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聊聊自心
狂心若歇,歇即智慧
人生的根本智慧探讨的是我们的身心问题,探讨如何为我们的心找一个温馨的家,让心不再孤独、不再流浪。然而,要让心真正安定下来,要给自己的心安一个家,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个人,钱再多,官再大,甚至是位居九五之尊的皇帝,他的心都未必能安。如果大家喜欢历史,就会知道,历史上有好多皇帝其实活得并不安乐,有很多时候,他们的快乐感、幸福感甚至比普通老百姓都要差许多。
禅宗中有一个流传久远的故事。
慧可大师是东土禅宗第二代祖师,他当年为了安自己的心,跑到河南嵩山向达摩祖师求法。在此之前,他已经学富五车,而且打坐的功夫了得,在普通人看来,境界也是相当高了。但他的心照样不安,心还没有真正安家。他听说达摩祖师是已经得道的大彻大悟之人,便来向达摩祖师请教。
那时候,达摩祖师正在嵩山少林寺后山的一个山洞里面壁打坐。一天,天正下着鹅毛大雪。慧可见达摩祖师还在打坐,没有理他,他便在雪地里站了一天一夜,以表达自己求法的精诚。
到了第二天,积雪已经淹没了慧可的膝盖,达摩祖师打坐出定,慧可便虔心请达摩祖师开示。达摩祖师说:“诸佛所开示的无上妙道,需长时间精进勤苦地修行,行常人所不能行,忍常人所不能忍,方可证得。岂是小德小智、轻心慢心的人所能证得?若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来希求一乘大法,只能是痴人说梦,徒自勤苦,不会有结果的。”
听到达摩祖师这样说,慧可当场就拿出随身携带的戒刀,毅然砍下自己的左臂,以表达自己求法的决心。
于是,达摩祖师才收下这个弟子,并问他有什么问题求教。
慧可说:“我的心不安宁,请师父给我安心。”
达摩祖师说:“好啊,把你的心拿来,我来给你安。”
慧可开始找自己的心,过了许久,他才说:“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祖师说:“我给你安好心了。”
于是,慧可言下就顿悟了。
这个公案很有意义,是每个学习禅宗的人都要专心参研的。不知大家是否能够领悟这里面的智慧,是否也能够言下顿悟昵?当然,如果不能一时间完全领悟,那也是正常的,毕竟慧可大师在顿悟之前已经修行多年,境界相当高了,只是差最后一层薄纸没有捅破而不能认识心的原本面目,差最后一步的给心安家而已。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整天烦恼妄想一大堆,终日为生活而奔忙,连外在的家都没有安好,更不用说安内心的家了。反过来讲,也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地给自己的心安一个家,才会整天四处奔忙,整天给自己制造麻烦,搞得自己身心忧苦,烦恼很多。
我的恩师本焕长老常说,我们一切的一切,烦恼也好,痛苦也好,都是由自身的妄想造成的。我们的心里充满了各种妄想,以致找不到真正的自己,找不到自己真正的家,所以流浪生死,做不了自己的主人,活得身不由己,不能安心自在。他老人家经常告诫我们,要出离烦恼之家,就必须消除妄想;要消除妄想,就必须做功夫。他说,如果妄想有十分,你用一分的功夫,妄想便剩下九分;用两分的功夫,妄想便剩下八分;用三分的功夫,妄想便剩下七分。你用功越多,妄想就越少。
做功夫,除妄想,其实就是调节自己的身心,给自己的身心安家的过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有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调心、安心也是同样的道理。可以说,我们的妄想减掉了多少,心就安定了多少,幸福感、快乐感也会相应地增长多少。一个人是幸福快乐还是烦恼忧愁,并非取决于他外在拥有多少,而是看他内在的心态。
P3-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