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情况
第二节 问题所在及本研究主要内容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养子的成长——原因不明的“反对”与“平衡”的寻求
第一节 对“生”的“不安”与“反对”
第二节 对“一切”的“怀疑”与“否定”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自我”——“不安”的平衡
第三章 欧洲之行——“象征”的魅力与现实的“冲击”
第一节 脱“困”之旅
第二节 “象征”的魅力
第三节 金子光晴的“吸纳”
第四节 金子光晴的“超越”
第五节 现实的“冲击”
第四章 上海之行——贫困与迷惘中的大陆情结
第一节 上海之行的前夕
第二节 上海之行的经纬
第三节 汉籍中的“大陆”——金子光晴的中国渊源
第四节 现实中的上海——金子光晴的视角
第五节 诗中的江南——扬子江的浊流
第五章 第二次赴欧之旅——“文明”的透视与“信任”的丧失
第一节 生活之艰与精神之痛——从诗坛挫折到情感迷失
第二节 与三千代的关系异化——走向“性”与“生”的透视
第三节 精神之乡的再现——“异邦人”视角的确立
第四节 诗的回归——“自我重建”的开启
第五节 两次赴欧之旅的比较——诗人的成长
第六章 战时的金子光晴——“反对”与“抵抗”的抛物线
第一节 战争全面爆发前的“斗士”——第二次欧洲之行的影响与诗集《鲨鱼》
第二节 “一亿一心”中的“异邦人”——透视与痛苦中的《降落伞》
第三节 “自我孤立”时期的内省者——纯粹内心的吟哦与诗集《蛾》
第七章 战后的金子光晴——“反战诗人”的“是”与“非”
第一节 战后对战争责任的追讨——“反战诗人”桂冠的诞生与遭疑
第二节 战时的言行分析——“反战诗人”的实与虚
第三节 世界“反战文学”视域下金子光晴的“反战”特质
第八章 晚年的金子光晴——“好色老人”的怀疑与否定
第一节 性即人性——战后的新“转向”
第二节 刻画“耻部”——“抵抗”的新据点
第三节 赶赴“六道”——生的归处
第九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概况
第二节 主要建树
第三节 不足及今后的研究课题
附录 金子光晴年谱与中日相关文学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