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天津话里话天津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0684078
  • 作      者:
    作者:谭汝为|责编:刘洁
  • 出 版 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一本书洞悉天津方言的门道,从此会听会讲地地道道的天津话。 熬鹰、拌蒜、幺蛾子、掰扯、罗罗缸、包圆儿……上百个天津特色词汇、六十余个典型地名,记录消逝中的天津方言,深入浅出讲述天津历史文化的特色。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天津话好听好玩讲究多,深受大众喜爱,其演变进程折射出天津发展的历史,众多历史典故均在天津方言中有所体现。 作者谭汝为长期从事语言文化研究,在文化领域颇负盛名,本书内容严谨扎实,文风俏皮诙谐,兼具可读性和学术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谭汝为,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天津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天津语言类六卷编委会主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文教育专委会理事长、天津市修辞语用研究会理事长。主要著述为《古典诗歌的修辞和语言问题》《诗歌修辞句法与鉴赏》《词语修辞与文化》《民俗文化语汇通论》《人名春秋》《天津方言文化研究》《天津地名文化通论》《汉语修辞学指要》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天津话里话天津》是一部文化随笔作品集,收录了谭汝为先生近年来创作的文化随笔100篇,内容聚焦天津文化,从地名和语言两个切口进入主题,将天津的历史沿革、地域风俗、市民生活等内容完整呈现出来,描摹了一幅极具地方特色的人文风情画。作者研究天津方言文化近20年,学养深厚,功底扎实,本书可被视为对天津独特地域方言的抢救性打捞,对于重塑津沽文化具有明显的价值,作者语言顺畅,兼具学术价值和可读性,也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天津方言传承与保护
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积淀,汉语方言遍布全国,成为汉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国语言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方言被人们视为粗鄙土气、没文化、不规范,弃之唯恐不及。近年来,语文学界与民间对汉语方言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应用正在各地兴起,并逐渐形成兴旺之势。就学术界而言,在目前形势下,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就是开展汉语方言及文化的全面调查、保存,尽可能全面、真实地记录下它的面貌,为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留下一份珍贵的遗产。
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传统的城市区片被打乱,加之居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普通话的推广普及,使得天津话逐渐向普通话靠拢。如今在天津中青年人的口中,几乎听不到正宗的天津话了。在传统的天津家庭里,孩子说普通话;父母在单位说普通话,回到家说天津话;而老一辈人仍然说天津话。在这种情势下,记载和保存原汁原味的天津话就显得意义非凡,因为再过几十年,纯正的天津话恐怕就更难听到了。对天津方言的研究和传承,属于抢救性保护,时间紧迫,意义重大。
进入二十一世纪,笔者将研究重心转到天津方言与民俗文化研究上来,利用多种媒体和各类讲坛,大力普及天津方言研究,使之接地气,扩大社会影响;出版天津方言研究著作五部,发表论文多篇;先后四次到安徽北部地区,开展天津方言寻根调查;主编出版《天津方言词典》,获四项大奖;以专家组长身份全程参与“天津方言语音建档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天津著名学者来新夏先生毕生从事学术研究,晚年变法,主张将学术成果通俗化,在公众层面传播学术;利用学术随笔形式把学术与公众沟通,发挥推广学术的作用。来先生说:“我们读了一辈子书,学术从哪里来?来自公众。民众养育了学者,当后者学术小有所成,应当以知识回敬民众、反哺百姓。所以,我要回归民众。另外,旧的学术文章我写了不少,大家希望我改改笔调,写点老百姓能接受的文章,使学术走向通俗化。”这段话对我很有启发,并决心付诸实践。
李世瑜先生晚年叮嘱,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一部《天津方言词典》。为完成前辈学者嘱托,我们组成编委会,历时四年,先后增补修改五次,最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工作,可谓对天津方言研究已有成果的集成。每一个方言词条都列出与普通话对照的语音,另外在词条释义和例句选择上也下了很大功夫。每一个方言词语都与《现代汉语词典》对照,对于“现汉”没有收录或标注为“方言”的词语,才可酌情收录。《天津方言词典》先后获得天津市第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天津市优秀图书奖、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奖、天津地方文化著作(学术类)优秀奖。
天津档案馆主办的“天津方言语音建档工程”,对天津方言进行了语音录制,包括人物对话、地理买卖杂字、童谣民歌、俗语谚语、俏皮话、吆喝叫卖、劳动号子等。把地道的天津话以音频、视频形式记录下来,构建一套体系完备的方言语音档案资料库,由档案馆永久收藏,以实现对天津方言资源的抢救性保护,使后人不仅可以听到天津方言,还能了解过去的生活以及方言承载的城市文化。保护方言,就是保护历史文脉,保护我们这座城市民俗文化的根基。
天津方言是汉民族语言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具有顽强生命力和竞争力。天津话生动形象、含蓄质朴、感情深厚、贴近生活,成为天津人民生产和生活中的有力工具,成为构筑天津城市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天津方言正以较高的文化品位,伴随着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崛起而不断进步和升华。
立足于勤,持之以韧,植根于博,专乎其精——在此引用来新夏先生鼓励年轻学者的四句话,与大家共勉!
