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外婆出租中
0.00     定价 ¥ 4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1159725
  • 作      者:
    作者:(英)丽芙·阿巴思诺特|责编:李淡宁//刘芳念|译者:周唯
  • 出 版 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7-01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一个关于守护与信任、包容与谅解的温暖故事。亚马逊网站4.3分、goodreads4分口碑图书!


  ★英国文坛新秀备受瞩目的处女作。《美食,祈祷,恋爱》作者伊丽莎白•吉尔伯特、《失物守护者》作者露丝•霍根倾情推荐!


  ★《每日邮报》《伦敦标准晚报》等众多媒体力荐。《泰晤士报》年度图书,献给每个在孤独中怀疑自我的人!


  ★“元气外婆”╳“颓丧少女”!两个格格不入的灵魂,一段意料之外的友谊,驱散了生活的所有迷茫和孤寂。


  ★人世间有许多奇迹,人与人的相遇比所有奇迹更神奇。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英]丽芙•阿巴思诺特


  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现居伦敦南部。自由书评人、记者,长期为《泰晤士报》《卫报》《VOGUE》《观察家》等多家媒体撰稿,曾采访过查尔斯亲王、《狼厅》作者希拉里·曼特尔和《盗梦空间》主演艾伦•佩姬等知名人物。曾任2020年“前进诗歌奖”评委。


  译者简介


  周唯


  毕业于复旦大学,现任职于高校。已出版译作《致艾米丽的秘密手稿》《门罗先生的普普人生》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出身贫困、从小被母亲抛弃的伊丽莎期望靠自己的学术天赋改变命运,努力考进了梦寐以求的牛津大学。但在一众家世显赫、天赋绝伦的精英包围下,她变得怀疑自我。为了省钱,伊丽莎只能住在随时会拆除的非法房源中。透过灰蒙蒙的卧室窗户,她时常能看到对街黄色大门的主人——那个时常到阳台浇花的独居老妇——对方孤独的身影给了她些许安慰。


  老妇人名叫艾达,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出租外婆”——如果谁需要一个外婆在场,找她就对了。她曾帮助宅男建立自信走出家门,为跨国婚姻提供礼仪指导,在不被祝福的婚礼上当证婚人,替单亲妈妈看护孩子……


  得知WU所不能的“出租外婆”就住对面,伊丽莎禁不住诱惑,敲开了黄色大门,而她暗淡无光的生活就此产生了变化。

展开
精彩书评

  我从来没有读过像《外婆出租中》这样的温情故事,它真的偷走了我的心。这个故事里有两个聪明、迷人、古怪、孤独的女人,她们跨越了代际鸿沟,创造了美好的友谊……我们一生都在寻找的人可能就住在街对面,在她的花园里安静地工作。


  ——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美食,祈祷,恋爱》作者


  这是一个奇妙的故事,讲述了一段意外友谊的救赎力量。丽芙笔下的人物清新迷人、刻画优美。这本书很了不起。


  ——露丝•霍根,《失物守护者》作者


  一个关于失去与联结的美丽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如何改变另一个人的生活。夹杂着心痛,却充满了对幸福和生命的肯定,这是献给普通人的……丽芙的写作充满热情而富有诗意,她对那些伟大或荒谬的生活细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泰晤士报》


  这是一本关于社区的、欢乐而包容的小说,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补药。


  ——《大都会》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艾达一走进伊夫雷的那家小超市,就知道自打她上次来过之后,这里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过道是不是往左移了三英寸?某位热心的店长是不是在商店后头搭了个小卖部,把店里的其他东西都堆在了一起?艾达从鲜花区旁边的烘焙区拿了一条黑面包,警觉地走在摆放水果的过道中。


  一定是出了什么事。艾达记得几年前,她和迈克尔在伦敦的一家博物馆参观了一间地震体验室—二楼有一个蔬果店的模型,里面有一辆购物车,到处都是假麦片盒。每隔几分钟,就开始剧烈摇晃,好让游客们体验亲历地震的感觉。艾达觉得这间体验室有些无趣,可迈克尔却很喜欢,他在那里待了很久,每次“地震”开始时,他就和那些七岁的孩子们一起咧着嘴笑。在这家店里,艾达觉得这里也会随时开始震动,罐头很可能会突然从货架上掉下来。可这一次,她的身边不再有满面笑容的迈克尔。艾达挺直了身子,想弄明白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过道的尽头原本放着布瑞本苹果,现在却变成分装在塑料袋里的葱和韭菜。在那里,她终于看到发生了什么。


