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用之以飞行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4949204
  • 作      者:
    作者:赵冬妮|责编:纪庆芳
  • 出 版 社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是赵冬妮的散文随笔集。其重要散文均刊发于散文重镇《散文》杂志上,基本在头题或题二的位置,并自2016年至2020年连续6年收入《散文》年度精选集;《上海文化月刊》《鸭绿江》也是主要文章刊发地。散文随笔主要是对现实的持续关注与回应,也有对人性及自我精神的不断发问与思考——大量作品着重于现实生活的书写,但思考和着力点却不止于现实生活的表面,立足于人性、立足于人类情感和精神领域,是作品的内在根基。另一部分主要内容为通过在日本的短期生活进而对其文化追寻与梳理,落脚点在于人性的自我建构。
展开
作者简介
赵冬妮,作家,第十九届百花文学奖散文奖获得者,现居大连。在《人民文学》《青年文学》《诗刊》《散文》《鸭绿江》《上海文化》《黄河文学》《星星诗刊》《海燕》等刊物发表过散文、诗歌、小说。出版诗集《以一个词你》,随笔集《跑题》。散文集《从一数到一》获第五届辽宁文学奖2007年度大连市“十件有影响的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收录了作家近6年来发表于国内主要文学刊物的全部散文随笔作品。通过游记随笔或文艺评论的形式对文学家画家予以评判和洞察,也是本书重要内容之一,其意义同样在于深入现实探寻人性的幽微之处,同样有对于遗忘与回忆这些古老命题的反复呈现。
展开
精彩书摘
注视雨

五月下旬,我们买了水缸,放在门前木台上。清早,天光亮透了,杏树下却还暗着,树冠浓重的阴影漫过来,水缸的深褐色染着些薄绿,青幽幽的;傍晚夕阳西沉,深褐色里隐藏的火影也逐渐转暗,天地开始沉静下来。水缸身旁有板凳,还有雨靴、草笠,还有小塑料桶,都是因水缸来了,慢慢聚集到一起的,一样事物身后往往跟着另一样事物,有时候是添加,有时是重新归类、变动秩序,这时都一同进入了夜色,一只孤单的鸟立在缸沿上,它没再喝缸里的水,而是静立了一会儿,就摸黑飞走了。据说鸟的视力在夜间为零,我就有些担心,又忍不住想,为什么它不趁着黄昏归林。也许它跟我一样,更偏爱池子里的水,那是雨水,从天而降的。许多鸟都到园子喝池水,池小水浊,鸟们侧身在石上蹦几蹦就到了池边,看着没什么速度,却被风吹似的那么轻快。池心盘踞着一只癞蛤蟆,不知道鸟们发现没有,它们每次饮完水都望上一阵天,然后拍打翅膀飞走。
癞蛤蟆丑,很难叫人生好感。池心有圆石,它通常卧于石上,闭眼睛睡觉,或是晒太阳,偶尔一只眼展开条缝,瞄瞄我又重新合上,总之它根本不在乎我。一切掩隐在浓绿里,它有它的安全地带,我想那块直径不过两柞的圆石便是。它紧守着它,虽离我近得不过咫尺,可在它眼里,我还是可藐视的。离开安全岛就是另外一样了,我在往池水去的几步路上,常会听到扑通一声响起,随后眼见着一片水珠四溅,水波晃动,是它发现我来了,慌忙跃起投入水里,菖蒲来回摇晃。它深潜池底,很久一阵,才浮到莲叶下,小白脚蹼露出来,旋即又消失,之后从菖蒲叶片间钻出,在那儿一动不动闭目浮着。原来它的安全岛比我想象的还要大,它在水中,我在陆地,两者之间的不同是天然保障,让我们各自生存,互不侵犯。谁也没有跟谁立约,这时候,我们都是善的。我长时间看着它,有时心里是空的,没有念头,似乎照见一切。
它基本上生活在水里,就像在我们古老的头脑里它一直住在月亮上。舍近求远的日子越来越少了,我不仅求了个园子,园子四周还砌上了墙,把自己关起来。它能从天上下凡,到了这个三尺见方的小水池,天地贯通,我也跟着神气起来,每天都跑去看看它,且很有收获似的,逢人就汇报它的一举一动。它也真是丑。四月尾水还清澈,菖蒲剑芽刚刚抽出水面,莲叶卷着细卷,它出现在水底,透过清水看着我。去年我们就认识了,那时它只有鸽子蛋大小,傍晚我给园子浇水时,它从草窠里跳出来,慌张拱进另一个草窠。眼下它体量已足足超过一个拳头大,它直视着我,还是用去年的眼神,一身青黄癞皮仿佛充满毒液,让我忍不住打战,也许这就是它生存下来不至濒临灭绝的秘密法宝。在我生活的几十年里,青蛙似乎早已绝迹了,夜晚听着蛙鸣读书或者入睡,想都不用想。
四月份有朋友从杭州发来一小袋蝌蚪,我把这些呆头呆脑的青蛙宝宝投放到池水里,每天心中忧急,盼着它们生出后腿前腿,尾巴褪掉,随后癞蛤蟆就在水底现身了,我又深怕它们成为它的舌尖快餐。一场雨下过,蝌蚪还在,二三场雨下过,蝌蚪也还在,一只只游来游去。蹲水边的过程,我看到水中生出许多的微小生物,就算书本告诉过你,还是远远超乎想象。本来是空无一物的净水,小生物们凭空而来,这时候,我会假设也会相信,生命出自于无。生命是在出生之后遇到了大小,遇到了等级。至于力量,只要你不动用,力量就是均等的。但是,谁能不动用呢,就像谁能不动用自己的体量和等级?谁能化有为无?癞蛤蟆是池水里的最大生物,它又是两柄动物,水汪汪的眼睛充满了大漠之气,似乎是在说,一切皆有可能。即便总是在蓄势待发的状态下,你又怎么能知道身后正跟着的是什么呢?五月里连续下雨,水面开出白莲花,菖蒲几近一人高,池水涨高很快变得幽绿浑浊,一眼望不到底,蝌蚪一只也不见了,怎么找也找不到,唯独它照旧独卧石上,它是沉默的,根本没法发问。
P1-3
展开
目录
注视雨
生土逸事
斑鸠
篱笆
走圈
秋天年鉴
我爸爸
在海湾
冬居笔记
道路
海是真正的世界
老布拉格
用之以飞行
大原寂光
行脚
过草津宿
洗澡
观看弗里达
色彩也是陶斯最安全的入口
看的力量:读《积木书》
读《隐》:趋近于幽暗而透明的微光
读王陆散文:漫长的在场
读止庵长篇小说《受命》:“记忆是一部未烧的书”
后记:有病的兔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