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杖藜集(精)/中国书房当代名家文丛
0.00     定价 ¥ 1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4022306
  • 作      者:
    作者:朱航满|责编:孙科镂
  • 出 版 社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当代名家文丛”是《中国书房》丛刊的延伸,两个系列丛书的互动出版,更像是古今书房的一次对话,是古代学者与当代学人学养与思想上的碰撞,是古今书房里人、物、事的一次立体呈现。《中国书房》丛刊以补白、寻真、问古为办刊宗旨,“当代名家文丛”意在传达当代学人面貌、学林的逸闻掌故。 《杖藜集》是“中国书房当代名家文丛”第一辑其中一册,分为上下两编,具体收录了《高趣自娱》《张中行逸事》等文章。
展开
作者简介
朱航满,随笔作家,文学评论家,陕西泾阳人,现居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刊发文学作品一百余万字,近年来文章主要见于《读书》《书屋》《黄河》《开卷》《中华读书报》《藏书报》等。曾在《文艺报》开设专栏“新书品荐”,在《艺术广角》开设专栏“时代与文学的肖像”,在《边缘·艺术》开设专栏“书房画室”。出版随笔集《精神素描》(2009)、《书与画像》(2013)、《咀华小集》(2015)、《读抄》(2017)、《木桃集》(2018)、《立春随笔》(2018)等七种。编选2012—2020年《中国随笔年选》。
展开
内容介绍
三十九篇文字讲述学林逸闻掌故,三十三位当代名家书房首次公开。 书中既有对张中行、黄裳、鲲西等前辈的惊鸿一瞥,亦有与周克希、陈子善、王稼句等名流的交往点滴,掌故多趣,文章可读,书房风景亦是别有一种滋味。 让我们跟着作者朱航满先生一起逛冷摊,拨寒灰,访师友,一盏茶,一盅酒,一席话,周游于书的世界。
展开
精彩书摘
新年之交,陆续读到和谷林有关的三篇文章,刊发的报纸都特意放在了手边。早就听说有出版社将谷林寄扬之水的书信汇编成册,名为《爱书来》。这几篇文章,就像提前给这本好书打了广告,我时时在网上书店查询,至今尚未见售。倒是数次读这几篇谈谷林的文章,令我多有遐思。对于谷林,我读其文章也算尚早,却无缘面见,可谓读书一件憾事。我之所以钦佩谷林老人,一为其文章之佳,二为其做人颇有君子之风。另外还有一桩小小的心事,乃是爱书人谷林亦为我的读书和写作树立了一种方向。可能有师友会对我的这个想法有些不屑,但我觉得若如谷林一样,能在与爱好不相干的工作之余,坚持读书写作,且以高趣自娱为人生乐事,也不失为一种境界。谷林因写作而结交者,既有很多普通的读书爱好者,也有诸如扬之水、止庵这样的高士,岂不又是人生一大乐事。《爱书来》由与谷林生前交往甚密的扬之水、陆灏、沈胜衣三人分别撰写序跋,亦可看作是对去世已十年的谷林先生的一种特别纪念。
扬之水的《“惯迟作答爱书来”》刊于《文汇学人》2019年12月20日,文末注明在《爱书来》一书中,题名作“写在前面的几句话”,乃是主要交代此书的缘由。或许与谷林的交往,已经细细写过好几篇,文章也都收录在她的文集《问道录》之中,故而这篇“几句话”,算是不太长的文字。扬之水在文中阐释了谷林书信的意义,是“特别有着文字的和情意的好”,她进一步阐发,乃是“为去古已远的现代社会保存了一份触手可温的亲切的古意”。扬之水我早知大名,读过她的几册随笔集,感觉甚好,而对于她所作的关于名物的考证和研究文字,则未能亲近。我的一位朋友系扬之水的好友,有次邀请我去梅兰芳大戏院看戏。我得知扬之水亦去,故而特意带了她的一册著作去。剧院见面,略作介绍,算是都知道彼此。她谈起我的一册随笔集,我问出版方有无寄赠,她说没有。其实我早准备了自己的一册,但羞于面示,至此才恭敬赠之。后来我编扬之水的文章,入选花城出版社的随笔年选,她是高兴的,来短信予以肯定。