  通常情况下,艾达会提着篮子,在商店后头卖口香糖和小零食的地方排队,一面猜测着今天在收银台的是阿都尔还是法蒂玛,也很有可能是金姆—最好别是她。而现在,商店后头摆放着六台机器。


  它们看起来像是窄小的自动柜员机。这些机器会自动结账,每一台都流露着21世纪的新鲜气息,用于扫描条形码的红色激光从机器身上发出微光,如同恶魔的眼睛。


  艾达愣住了。人工收款被机器取代了。阿都尔不见了,法蒂玛也是。不过,金姆还在那里,她站在最后一台机器旁边,看上去比艾达以往见过的任何时候都更加阴郁。当艾达待在家里无所事事,客厅里的时钟嘀嗒作响,发出令人烦闷的声音时,她就会想起并惊叹超市店员金姆那无边无际的阴郁,以此来打发自己的无聊。金姆是一个瘦削的三十岁女人,梳着蓝绿色的辫子,脸上长着许多杂乱的斑点。她曾经罕见地花了两分钟时间告诉艾达,她和她妈妈就住在商店上面,因此她可以一边躺在床上休息,一边大声放着涅槃乐队的歌。


  但现在,金姆看上去十分沮丧。她像艾达一样呆立在那里,眼睛盯着不远处,嘴里衔着一根辫子的末梢。只有她的嘴唇在反复摩擦着扎进来的头发,并且又往嘴里塞了一点,就像是骆驼往嘴里塞一束草那样。


  艾达立刻明白了金姆的新角色是什么:引导顾客正确使用自动柜员机;检查莫德林学院那些男生的身份证—因为他们每周五晚上都会冲进店里买薯片和草莓果酒;在需要的时候输入她的商店经理代码、不厌其烦地重新扫描顾客扫错的物品、确保没人把按斤卖的开心果(昂贵)算成花生(便宜些,但味道太咸了)的价格。金姆沉默地站在一旁,等待人们出什么差错,而机器上的绿灯则像盖茨比的码头绿灯那样神秘地闪烁着。如果她幸运的话,时间将会过得很快。


  艾达感到有个人在她身后移动。她意识到自己正拿着黑麦面包站在杂志区旁,挡住了路。于是,她挪到了一边。


  一位年轻女子从她身边走过,那位女子顶着一头粉红色的头发,穿着破洞牛仔裤,手里拿着茶和一包松脆饼,似乎对这种新的结账方式无动于衷。她走到最近的一台机器,扫描了自己的东西,在最后一分钟拿了一包特趣巧克力。接着,她似乎改变了主意,又把巧克力放回了货架。她没有注意到艾达和金姆。金姆调了调自己的重心,正用嘴唇把另一条辫子塞进口中。年轻女子拿起收据,小心地把它装进钱包,轻盈地朝出口走去,艾达对她的平静来了兴趣,同时也感到愤怒和嫉妒。


  艾达意识到自己正在胡思乱想,也怀疑自己可能有些大惊小怪了。这就是现代化,仅此而已。她只是老了,难以适应罢了。这就是一个独居老妇人的生活。她完美地扮演了自己的角色,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才是。这些机器就是未来:它们灵敏、高效,能缓解使商店通道瘫痪的排队现象,迫使顾客像得了关节炎的舞者一样在彼此身边旋转。如果迈克尔在这儿,他就会鼓励妻子去用用这款自助结账的机器,把它当作一个游戏。他们会把柠檬错当成酸橙,而金姆则不得不过来纠正他们,他们会自称年老眼花,然后得到原谅。


