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诗派是美国文坛上独具特色的一支文学流派,他们在创作中力图将地理、空间、文化与文学相结合,通过创作展现他们成长或栖居的太平洋西北岸的地域背景、地域记忆及其文化表征,展示了一种生动有机的地域文化身份,彰显了“文学地域主义”的地域人文思想。本书从内容上分为以下四章:
导论部分简要概述美国西北诗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文学地域主义”的相关理论的发展历程、理论内涵及研究范围作一简要概述。
第一章“美国20世纪中期的西岸文学运动与西北诗派”。美国西岸的文学运动自20世纪中期起风起云涌,由旧金山文艺复兴、垮掉一代、嬉皮等诸种文学运动到亚洲宗教及文化思想的流行。西北诗派不同程度地在文学创作和文化观的形成等方面受到了这一文化潮流的影响。西北诗派是美国西岸文学中独具特色的诗人群体,对他们的发掘和研究。将有助于深化美国20世纪文学研究。
第二章“西北诗派成长及栖居的地域背景”。美国西北部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然风貌、种族迁徙与分布以及人文与历史之发展皆对西北诗派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对地域的强烈情感和深刻理解使他们超越了对地域的模式化和表面化的理解,而触及深层次对地域的历史、范围和文化的界定。他们在创作中力图将地理、空间、文化与文学相结合,通过创作展现他们成长或栖居的太平洋西北岸的地域背景、地域记忆及其文化表征,展示了一种生动有机的地域文化身份。西奥多·罗特克在西北部发现了整个自然的缩影,找到了寻求自我与自然和宇宙精神和谐统一的意象和象征;理查德·雨果的作品着重表现西北部尤其是蒙大拿州的边疆生活,在他看来,没有地理上的支撑点,就无法拥有精神上的支撑点。他的作品大多以西北部为创作背景,探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神秘联系。
第三章“地域身份的复杂建构——现代地域主义”。地域主义与现代主义往往被视作一对矛盾的文化命题。西北诗派的创作挑战了将地域写作视为乡土、落后的传统观点。对地域的坚持是他们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很多地域景观被赋予了多重意义而展现出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复义性特征。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在带来物质丰富的同时。也促成了精神生活的荒原。现代社会中人的身份问题是西北诗派的创作主题之一。威廉·斯塔福德和大卫·瓦格纳的诗集中有很多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思考以及在传统与现代进程的冲突下个体的危机意识。他们在作品中以地域为载体,审视工业文明的发展是如何使人丧失物质和精神家园,探讨现代人应该如何通过忠实于地域以达到自我身份的构建。
第四章“地域文化的融合与超越——普世的地域观”。对地域他者文化的关注是西北诗派创作的核心主题之一。他们的创作反映了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反思以及对位处美国主流文化边缘的异域文化传统持有深刻的尊重与认同。他们在创作中常常融入中国文化、日本文化、美洲印第安文化等不同地域文化的历史意识及文化关怀。加里·斯奈德广为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禅宗以及道家的思想;卡洛琳·凯泽的诗学演变则经历了对中国诗学的模仿、创作和崇尚的过程,由此可见中国诗学对凯泽的深刻影响。他们跨越了地理疆界的束缚,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地域之间的差异性,通过不同地域文化间的对话与联系来完善地域存在的意义。
结语部分对西北诗派文学的地域人文思想进行总结和分析。西北诗派从地域出发,但又超越了地域。他们并不是主张回到部落文化,也不是加强地域主义,而是力图打破国家、民族、文化的界限,建立一种以自然为界限的生态政治理念和地域信仰,体现了“全球地域化”的新型文化范式。这一文化思想已经融入美国当代文学传统,并对当代有着现实的启示意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