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妙笔缘来(精)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8238151
  • 作      者:
    作者:郑培凯|责编:周红聪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是著名学者郑培凯的文化散文集,收录的文章分为四辑:谈茶艺、瓷器与旅游;谈童年、读书与创作;谈书画、园林与佛像;谈人物、历史与文学。    装帧设计采用精装小开本设计,书装精致典雅,贴近郑培凯先生文字的温度。封面选用日本古沉香纸,烫白工艺。

展开
作者简介

郑培凯,山东人。曾任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教授、主任,兼任香港艺术发展局文学艺术组顾问、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荣誉顾问。2015年起任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主要著作有:《汤显祖与晚明文化》、《茶饮天地宽:茶文化与茶具的审美境界》、《口传心授与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现状与讨论》、《陶瓷下西洋:十二至十五世纪中国外销瓷》、《在纽约看电影:电影与中国文化变迁》、《流觞曲水的感怀》等六十余种。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郑培凯的文化散文集,涉及茶文化、旅行、文学漫谈、书画艺术等主题。语言诙谐幽默,可谓真正的妙笔生花,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是一本很美的散文集。作者一字一句记录生活的情味,文字温润柔和,感情真挚细腻,读来如沐春风;就如午后的一杯好茶,香气清扬,余味无穷。
展开
精彩书摘
缘来是茶
说起中国古代的茶书,首屈一指的当然是陆羽的《茶经》,它是第一本系统探讨茶饮行为的著作,是一切茶书的元祖。说得夸张一点,《茶经》以前的饮茶行为都是“史前文化”;有了《茶经》之后,茶饮才成为有意识的文化行为,才真的有了“茶文化”。
然而,从品茶作为一种生活艺术的角度来看,《茶经》对茶饮过程中的审美观察与美学评鉴,则稍显凌乱。除了在“五之煮”一章谈了些具体的煮茶之法,陆羽并未提出一个清楚明晰的茶饮美学理论。当然,《茶经》是第一本系统性的茶书,不能强求它有周详的茶饮审美架构。
品茗色、香、味
说到茶饮美学,我认为北宋蔡襄的《茶录》是第一本系统性的著作。此书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地指出:品茶三要项是色、香、味。
说饮茶艺术要先顾及“色香味”,好像是普通常识,尽人皆知。但是,蔡襄之前,却没有人把它当作理论标出。这情况像陆羽之前也有人会喝茶,也懂得种茶、藏茶、煮茶的道理,可是从未有人像陆羽那样有系统、有条理地写出一本《茶经》。因此,说起品茶艺术、茶饮的审美理论,第一本首推蔡襄的《茶录》了。
蔡襄标举的“色香味”,不是随口说的,不像我们今天下馆子,吃得舒心,就随便说一句“色香味俱全”。他说的“色香味”,全从饮茶本身涉及的感官美感说起,先是视觉,再来是嗅觉,最后是味觉。
他谈色,说“茶色贵白”,也就是用最嫩的茶芽制作的茶,煎泡出来是倾向白色的。善于鉴别茶饼的人,会看气色,不在乎茶饼外面油膏的颜色,而是能够“隐然察之于内”。至于研成茶末之后,则青白色胜于黄白色。
谈香,他说“茶有真香”,不必掺杂香料。这是对茶香最精辟的认识,也是茶饮美学的关键,是分别高雅与庸俗喝法的最基本标准。陆羽在《茶经》中就说过:“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斯沟渠间弃水耳。”这批评了乱放香料,使茶简直像沟渠里的废水一样,粗鄙肮脏,难以人口。但蔡襄说得更直接,“茶有真香”,因此任何添加物都会“夺其真”。
谈味,他说“茶味主于甘滑”,也就是说入口不涩,同时还有甘香喉韵,可以回味。这样的好茶,产于福建建安(今建瓯)北苑,是陆羽身后大约一个世纪才培育出来的。
也可以说,蔡襄品茶美学的建立,是唐宋间茶叶育种与制作进步的反映。
日本茶道源出宋代
宋代饮茶之法与元明之后流行的散叶冲泡法不同,是碾茶成末,研膏煎制,然后用茶匙或茶筅击打,形成雪花一般的沫饽。这种茶饮的程序被日本人学去,虽经和式改良,但基本味道,一直保持在今天的日本茶道之中。
蔡襄《茶录》中说:“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说的点茶之法,就是这种碾成茶末冲泡的现象。他下了一个注,“建人谓之云脚、粥面”,说的是建安一带的人,形容点茶之后,沫饽聚散的情况。用云脚形容其浮荡飘忽,指的是沫饽稀淡;用粥面形容其厚实板滞,指的是沫饽坚硬。茶末与汤水要刚刚好才会“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这种点茶之道,发展到宋徽宗已臻登峰造极,在这位艺术家皇帝的笔下出了如“工笔画”的《大观茶论》。
蔡襄曾写有《北苑十咏》,其《试茶》一首说:“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雪冻作成花,云闲未垂缕。愿尔池中波,去作人间雨。”清楚反映宋代人品茶的雅趣,以及对茶具的讲究。
上等茶点好之后,表面浮一层雪花似的白色泡沫,所以,茶碗最好是黑色或紫黑色的建盏。当时的建窑出品,胎厚釉亮,由盏底向碗沿呈烟火爆炸式绽放。以兔毫建盏点茶,正好凸显白似雪花的沫饽,给人视觉上的美感。
P3-6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缘来是茶
松萝茶的今生前世
陆羽无《水品》?
古人饮茶要拉花
宋徽宗饮茶
青花瓷的联想
天下第一蒙顶茶
武夷山水
岳麓书院
鹅湖书院
扬州行脚
常州行脚
小石川后乐园
白川早樱
奇威果与猕猴桃
羊肉早烧
涮羊肉
第二辑
我的小学老师
褚遂良圣教序
文学因缘
《风景旧曾谙——叶嘉莹说诗谈词》序
读书三法
歇后语随时代消逝
《金瓶梅》中饮酒与坐马桶的问题
文学创作与言论自由
第三辑
戏剧奇才汤显祖
梦回莺啭
马得的戏曲人物
气韵生动袁运生
笔透鸿蒙
深圳博物馆玩味明清书画
建构空间的书法
笔墨如何潋滟
“叠山理水——苏州园林艺术展”序
宝相庄严
第四辑
皇帝称号无奇不有
唐明皇的尊号
唐伯虎的落花诗
隐元和尚赴日
隐元东渡不失信
隐元子债父还
天心月圆
无量大人胡同
司徒雷登与梅兰芳
许姬传的妙笔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