  后来,当艾达拉上窗帘,躺在自己位于斯温伯恩路的家中,看着镜中自己淡紫色的眼睑跳动,发出恐惧的光芒时,她意识到是两种东西共同引起了她的情绪:一方面,新机器意味着更深的隔离、更少的交谈机会,而且如果没有把物品扫描进去,机器发出的噪声便总是让人想要逃离;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他,没有用积极的态度看待机器到来的迈克尔。艾达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多么依赖于每天去伊夫雷的商店补充食物:法蒂玛会低声笑着调侃艾达永远采购相同的食品(牛奶、黑麦面包、金枪鱼、鸡蛋);阿都尔喋喋不休地说着让人听不懂的足球新闻(他支持西汉姆还是东汉姆来着?);还有一些不太友好的店员,艾达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总是会对她说上一两句话,艾达会将这些话珍藏起来,陪伴她坚持到吃午饭。而且不可否认的是,她没有像迈克尔一样从这种变化中看到积极或有趣的一面,或许是对可能造成的失业、法蒂玛和阿都尔的消失,以及机器侵入他们所在的牛津一隅感到愤怒。愤怒比温顺的毁灭要好,当她躺在斯温伯恩路的家中时,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当时,她在商店杂志区旁边哭了起来,甚至惊动了发呆的金姆。


  最后,这成了她们两人这一天的大事。艾达开始哭了起来,金姆把她那绿松石色的辫子从嘴里拿了出来。她走了过来,轻轻地把蹲在地上的艾达扶起,镇定地扶着艾达走出商店,好像这种情绪崩溃的事情经常发生似的。她们站在外面的灯柱旁,一辆蓝色的自行车拴在上面。两人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聊了几句,轻轻地拥抱了一下。金姆说自己得进去了,艾达点了点头,窘迫地离开了。艾达步行了三分钟,回到斯温伯恩路自家的黄色大门前,她稳稳地打开了锁,穿过死寂的房子,来到楼上的卧室,她聆听着四周和楼下房间里的寂静,仿佛连墙壁都铺上了挂毯似的。


  第二章


  “斯温伯恩路?”


  “没错。”


  “在哪儿来着?”


  “伊夫雷。”


  “那家炸鱼薯条店边上?”


  “差不多。离一家超市很近。”


  伊丽莎喊出了声。她不记得自己上一次去的那家酒吧叫什么名字,但她喜欢它。那里灯光昏暗、喧闹不堪,而且这家店的规矩是,所有的饮料都没有定价。老板会打量你,从你的举止、衣着和口音判断你能付多少钱买威士忌或是别的。接着,他会给你出一个价。大多数牛津的学生都得付上一笔不菲的费用—他们都是富有的南方人,藏不住自己隐在乐施会夹克衫下的财富—还有部分原因是老板希望他们远离酒吧,他更喜欢当地人。但伊丽莎很早就知道自己看起来很贫穷。也许是因为她脸上的棱角,或是她的发型,又或是她自己剪的粉红色的波波头以及用手机摄像头检查领口的方式。她的坎布里亚口音可能也起了作用,这里没人会认为北方人有钱。现在,她每喝一杯都要付两英镑的价钱,而且里面不放橄榄,伊丽莎正大声对一位年轻女子喊着自己的住址,后者花了六英镑买了一瓶伏特加。


  伊丽莎到牛津已经五天了,她正努力投身于各种事情。这一周是新生周,到处都能看到新学生—这群孩子犹疑地跟在学生志愿者身后,在城中四处走动,志愿者的任务就是领着他们去这家咖喱屋或是那家俱乐部。伊丽莎二十五岁了,但她还没有适应自己已不再完全年轻的状态,她困惑地发现,自己注意到了新生们圆润的下巴轮廓,以及他们清晰可见的不安。2009年,她在巴斯大学开始读本科时,看上去也这么清纯、这么可爱吗?


  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新生周在同一时间,但前者算不上什么,不过伊丽莎还是尽可能地外出,她压制住每晚涌上心头的不情愿,尽量不去想这样一个事实:如果她躺在床上,她会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夜晚。现在,她和一个认识不到三小时的本科生纳特待在一起。起初,她们在“地窖”酒吧的吸烟区交谈,纳特特别主动,她很漂亮,而且似乎觉得伊丽莎很有趣。她们接连抽了四支烟,每一支都是纳特从自己的背包口袋里掏出来的。这之后,她们决定去别的地方。纳特叫了辆出租车,伊丽莎对此很是感激,因为她身无分文。她们像是《90210》里演的那样,在酒吧的入口处紧紧相拥。现在,她们缩在窗边的一个角落里,手指不停地相互摩挲。纳特的棕色双手又凉又软,并且每个指尖都涂上了银色的指甲油,如同蘸过了熔化的银项链,和她相比,伊丽莎觉得自己那长了湿疹的粗糙双手就像男人的。


  “我住在萨默敦,”纳特在音乐中大声说道,“和父母住在一起。”


  “很不错,”伊丽莎同样大声地回答,“我认识几个也住那儿的本科生,但那里的房租太贵了,我住不起。”


  “是啊,房租太贵了。”


  “我现在住的地方挺划算。”


  “是吗?”


