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华裔东干文学与俄罗斯文化研究》:
道德赞扬就是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树立正面的道德典范,塑造完美的个性,挖掘传统的精神财富,以产生道德感化与引导作用,从而使整个社会的道德风貌得以改善。高尔基说:“一般讲来,文学的任务、艺术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呢?就是把人身上的最好的、优美的、诚实的,也就是高贵的东西,用颜色、字句、声音、形式表现出来。”①的确,俄罗斯文学一贯把完善人的道德品质作为终极追求,无论是哪一种文学题材,都体现了沉重的道德诉求。
俄罗斯战争文学作品中的道德赞扬,旨在展示俄罗斯——苏联人民在战争时期建立功勋的道德源泉,从而对年轻一代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感化。
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全民投入保家卫国的战争之中。这个时期的苏联文学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塑造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形象,表现了炽烈的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思想感情,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精神。一千多位作家自愿奔赴前线,亲历了战争的血与火的考验,创作出了充满饱满战斗激情的作品。爱伦堡、列昂诺夫、吉洪诺夫、肖洛霍夫、A.托尔斯泰等作家的短篇小说和特写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诚,对战争必胜的坚定信念,激励苏联各族人民奋起反抗侵略者,夺取战争的最终胜利。如邦达列夫的小说《案》和《选择》,瓦西里耶夫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巴克兰诺夫的《永远十九岁》等作品,展现了主人公的英雄业绩与人性美。苏尔科夫的《我们的背后就是莫斯科》、列别捷夫-库马奇的《神圣的战争》、西蒙诺夫的《等着我吧》等抒情诗,热情讴歌了苏联人民在战争中表现的英雄气概,对祖国的热爱,对爱情的忠贞。特瓦尔多夫斯基的《瓦西里·焦尔金》、英贝尔的《普利科沃子午线》、安托科利斯基的《儿子》、阿丽格尔的《卓娅》等优秀的叙事诗,以慷慨激昂的基调,英勇不屈的气节,满怀胜利的信心,书写了苏联人民不可战胜的精神。西蒙诺夫的《日日夜夜》、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戈尔巴托夫的《不屈不挠的人们》、格罗斯曼的《不朽的人民》等中长篇小说歌颂了苏联人民在战争中的不朽功勋、激昂的爱国热情、宁死不屈的民族性格与战争必胜的信心。俄罗斯战争文学作品中的道德赞扬,旨在展示俄罗斯一苏联人民在战争时期建立功勋的道德源泉,从而对年轻一代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感化。
俄罗斯农村题材作家则认为,农村是俄国文化和道德之源。他们在作品中注重发掘农村日常生活中蕴含的人民精神道德财富。如阿斯塔菲耶夫的《最后的问候》,通过主人公维嘉对祖母的回忆,体现了仁慈、爱和美的主题。特别是拉斯普京一直肩负着医治人类精神冷漠的使命,他提出每个人应该对他人、对社会、对祖国负有公民责任感;每个人应该对家园、对故土、对大自然、对民族传统文化秉持敬畏和虔诚的态度。拉斯普京的中篇小说《最后的期限》,通过一位饱经沧桑的农村老妇人临终前的经历,一方面谴责了子女的道德蜕化,另一方面歌颂了老人身上保持的勤劳、淳朴、善良,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其另一部中篇小说《告别马焦拉》,在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上,表现了老人对故土、家园的深厚感情。拉斯普京一直为健全、完善人类的精神道德而不遗余力地寻求着救赎之路。此外,艾特马托夫的《白轮船》、拉斯普京的《活着,可要记住》、舒克申的《红莓》等作品,不仅反映了俄罗斯农村的现实生活,而且关注农村人的道德风貌,热切呼唤着传统美德的回归。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