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旦暮帖(精)
0.00     定价 ¥ 6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7441992
  • 作      者:
    作者:止庵|责编:怀志霄
  • 出 版 社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旦暮帖(精)》一书,展现着作者一贯的写作方向和写作风格。文章主体,仍然是对周氏兄弟、张爱玲等人的研究,然后,兼及其他。
  全书收文二十余篇,另有“序”和“后记”各一。
  书名来源于《庄子·齐物论》中的名句,是作者对自己的一点鼓励。此,虽是“一点鼓励”,但也看出作者出版此书的寓意所在也。
展开
作者简介
  止庵,传记、随笔作家,著有《惜别》《画见》《周作人传》《神拳考》《樗下随笔》《云集》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旦暮帖(精)》收录文章数十篇,内容包括《“十足的鲁迅”举隅》《鲁迅、安德列耶夫与冯雪峰》《鲁迅与所推荐者及其他》等。书名出自《庄子·齐物论》:“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假若真能这样,则将有如穿越时间隧道,彼此所隔漫长“万世”,即可化为“旦暮”;而一己短暂“旦暮”,亦因之获取永恒意义,得与“万世”相当。用“旦暮”作为书名,是作者对自己的一点激励。
展开
精彩书摘
  “十足的鲁迅”举隅
  许广平讲过一个关于鲁迅的故事:“一九三一年,避难住在旅馆的时候,有一位叫老杨的工友,当他是老教书先生,天天跟他围炉子谈天,叫他代写家书,简直不晓得他是鲁迅,这就是十足的鲁迅。”老杨大概没读过鲁迅的书,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鲁迅已矣,我们现在只能读他留下来的书了。但是由此也未必能够看到许广平讲的那个“十足的鲁迅”。周作人批评说:“我曾见过些鲁迅的画像,大都是严肃有余而和蔼不足。可能是鲁迅的照相大多数由于摄影时的矜持,显得紧张一点,第二点则是画家不曾和他亲近过,凭了他的文字的印象,得到的是战斗的气氛为多,这也可以说是难怪的事。”又说:“鲁迅写文态度本是严肃,紧张,有时戏剧性的,所说不免有小说化之处,即是失实。”(一九五八年一月二十日致曹聚仁)作者通过文字为自己塑造形象,并不一定要与日常生活中的本人完全一致;可是我们应该明白,这只是文字之中的作者而已,如果希望据此还原文字之外的他,那就需要小心一点。
  且来举个例子。周作人说:“在老家里有一种习惯,草囤里加棉花套,中间一把大锡壶,满装开水,另外一只茶杯,泡上浓茶汁,随时可以倒取,掺和了喝,从早到晚没有缺乏。”说来类似习惯好像并不限于绍兴一地,我即曾见先父采用,称为“茶母子”,盛在搪瓷杯里,冬日放在炉台上加热,兑开水喝。鲁迅在东京时,也是这种喝法。“所用的茶叶大抵是中等的绿茶。好的玉露以上,粗的番茶,他都不用,中间的有十文目,二十目,三十目几种,平常总是买的‘二十目’,两角钱有四两吧,经他这吃法也就只够一星期而已。”不过他后来喝茶就讲究多了。许广平说:“到了上海,改用小壶泡茶,但是稍久之后,茶的香气会失去的,如果不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细细品茶,他就会要求另换一壶。等到新鲜的茶来了,恰到好处的时候,他一面称赞,一面就劝我也饮一杯。”然而鲁迅写杂文《喝茶》,有云:“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由这一极琐屑的经验,我想,假使是一个使用筋力的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时候,那么,即使给他龙井芽茶,珠兰窨片,恐怕他喝起来也未必觉得和热水有什么大区别罢。”显系承袭此前所作《文学和出汗》,旨在宣传文学的阶级论;设若由此推测他自己那时仍然一点儿享喝茶“清福”的工夫都没有,对照许广平的记述,恐怕只能说是被鲁迅的文章误导了。
  再举一个例子。周作人说:“关于吃食,虽然在《朝华夕拾》的小引中曾这样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事实上却并不如是,或者这有一时只是在南京的时候,看庚子、辛丑的有些诗可以知道,至少在东京那时总没有这种迹象,他并不怎么去搜求故乡的东西来吃。”许广平记述鲁迅晚年生活,也说:“吃的东西虽随便,但隔夜的菜是不大欢喜吃的,只有火腿他还爱吃,豫备出来不一定一餐用完,那么连用几次也可以。素的菜蔬他是不大吃的,鱼也懒得吃,因为细骨头多,时间不经济,也觉得把时间用在这种地方是可惜的。”
  周作人提到“鲁迅的照相大多数由于摄影时的矜持,显得紧张一点”,我想起陈丹青说过,看了鲁迅的照片,“以为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鲁迅的确“上相”,尤其是在那几张流传最广的照片上,看上去特别干净潇洒。当年有个十五岁的女孩马珏亲眼见过鲁迅,所说却大相径庭:“一个瘦瘦的人,脸也不漂亮,不是分头,也不是平头”,“穿了一件灰青长衫,一双破皮鞋,又老又呆板”;她大为感慨:“鲁迅先生我倒想不到是这么一个不爱收拾的人!”许广平在女师大上课,对鲁迅的第一印象是:“突然,一个黑影子投进教室来了。首先惹人注意的便是他那大约有两寸长的头发,粗而且硬,笔挺的竖立着,真当得‘怒发冲冠’的一个‘冲’字。一向以为这句话有点夸大,看到了这,也就恍然大悟了。褪色的暗绿夹袍,褐色的黑马褂,差不多打成一片。手弯上、衣身上的许多补钉,则炫着异样的新鲜色彩,好似特制的花纹。皮鞋的四周也满是补钉。
展开
目录

“十足的鲁迅”举隅
鲁迅、安德列耶夫与冯雪峰
鲁迅与所推荐者及其他
谈《鲁迅大全集》的编辑体例
周氏兄弟赴日时间考
关于周氏兄弟失和
八道湾房产事
《周作人译文全集》凡例和各卷说明
《周作人译文全集》的题外话
《周作人致松枝茂夫手札》跋
周作人集外文三篇
重提“关于周作人的一些史料”
张爱玲与视觉艺术
关于“张爱玲的文学视野”
张爱玲未刊稿的出版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文学体制外的文学
关于“杂志书”
关于翻译的外行话
漫话推理小说
与布洛克谈推理小说
期待已久的两套书
读书笔记抄
关于太宰治
竹久梦二与《出帆》
伊藤若冲的画
冷冰川的世界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