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峥嵘岁月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7851387
  • 作      者:
    编者:中共杭州市萧山区楼塔镇委员会//杭州市萧山区楼塔镇人民政府|责编:张晶晶
  • 出 版 社 :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展开中华民族史诗般的画卷,每一幅都闪耀着英雄的风采。 铭记英雄们的丰功伟绩,用真诚的信仰,脚踏实地地工作,发扬其精神,汲取英雄们奋发的力量。 楼塔人民身上的英雄基因已铭刻进精神血脉的“家谱”中,融入育人的“家风”里。
展开
内容介绍
楼塔镇是新四军金萧支队重要据点,也是抗战时期对日作战的最前沿。本书将那段战火硝烟的峥嵘岁月记录下来,是对那些逝去的烈士、渐渐老去的英雄最好的怀念。他们用生命诠释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悲歌,也唱响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时代最强音。
展开
精彩书摘
致敬,老战士张尚品
文/木瓜
五月的楼塔镇,如梦似幻,充满了柔情,充满了活力。那一日,天气晴好,云淡风轻,我们从镇上出发,沿着洲口溪溯流而上。溪水清清,水草依依,青山倒映在水中,几只燕子从眼前飞过,留下一串呢喃。三千五百米后,我们就来到了此次采访的目的地——岩上村,这里是金萧支队老战士张尚品的家乡。
“巍巍怪石立溪滨,曾隐征君下钓纶。东有祠堂西有寺,清风岩下百花春”,这是初唐诗人王勃在唐上元二年(675)去往交趾探望被贬的父亲,途经百药山,凭吊东晋名士许询时写下的诗句。数百年后,有一张姓人家迁徙至此,在洲口溪之滨,在怪石之旁,在许询下钓纶的地方,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后在明朝万历年间和天启年间又有俞、楼两姓族人迁入,村落逐渐形成了气候,这就是岩上村的来历。
岩上村,位于萧山的南部山区,与富阳、诸暨一步之隔。夹在两座大山之间的山村,显得格外的年轻与清静,一条宽宽的溪流从村中穿过,滋润着山峦,滋润着田野,滋养出一批一身豪气的山民。
时光回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那时候的岩上村不过百十户人家,两个小小的自然村,前畈与后畈。在前畈的中心,有一座五间两弄的老宅,住着一户姓张的农户,夫妻俩生育了两个男孩。其时,他们家的景况,已远不及他爷爷和他父亲在世时宽裕,夫妻两人又都疾病缠身,日子过得清贫艰辛。他们苦苦挣扎,但轻薄的生命终究无力回天,没过多久,丈夫和妻子还有4岁的小儿子先后病逝,家中只留下刚满7岁的大儿子张尚品。
失去了亲人的张尚品,小小年纪就养成了倔强、坚毅的性格。邻里与亲戚看着孤独无助的小尚品,纷纷伸出援手。到了他12岁那年,也就是1929年,村里闹起了饥荒,全村人都陷入困境,不少乡民出外逃荒,有些还去了安吉、临安的大山里打工。穷困的日子同样影响到了张尚品,他被亲姑姑接到了诸暨。
他姑姑早年嫁到了诸暨应店街,那是一户开药店的人家,家境不错。张尚品到了应店街,没有在姑姑家享福,而是去给人放牛。放牛娃的生活,并非他所期望的,但至少不会让他挨饿,比起在村里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已经强了许多。生活还得继续,他一天天艰难地熬着,放牛,打短工,做长工,苦水里泡大的张尚品,在应店街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
诸暨多山,系浙东南和浙西北丘陵的交接地带。应店街一带正处于群山环抱之中,这里是革命武装经常出没和活动的地方。
1947年的春天,张尚品在紫云乡紫阆村打工。一天,一支队伍来到了村里。他听村里人说,这支部队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是为了解放劳苦大众,消灭剥削阶级,推翻国民党统治,让普天下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队伍。得到这一消息后,他激动不已,当即就去找部队的领导,要求参军。当首长了解到他坎坷的身世后,同意了他的请求。也就是从那一天起,他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会稽山人民抗暴游击司令部的一名战士。会稽山人民抗暴游击司令部是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的前身,它以浦江、诸暨、桐庐、富阳毗邻地带为作战中心,积极开展游击战,消灭国民党武装的有生力量。
那时候,在江南一带,国民党军队占有绝对优势。张尚品所在的路西县武工队,处境相当困难,为了躲避敌人的追击,部队在大山里与敌人周旋,经常是白天躲在山洞中,到了晚上方可转移或出击。
张尚品个子不高,但身手敏捷,脑子灵活,作战勇敢。他在五年的军旅生涯中,参加过大小战斗四十八次,负过三次伤,流过无数次血,立过二等功。他是战斗英雄,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张尚品同志的战斗经历非常丰富,他曾经对他儿子张又法说:“战争是残酷的,子弹是不长眼睛的。”
从小营养不良的张尚品,成年后,身高还只有一米六二,这对于他来说也许并非一件坏事。有一次,部队接到上级的命令,去富阳某地打伏击。战斗打响后,惊慌失措的敌军,边打边撤,他们凭借武器的优势,用火力压制住我军的追击,最后敌人丢下了一部分武器和几具尸体,退回到镇上。在那次战斗中,张尚品的军帽被敌人的子弹给打飞了。事后他开玩笑地说,幸好自己个子矮,要是再高上两公分,这脑袋就得开花了。
经历了无数次战斗洗礼后,张尚品成为小分队队长。在战场上,他不怕牺牲,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奋不顾身地营救战友。
那是1948年6月的某一天,路西县武工队在诸暨十二都南前岭与国民党军队遭遇,敌我双方旋即展开了激战。敌人用迫击炮向我阵地轰击,当时有六位战士为了躲避炮火,躲进了一个小山洞里。可谁承想,一发炮弹正好落在了洞口,顿时洞内洞外烟雾四起,洞中的六位战士生死不明。怎么办?眼看着战友们生命有危险,在这紧要关头,张尚品不顾一切地冲向山洞。当他刚跑到洞口,敌人的又一发炮弹在他不远处爆炸,一股强大的气浪将他掀翻在地。他抖掉身上的泥土,想爬起来,可怎么也站不起来,他发现自己在流血,前胸与后背有剧烈的疼痛,他坚强地继续往山洞口爬去。当他把六位战
展开
目录
致敬,老战士张尚品
英雄不提当年勇——记楼塔人俞水高
“萧山好人”俞友生
楼曼文,岁月深处的“轻歌曼舞”
钱塘江的女儿——纪念楼曼文同志
瓦蓝瓦蓝的天空
在上海,我们追寻楼曼文的脚印
楼曼文烈士:望着新中国的曙光离去
一个坦克工兵的闪亮勋章
巍巍河山,铮铮风骨
难忘楼塔“3·29”
金萧支队解放楼家塔
“成仁取义”爱国情——楼维清拒做日军挑夫宁死不屈
难忘峥嵘岁月 甘于平凡生活
寻找俞金松
楼仲南将军的故事
青山埋忠骨,热血照千秋
雪湾山上杜鹃红
他为中国空军装上了“千里眼”——记新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楼国耀
伙头军老丁
从操纸工到革命战士——追忆烈士丁周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