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器官捐献为引,传递生命
演讲人 陈利华
演讲时间 2019年6月15日
器官捐献是一个非常严肃,且事关生命、事关爱的话题。
我们大家看过一部短片,一位母亲将心脏捐献给了一个受捐者,在挽救一个生命的同时,自己也以另外一种方式继续存活于这个世界。在2019年中国器官捐献者纪念大会上,我认识了一个15岁的小伙子,父母同时去世,他代表家属签字,把父母器官捐献出来。他要让两个弟弟和自己一起坚强地活下去。他告诉他的弟弟们,父亲的心脏依然在跳动,母亲目光的余晖依然在看着他们成长,给他们希望,让爱得以延续。
所有的器官捐献者都是伟大的,所有的受捐者都是感恩的。那么器官移植、器官捐献是如何做到的呢?当你真正接触之后会发现,远不是影视桥段那么简单。
首先,是科技。只有科技的发展才会带来器官移植、器官捐献,让许多已经被宣判死刑的人,有活下去的机会。比如,肾脏移植,换一个肾,患者就有机会生存下来。其次,要有相匹配的医学技术。再次,是恰当的时间,在你需要这个器官的时候,正好有人捐赠。这就是一个器官捐献、器官移植完整的过程。它要求的条件非常复杂,其中最重要的是器官。在医院里有很多濒临死亡的受捐者,他们在等待,等待合适的心脏、肾脏、眼角膜等人体器官。
但是器官从哪里来呢?2005年之前,获取人体器官只有两个渠道:一个是死囚,一个是黑市交易。从2005年开始,中国在器官捐献这件事情上做了大量的工作;2007年国务院颁布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2015年,全面禁止使用死囚的器官。这样一来。自愿捐献器官,成为唯一合法的器官移植来源。2019年5月5日的数据显示,中国从接受公民自愿器官捐献工作以来,累计实现23574例器官移植手术,累计实现125.7万人次的器官自愿捐献登记。但它对应的是什么?对应的是我们14亿人口,这个数字太渺小了。我们每年因为车祸、疾病,因为其他各种原因需要器官捐献的是30万,比例是2:30。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中国是世界上器官捐献率最低的国家,一般国家都是1比个位数,而我们是1:30。这导致了器官捐献、器官移植这样一个划时代的、能够让人生命二次延续的工作,这么一个创举,很难在中国开展下去。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传统思想的禁锢。我们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就是说我们哪怕一根头发掉到地上都得捡起来,不能随便丢掉,何况身体呢?中国人说死要全尸。电视、电影里都说了“投降,给你留一个全尸”,中国人要全尸的思想根深蒂固,而死者为大等传统思想不符合现代生物、现代医学,不符合生命延续等原则、客观规律。
受这些传统思想的桎梏,导致我们中国的器官捐献率非常低,登记捐献率也非常低,如果要真正实现器官捐献的正常开展,那么树立器官捐献理念是刻不容缓的一件事情。 鲁迅没有当医生,他觉得做医生只能拯救一小部分人的生命,而最重要的是要唤起民众的思想、认知、意识,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觉醒。
器官捐献也是一样,首先要打破的是思想的桎梏,要求我们必须从改变思想、改变理念开始。捐献理念的宣传工作有很多种方法,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小团体,但是客观上来说,是杯水车薪,差距太大了,器官捐献比例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所以器官捐献宣传需要从有影响力的人物着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我认为要改变器官捐献理念的宣传,着手做的一些工作,不能大而全,不能光想不做,不能没有策划,不能没有组织。
我们有许多器官捐献的督导员、宣传员,常驻医院里面都快得抑郁症了。为什么呢?因为要和家属做思想沟通,每天见到的都是死亡、痛苦,许多人的情绪就崩溃掉了。我认为,要改变这个状况,给一些钱是没用的,解决不了问题。更多的是需要让全社会来关心和关注器官捐献,在自己、家人、周边的人出现意外的时候,把自己的残余价值贡献出来,让生命得到延续。所以我们就想着搞一个倡导型基金,在社会上宣传器官捐献的科学理念、正确理念,让我们的器官捐献群体变得多起来。
正是因为有了这理念,我们便和国家歌星、一级演员杭天琪老师进行沟通,跟她一聊,一拍即合,一起发起成立了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天琪专项基金会,宗旨是“生命传承,大爱共生”。通过宣传、倡导、影响来增强我们公民对器官捐献理念的认同,希望通过我们的倡导工作,实现生命的传承,让我们的爱能够继续下去。
我们基金会成立以来,做了以下几件事情:
第一,公益广告。首先,宣传离不开广告,类似于之前那位母亲捐献心脏的短片,我相信很多人看了后会很感动。人是情感动物,宣传从感动开始,只要感动了,就是宣传,就会认同;其次,我们找很多有社会影响力的艺人、企业家,做我们的代言人;再次,我们还策划了一些重大的活动,如读书会、捐献者纪念大会。我们为捐献者举办纪念活动的目的是不能让捐献者默默无闻,并把我们的活动推广到医院、受捐者、捐献者家属中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