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国女性的日常生活史,也是一个家庭、家庭兴盛记录和书写,更是一个社会从哪来到哪去的表白与记忆
培养良好的家风的难得范本,教育子女成才的生动教材
走好人生道路的有益指南,弘扬中华美德的明亮镜子
这是一本关于母爱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家风的书
著名作家阎连科、南师大博导何永康作序推荐
1.培养出共和国将军的平凡母亲,支撑她教育子女成才的是良好的家风。“传承好家风”是新时期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本书呼应了新的时代主题,具备比较高的社会价值。
2. 几位作者文风平实、朴素,然而平淡之中有真滋味,有沁人心脾的力量,是适宜大部分读者阅读的散文。对于母亲的缅怀、对于逝去时间的怀念,容易引起绝大部分人的共鸣。
3. 作品中所提到的民俗文化、方言等,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具有民俗学研究意义。
4. 一部家族史往往也是一部民族的历史。家庭教育对于我们有很强的借鉴性。传承好家风是一个时代命题。其中所提及的劳动教育、餐桌规矩等,至今都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深刻的启发性。
序一 心与爱,大于一切 阎连科
序二 歌颂伟大母亲的浩渺清音 何永康
序三 民族大树之一“叶” 中华美德之奇“珍” 徐红
自序 朱文泉
卷一
摘瓜花 朱文泉
砸饼砣 朱文泉
滚铁环 朱文泉
三次挨打 朱文泉
走到最前面 朱文泉
姐妹情深 朱文泉
雷池 朱文俊
亦刚亦柔 朱文俊
爸妈的爱 朱文俊
争红旗 郑余华
陷阱 郑余华
三条忠告 朱文芳
充满爱的一生 朱文兵
奶奶的传家宝 肖喻馨
看相 林大会
打皮猴 林大会
紫雪糕 林大会
卷二
温馨的瓦罐水 朱文泉
拐磨 朱文泉
泥墙 朱文俊
委屈 朱文俊
新棉袄的烦恼 朱文俊
写给妈妈的信 朱文俊
刳山芋 朱文芳
女人也顶半边天 朱文芳
苦亦甜 朱文芳
保“胃”战 朱文兵
偶像 朱庆庆
管住舌尖 杨京浴
回忆我的奶奶 朱黎黎
浪费遭天谴 林大会
待客 林大会
卷三
烟袋嘴的灵性 朱文泉
宽容 徐荣
上学 朱文俊
起猪汪 郑余华
旱改水 郑余华
眼怕手不怕 朱文芳
奋斗的自豪 林宝付
蜀葵 朱黎黎
奶奶的微笑 王泳波
乡音 朱大治
勺粉条 成蓉
鞋垫 林静
一句箴言闯天下 李永昌
补习 林大会
要有出息唯读书 朱明明
卷四
家风 朱文泉
给予是一种幸福 朱文俊
杏子 朱文俊戒 指 朱文俊
孤独 朱文俊
视同己出 朱文俊
让 郑余华
睦邻 朱文芳
美好时光 林宝付
梦 境 朱文兵
最后的嘱托 笪卫芳
又到枇杷成熟时 朱大治
珍贵的小把件 肖喻馨
冬日暖阳 邹凤礼
流泪 郑鹏
洗澡 林静
邻里情 林静
火龙果的记忆 林静
牛首山恋 林静
牵挂 林凤
护子情深 林大会
“三不争” 林大会
守夜 林大会
卷五
药罪 朱文泉
红夜校 朱文俊
劝慰 朱文泉
善待生灵 朱文俊
一生一次的旅行 朱文俊
最后一次谈话 朱文俊
送军粮 郑余华
春荒里的春天 郑余华
望 郑余华
评理 朱文兵
一粒不能拿 朱文兵
锅里•碗里 朱文兵
疼爱 郑 鹏
神奇的口袋 林大会
卷六
好男儿当自强 朱文泉
草屋 朱文俊
黑色的1963 朱文俊
一双尼龙袜 朱文俊
花瓷盆 郑余华
爱好 朱文芳
心愿 林宝付
两个名字 朱文兵
完美 朱庆庆
无声的命令 朱大治
“简”中有乾坤 朱大治
自己包的饺子吃着香 林静
永不言累 李远
“四大”谁大 朱恒毅
太奶打“老虎” 朱箫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