陆灏的文章《劳先生、赵丽雅和我》刊于《中华读书报》2020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读到这篇文章,心里颇感一丝温暖。此文谈作者与谷林,扬之水的交住,写谷林,亦写扬之水,内容交叉,却能处理得当,实属不易。其中写到和书有关的两个细节,颇为传神。细节之一是陆灏在北京琉璃厂的中国书店,看到一册卞之琳的旧书《三秋草》,但书价颇昂,“拿在手中、踌躇再三,还是放回去了”。晚上在旅店,他致电扬之水,后者却回说:“旧书可遇不可求,这次若错过,可能以后再也碰不到了。”而对于买此旧书,谷林则称之为“豪举”,由此可见出扬之水对于书的态度。另一个细节,则是谷林给陆灏的一封信,谈扬之水的新书《棔柿楼读书记》,仅印三百册,由此发出一段议论,随后写道:“不知您已得远公赠书否。如尚未收到,望火速催付,以免向隅,但幸勿泄露通风报信人姓名!”这段文字十分有趣,也是令我感到亲切的地方。
陆灏在文章中引用谷林对扬之水的评价,一为谷林写给扬之水的信札,其中有:“一则是合志同方,喜好相近,观点相近,水平也相近;二则因为你略似憨湘云,朴厚而豪爽,无心机,所以可谈愿谈,不管是面谈或笔谈。”另一为谷林写给陆灏的信,其中有:“宋远每次见访,总是坐席未温,匆匆便行。因为我们实在没有多少款曲。可是她为人坦率真诚,我是感觉到的,欣幸斜阳晚照之中,获此契友。”谷林是宽厚温热之人,这些对于扬之水的评价,也可看出其欣赏之情。不过谷林其中有句话,说扬之水与他“水平相近”,倒引起了我特别的注意。我关注了一下此信的写作时间,是1993年11月29日。谷林对扬之水的欣赏,说明他没有看走眼,但扬之水后来取得的学术成就,可能亦超出了他早年的判断。由此看来,扬之水从一个业余爱书人,最终走上了专业的研究道路,实在是学界的一个特例。
沈胜衣的文章《林下水痕》刊于《文汇报》202年1月14日的“笔会”副刊,编辑正是上文提及的陆灏,笔名安迪。文章开篇写道:“我相信一个神秘的定律:声气相契的人,总会有冥冥中的缘分注定相逢,甚至互相牵系在一起。比如,我与谷林先生‘缔交’,是陆灏‘为介’(先生后来回顾时的信中原语);与扬之水接上头,则是谷林先生介绍。——几个人又互为好友。”其实,读书圈子或者学界,都是因为这种“声气相契”,而结成一些有趣的“朋友圈”。扬之水在文章中亦谈及谷林晚年交往甚密的晚辈止庵。止庵曾提议并最终编成谷林致他与扬之水、沈胜衣三人的书信集,取名《书简三叠》,堪为佳话,但这本《爱书来》,至今并未见到有止庵的序或跋,亦是一种遗憾。P3-8
展开
目录
上编
高趣自娱
知己自在万人丛中也
黄裳未竟编著琐谈
“不入彀中”——访赵珩先生
“赵姑娘”读书记
张中行逸事
书信中的“钱学”
美人清贵《桃花鱼》
旧书的痕迹
钤印本
《英华沉浮录》撷英
鲲西签赠本索迹
琉璃厂画事
当我们谈论书房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买书因缘记
“星汉文章”琐记
南京书事
不衫不履说“闲话”
书香悠悠

下编
苍苍横翠微
周克希的“译边草”
文章有神交有道
陈子善七十
绿静春深
纽约有个张宗子
幸遇王稼句
“我就是不入流”
留云书事
以艺术的名义
“闲闲”书友记
梧桐树下
老友记
Web2.0时代的读书
同窗记
莎斋的读者
“汪迷”闲话
燕啄春泥
书痴的散策
高趣自娱
后记
再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