P3-5
展开
目录
辑一 方言源流
天津方言传承与保护
“你中有我”的京津冀方言
天津话与皖北的关联
方言词语折射城市文化
天津方言与市井百态
天津方言与妈祖文化
天津话里的满语词
天津方言与外来文化
天津方言与民间传说
天津方言与民间笑话
天津方言俏皮话
天津民间谣谚
天津话里的市井人物
天津话里俗谚多
天津方言与戏曲
天津方言戏曲俏皮话
天津方言与城市交通
天津方言与有轨电车
天津方言与厨艺食俗
天津方言与饮食
天津话里食为天
天津话里的隐语行话
天津话里的“江湖”
天津人讲话爱数数
天津人说话爱凑“八”
天津方言称谓趣谈
辑二 词语考辨
天津方言语音修辞
天津话的比喻词
天津话动植物类比喻
天津话谐音词语
天津话叠音词语
天津话拟声词
天津话单音节词儿还真多
天津话特殊读音
天津方言个性化名词
天津方言“子”字尾词语
天津方言字尾,哏儿
“从头到脚”天津话
天津话“三字语”趣谈
天津话词缀
减字、增字和嵌字
天津人的“半截子话”
天津话“吃字儿”
天津话的儿化
天津话的轻声
天津方言“嘎蹦脆”
震了·盖了·没治了
蔫坏损·锛铰裹
天津话高频词:嘛
天津话里的“秃噜”
天津话sún到底是嘛字
“刺花”还是“呲花”
这些天津话,说的都是嘛
辑三 地名探源
天津得名的由来
天津常见别称系列
文人好古说“章武”
析津:天津与星宿的渊源
津沽地名与水文化
天津地理词语
天津地名的语言特点
天津地名多派生
天津地名店铺俗语
天津地名民谣
天津老地名蕴含的历史故事
青翠盎然的津沽老地名
天津特殊的地名通名
大小相对的区片地名
先有“沽”后有“卫”
天津的“洼”
“堤”与“头”
天津的“沟”
“港”与“湾”
“口”与“嘴”
天津的“淀”
“泊”“汀”“滩”
“圈”“套”“窝”
辑四 地名文化
“哪吒”在哪儿“闹海”
话说“直沽”
漂榆邑·角飞城·军粮城
长芦盐业与天津地名
谈谈赵各庄的“各”
地名“堡”字应该怎么读
从“灰堤”“辉德”“灰堆”到“柳林”
卫津三台
文化地理视角下的墙子河
宁家大院和宁家地名
天津日租界街名探源
收回租界后重新命名街名
皖籍名宦在天津的祠堂
小站地名漫话
杨柳青的地名文化
盛锡福店名与商标
遐迩闻名的宏业菜馆
解厄赐福三官庙
话说三太爷庙
承载欢乐的儿童影院
天津街镇区划新地名集锦
和平路滨江道商街开街年代探考
天津地名的历史演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