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杂文的魅力(段柄仁论杂文)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671714
  • 作      者:
    作者:段柄仁|责编:肖士财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该文集的出版是对杂文的一次系统研究与总结,将进一步丰富杂文理论的建设,对杂文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也是老一辈杂文人对杂文的理论探索和未来期盼。

展开
作者简介
段柄仁,笔名任炳、任欣,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市人大副主任,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北京秘书学会会长、地方志学会会长、杂文学会会长。著有杂文集6部,秘书学专著《轴心:论秘书长》等3部,方志学专著《段柄仁方志文丛》等3部,《北京改革开放四十年》等专著、文集5部。主编北京地方志和年鉴系列,北京地情丛书《京华通览》《北京百科全书》,《方志百科全书》《大运河文化辞典》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杂文的魅力:段柄仁论杂文》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总论、作品论、《北京杂文》刊首短论,共71篇。其中,总论板块,主要是作者在对杂文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曾在不同场合作为学术传播的讲稿使用,多数是在全国杂文学会联谊会上的主旨发言;作品论板块,多是作者在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和为某人文集或某部作品写的序言;《北京杂文》刊首短论,则是作者从2012年《北京杂文》复刊后写的刊首语。
展开
精彩书摘
杂文万岁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是我国著名诗人、古典文艺评论家曹丕的一句流芳百世的名言,出自他的古典文论《典论 · 论文》。这里讲的文章包括了曹魏之前形成的各种文体,即诗赋、散文、政论、史论等。当时杂文虽未形成独立文体,但被包含在“文章”范畴之内是没有疑义的。何谓“大业”“盛事”?就是关系国家兴衰的大事。“不朽”就是世代传承,永不消亡,也就是“万岁”的意思。但杂文作为一种文体是否可称“万岁”,并非人人都赞成,还得费点口舌加以说明。
一、杂文是一种独立的文体。有些人不认可它的独立性,把它解释为“杂体文”,即各种体裁的混合,或纳入不到各种独立体裁中的文章。这种解释是概念的错乱,实际否定了杂文体的存在。也有人把杂文归之于散文或政论、时评一类,比如《辞海》就说它是散文的一种,中国作家协会的鲁迅文学奖评选,也把杂文放在散文一类。而我们的不少报刊,或把杂文当评论,或把时评当杂文,等等。实际上,杂文体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连现代杂文体的创立者鲁迅先生也有过多种说法,直到《且介亭杂文》连续编了三集,才对杂文的独立体裁,作出了肯定,杂文才成为可与其他文体并列且他文体不可替代的独立文体。
杂文的特点何在?特点是相比较而言的,是有别于各类文体的鲜明个性,对此论家有多种归纳,形成大体共识的是:以敏锐独特的视角及时评说是非邪正,理直气壮,情真意切,富有启发性、感染力,内容广泛驳杂兼收并蓄,构思新颖巧妙不拘一格,文字简短活泼亦庄
亦谐。如果用五个字做概括,可称“奇”“快”“短”“杂”“美”。“奇”就是内容新奇,形式新颖。“快”就是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反映很快,被称为时代感应的神经。“短”就是文章简练短小,可适应读者对社会问题早明白和省时间的愿望。“杂”就是题材随意而定,内容广博,形式不拘一格。“美”就是幽默风趣,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引人入胜。杂文与诗歌、小说、戏剧等体裁相比,共同点是都追求形象性、艺术美,都属于文学类型。但差别是十分明显的。杂文可以采用诗歌形式,但不追求诗歌想象的空灵和抒情性;可采用小说形式,但不追求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性;可采用戏剧形式,但不追求音乐的美妙和故事的完整性。人们容易混同的是杂文和散文,杂文和论文、时评。杂文和散文在古文中原本是一家,随着历史发展,逐步呈现不同的倾向,两者相同之处是下笔前都有立意,即写作意图,都追求构思的新颖,篇章的简短,文辞的活泼优美。不同的是在立意时,散文的触发点,常常是对客观事物中的真善美的发现,追求的是把它们挖掘出来,展示给读者,同时借比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情,是情感导向;而杂文创作,常常是以社会问题而触发,是以扬善惩恶、颂美揭丑为目标,是问题导向。因此人们把散文称为颂美的艺术,而把杂文称为讽刺的艺术。这种观点虽然不够全面,但却揭示了两者突出的不同之处。在谋篇上,散文十分重视情感的抒发,笔触常常是随着作者情感的变化而流动,把情感深深注入事物和景物中,把真善美充分显示在情景物的融合中;杂文虽然也重视情感的抒发,但多数不以情感的流动为主线,而是把情感纳入对事物的论述中。在行文上,散文十分重视对情、景、物的细微描绘,追求对事物具体细致的刻画,常常用柔性语言导出思想内核;杂文也很重视形象化、艺术性,但行文是以说明某种真相、判断某些是非为目标,语言应用软硬兼施,不追求对景物的细微描绘和对情感的华丽表述。
