。在重返故土与远走他乡的往复旅途中,南方“旅居者”麦卡勒斯以内外兼有的双重视角,从成长、空间、性别、种族等多个层面,为我们刻画了一幅别样的南方社会全景图,彰显了作品的“南方性”特质。“旅居者”独有的既能入其内,又能出乎其外的写作立场让麦卡勒斯的小说在南方与非南方、在地域特色与普遍现实意义之间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麦卡勒斯以如此独特的写作策略,将自己与同时代的南方作家区别开来,并在南方地域文学、美国民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寻找到了她的文学定位。在此,本书在“绪论”部分提出的三个问题便逐一得到了解答。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