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融冰雪的阳光
20世纪40年代末的一天,祖父和伙伴赶着马队行进在碧罗雪山驿道上。虽然已是5月初,碧罗雪山驿道上乍暖还寒,但冰雪正在消融,阳光在原始森林的缝隙中时隐时现,照在人们身上感觉暖洋洋的。祖父和伙伴赶着驮着盐巴和茶叶的马队艰难行进着,马匹是土司和族长的,驮在马背上的盐巴和茶叶等也是,只有一小部分是供给“边四县”(即泸水、福贡、贡山和原碧江县)群众的。当年,盐巴和茶叶(尤其盐)价格昂贵,食用和品饮它们的大都是土司、族长或富裕人家,占当年人口大多数的穷人只能紧巴巴地凑出些许钱购买用来救命的盐。怒江州“边四县”不产盐,只有兰坪县产盐(兰坪县有盐九井,即啦井、温井、上井、期井、兴井、老姆井、下井、小盐井、温庄井),而且制盐时间早(元代开始制盐),制出的盐巴颇负盛名(有名的桃花盐就是其中之一),并销往怒江“边四县”及大理、保山、丽江等周边地区,有的还销往西藏等地。因而,开辟有滇藏古道、六库一保山古道、贡山一六库古道、盐路山古道等,其中碧江一营盘古道最负盛名,每年从这条古道上来回的马队络绎不绝。当年这条驿道艰辛难行,每次来回约需半个月。
碧江—营盘古道,即怒江州原碧江县知子罗镇至兰坪县营盘镇的驿道,全长120千米,清咸丰十年(1860年)开始修筑,初时只能由人步行,1912年改进成人马驿道,并在碧罗雪山西麓搭有“哨房”(俗称救命房)以方便过往群众。碧江—营盘驿道是瓦(窑)贡(贡山)公路碧江段还没有修通前怒江州原碧江县与福贡县干部、群众、驻军通往内地的必经之路,知子罗是该条驿道的咽喉,也是内地援助边疆的重要物资运输线的必经之地和集散地。当年的碧江一营盘古道上古木参天、花卉遍地、溪流潺潺……一派原始森林景致,许多珍稀动植物生长、生活其间。祖父他们常年行走在这条古道上,不时邂逅印度虎、云豹、熊、山驴、马鹿、麂子、獐子、野猪、豺狼、猴子等走兽,也会遇上雉鸡、白鹇、箐鸡等飞禽。有一次,一头野猪也许是贪吃了含有酒汁的野果,竟在驿道中央醉睡不醒,致使马队和人员无法通过。祖父他们只好用麻绳捆住它并将其拖入林中后解开绳子,这么折腾一番也弄不醒它……古道上到处是老腐死去的古树,其中有秃杉、红豆杉、冷杉等珍稀植物。大树杜鹃花是碧罗雪山的“山花”,花色有白、紫、红不等,花朵有大有小,但都清香无比,常常诱使年轻的赶马人驻足欣赏。但受生计所迫,他们又不得不吆喝着马队离开。
这天,祖父他们像往常一样在碧江一营盘古道的“哨房”休息。突然,一队由6个壮汉和2匹马组成的队伍匆匆来到“哨房”投宿(经我们查阅资料后猜测,这6个人就是滇西北人民自卫军指派的以罗映先、和金晶为代表,以营盘镇镇长杨世雄、自卫队队长李盛昌为向导的共产党碧江和平解放和谈代表)。夜晚,一位姓罗的来与祖父等商量说他们驮东西的一匹马半路上滚下陡坡死了,问祖父他们能否调整一下货物匀出一匹马来驮他们的东西,说他们急于赶往知子罗。祖父他们痛快地答应了,并匀出一匹马驮他们的东西。因为,祖父他们知道,出门在外大家都不易,何况那次他们驮运的货物不多,正好可以匀一匹马。
两队人马合为一队行走在碧江一营盘古道上。古道在寸草不生的陡坡上蜿蜒,正午的阳光下行走的艰辛使他们汗水涟涟,脚步沉重得像灌了铅一样。有时候,在原始森林中,不时吹过的冷风像扇巴掌似的刺得他们脸上生疼、手脚僵硬。
P2-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