  “嗯。房子在施工,我是唯一的房客—整栋房子都在重新装修,我想是因为发现了石棉。他们在翻修它,当然我的房间除外。我住在那里能确保没有其他人擅自进来住。”


  “你喜欢那里吗?”


  “嗯,挺好的。进城花不了多长时间。”


  “你会被建筑工人吵醒吗?”纳特问。


  “有时候会,”伊丽莎说,“我尽量在八点出门。”她想补充说房子里没有热水,因为她平时都和训练完的大学马球队员们一起在学校的体育馆里冲澡。她住在一个基本等同于建筑工地的地方,这意味着要习惯成堆的灰尘,她也已经习惯用一块油布盖住自己窄小的床,这块油布还是她在几户之外的一辆奥迪车上发现的,它能阻止灰尘进入她的枕头和毯子。她每天早上醒来都喉咙发痛,不得不喝柠檬水来缓解,但她不想耽误纳特的时间,而且无论如何,她对自己支付的低廉房租,以及自己找到这个房子的机智感到满意:它的开发商尼克是本地人,在牛津的房地产开发潮中发了财,并在一个脸谱网社区页面的最隐蔽处贴出了这个房间的广告,显然是不希望政府看到。伊丽莎一看到这则广告就立刻给他打了电话;五分钟后,这间房间就是她的了。


  “我天,”纳特大声说道,“我从没在八点那么早起过。”


  伊丽莎笑着耸了耸肩。她想要开一个关于“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玩笑,但意识到这可能并不好笑,所以她什么也没说。坐在小桌子对面的纳特开始按摩伊丽莎的脖子。由于位置的缘故,她的胳膊以一个奇怪的角度弯曲着,但感觉还不错。伊丽莎是这么告诉对方的。


  “你是PhD,对吧?意大利文学?”纳特问。


  “没错,刚开始读。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把PhD叫作DPhil。不过,我的确是个令人发指的博士研究生。”


  纳特假装害怕地尖叫了一声,发出了“啊呵”的声音。


  她们笑了起来。在牛津,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的鸿沟几乎是天然形成的。本科生们认为博士生和硕士生是一群头发稀疏、靠吃豆荚面包和有机葡萄酒维生、知道地方议员姓名的白痴。而研究生们则对大学生狭隘的世界感到同情:他们的小圈子、他们的债务、他们体育社团的衰弱和学术课程的浅薄,以及他们很少勇于走出社会强加给这座城市的边界,也从来没有深入到真正的牛津—它的历史、它的政治以及那些不怎么上相的穷乡僻壤。


  但性爱是伟大的统一者。这是大学生和研究生之间深交的主要润滑剂。例如:一个大学生约一个研究生晚上出去约会,这就是可以接受的,反之亦然;它甚至被称赞为开放的标志。也许一个三十岁的物理研究者向一个一无所知的新生献殷勤会很奇怪,但纳特不是新生,而且不管怎样,在奇怪的场景中,行为的准则也是不同的;年龄受到的管控更少,也显得不那么重要。


  “那DPhil到底是什么呢?”纳特问,“等一下,等我从洗手间回来再告诉我。”


  纳特站起身来,纤细的身体穿过酒吧里拥挤的人群,朝洗手间奔去,很快就不见了。伊丽莎歪斜着身子,望着窗外的道路,一盏路灯在夜色中闪耀着白光。她晃了晃酒杯,冰块撞击出了叮叮当当的声音。伊丽莎觉得自己看上去一定像是爱德华•霍普画作中的女人;她的后背挺得笔直,脸色难以捉摸,身体在黑色直筒连衣裙下显得神秘莫测。“我哪儿都去过,什么都见过,什么都做过。”她用一种美式腔调想着。这之后,纳特就会想去伊丽莎的房间—去纳特的房间不太合适,因为她和家人住在一起。


  不,不。今晚不行。伊丽莎站了起来。她果断地把杯子放回到桌上。杯子在木质桌面上留下了一个闪亮的圆圈。她穿上皮夹克,把最后一颗橄榄塞进嘴里,朝门口走去。


展开
目录

  正文(共三十四章)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