杂文和论文的区别也曾众说纷纭,经过多年的讨论,杂文界认识已大体形成一致。论文是逻辑思维的产品,所追求的是规律性认识,注重透彻说明和展示论据,突出核心论点,结构上讲究整体的规范性、完整性和各部分的相关性、平衡性。行文严谨、严肃,讲究论证逻辑的严密、条理和层次的清晰,也重视文辞的生动优美,但更重视准确和鲜明。杂文则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机结合的产品,兼顾评论和文学两种要素,不仅追求见解的新鲜深刻,具有说服力,而且追求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即既重视说理透彻可信,知识的丰富新颖,也重视形象生动,文采飞扬。在结构上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没有论文的立论、推理、判断、驳论、结论等程式化论述。在行文上讲究生动活泼,别具风味,出其不意,尖锐泼辣等。但在杂文和论文之间,时评常被人划为杂文类。时评,文章短,出手快,针对性
强,文字尖锐泼辣,这些都与杂文相似。但杂文的内容广泛,包罗万象,时评则主要是时政评论;杂文形式变化多端,时评则是有话直说,就事论事;杂文追求生动新鲜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时评则以说明问题为目标。因此,杂文归于文学类,时评则归于论述类。
展开
目录
一、总论
003/ 杂文万岁
016/ 祝贺与感谢——在全国杂文学会联谊会第 26 届年会上的
主旨发言
019/ 良好的发展势头和需要研讨的问题——在全国杂文学会联
谊会第 27 届年会上的主旨发言
023/ 顺势而为 趁势而上——在全国杂文学会联谊会第 28 届
年会上的主旨发言
027/ 推进杂文创作繁荣发展的几个认识问题——在全国杂文学
会联谊会第 29 届年会上的主旨发言
033/ 做构建和维护良好社会环境的清道夫——在全国杂文学会
联谊会第 30 届年会上的主旨发言
041/ 理论、阵地、队伍——在全国杂文学会联谊会第 31 届年
会上的主旨发言
047/ 做一个清醒的杂文家——在全国各地杂文学会联席会暨中
国写作学会杂文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主旨发言
053/ 杂文应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有效工具——在全国各地杂文学
会联席会暨杂文与党建研讨会(徐州会议)上的发言
056/ 杂文应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新时代杂文”简论
068/ 写好“新时代杂文”(讲课提纲)
074/ 《前线》的亮丽品牌——纪念《前线》创刊 50周年
078/ 新中国杂文事业的一面旗帜——在胡昭衡百年纪念座谈会上
的发言
082/ 我的心痛如针扎——悼念朱铁志同志
085/ 蒋萌的精神和创作
088/ 沉甸甸的责任——在北京市杂文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上的
发言
091/ 办好学会 写好杂文——在北京市杂文学会 2015 年年会上的
总结发言
093/ 欣慰、感谢、希望——在北京市杂文学会第六届会员大会上
的发言
二、作品论
099/ 思索不断,笔耕不辍——记徐惟诚(余心言)
106/ “才子”康式昭的“业余”奉献
111/ 一座品高质优热能沸腾的精神富矿——《澄蓝作品集》序
121/ 杨传春(楠客)的思辨性杂文——品楠客的《第三支笔》
126/ 张林华作品研讨会的贺信
129/ 在《中国当代杂文精品大系(1949—2013)》首发会上的
致辞
130/ 渴望杂文百花争艳——《新世纪北京杂文选粹》序
132/ 智者的提示——吴绪彬《穿越时空的思索》序
134/ 老土的杂文为什么会得金奖?——品王守泉(老土)的《牛
头马嘴集》
137/ 怪也不怪——品刘征同志的《怪味集》
143/ 自耕的园地——《蔷薇花开》序
146/ 正气、豪气、书香气——吴树德杂文研讨会发言
151/ 蒋萌的人生感悟——《生命是劫后重生的奇迹》读后感
155/ 为老年生活导向释疑的“宝鉴”——品李下(瓜田)《晚
霞是自己画的》
三、《北京杂文》刊首短论
163/ 创作佳品、创新理论、培育人才
165/ 放开一些,随意一些,深邃一些
167/ 杂文——反“四风”的锐利武器
170/ 再“杂”一些,更“文”一些
173/ 做改革的弄潮儿
174/ 顺应“微时代”,驾驭网络化
176/ 杂文不可跟风、媚俗、不讲理
178/ 杂文应是护法器
180/ 树立“阵地意识”
183/ 适应“新常态”,推进“新常态”
185/ 应强化杂文理论的研究
187/ 我们的杂文向太阳
189/ 杂文应有三种“气”
191/ 杂文“三忌”
193/ 做良好社会生态的维护者、推进者
195/ 让内心强大起来
197/ 发时代之先声
199/ 在构建良好政治生态上发力
201/ 坚定“杂文自信”
203/ 做新时代的“清道夫”
205/ 读点杂文
207/ 杂文、散文、论文
209/ 敬礼“啄木鸟”
211/ 别忘了“开动脑筋”
213/ 杂文的“底气”
215/ 杂文的崇高之美
216/ 另类病毒“官本位”
217/ 冷静是宝
219/ 辣味——杂文之魂
220/ 杂文应是灵性之火
222/ 说说“踩红线”
224/ 从党史中汲取浩然之气
226/ 鲁迅先生读过多少书?
228/ 杂文是“小摆设”?
230/ 杂文三要素
232/ 杂一些,再杂一些
234/ 写好“新时代杂文”
236/ 杂文需要激情
238/ 警惕名言的泛化
241/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