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感悟
我从一名军人转业到地方,在民政战线工作近20年,对于民政业务或多或少都有涉足,但接触最多的仍数救灾工作,且感悟颇深。救灾工作与其他工作相比较,的确有其特殊性,并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其规律,做好救灾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我工作的地方位于郴州市。郴州地处“三江”(珠江、赣江、湘江)上游,五岭山脉北麓,毗邻广东、江西省,是湖南省的“南大门”。总面积1.94万平方千米,占湖南省总面积的9%;全市辖北湖、苏仙、资兴、桂阳、永兴、宜章、嘉禾、临武、汝城、桂东、安仁等11个县(市、区),251个乡(镇),450多万人口(2001年)。郴州位于东经112°10’至114°14’,北纬24°54’至26°51’,平均海拔400米。为亚热带气候,从西伯利亚和蒙古来的寒流,经过我国的东北、华北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到五岭山脉郴州区域,它的前锋强度大大减弱。从赤道南来的热流,越过广州、韶关等地,到达湘粤两省交界处,也大都被高高的南岭山脉阻隔,进入郴州时已是“强弩之末”了。因此,这里的气候独特。尽管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但郴州的气候变化无常,就连天气预报有时也难以预测,“天有不测风云”,这句俗语形容郴州是比较贴切的。郴州自然灾害频频发生,20世纪80年代一位地委领导曾感叹:“郴州岁岁有灾,不是水灾,就是旱灾,有时候灾套灾、灾连灾。”在郴州工作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必须未雨绸缪。对自然灾害必须树立“三种意识”,即防灾意识、抗灾意识、救灾意识。
防灾意识。防灾,以防为主,打有准备之仗。在思想方法上宁愿紧,不可松;在措施上宁愿强,不可弱。同时,端正指导思想,自然灾害完全可防、可控。只要思想重视、措施得力、方法得当,就能将灾损降到最低。
抗灾意识。灾情来临,哪怕是毁灭性的自然灾害,也有其预兆,如地震的先兆:井水变黄、老鼠出洞、牲畜不进圈等;又如水灾:久雨必成灾,久旱必有雨;还有旱灾:久雨即有旱,北涝南旱,低涝高旱。郴州属丘陵地区,高坡处田多,天不下雨就没有水。如果降水量达到100毫米就成涝,甚至会引起山洪暴发。从中摸索灾害发生的自然规律,掌握其主动权,做到有备无患。以抗旱为例,实践证明郴州的旱情多,抗旱必须把“三关”。一是蓄水防旱。郴州的旱灾,一般发生在6—8月,夏旱和秋旱较多。春季是雨季,山塘、水库必须蓄足水,千万不要大意,宁愿超过蓄水量,也不要少于库容量,否则停雨即旱。二是管水抗旱。郴州丘陵梯形田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各自经营责任田,一有旱情,大家都盯着山塘、水库和电站、电排的水,为此,必须坚持“一把锄头管水”,大家受益的原则,使有限的水起到最大缓解旱情的作用。特别要保证人畜饮水,以防闹“水荒”。三是视情救灾。现在,农村实行产业结构调整,有的一丘田里种几个品种的农作物,即使全种稻谷,也有早、中、晚稻之分,早稻之间、中稻之间、晚稻之间,也存在时间差的问题,成熟期相差一个星期是常有的事,这里面就出现灌溉上的轻重缓急问题。有的只是在一天之内或几个小时之内灌水保收,或增产增收。超过这个时间段,就减产,甚至绝收。遇到这种情况,在灌溉水路问题上,就会出现舍近求远、舍己救人的具体情况。同时,在库存水有限的情况下,例如,一立方水可能灌溉头水田几亩,尾水田(因水路远,水渠功能差)只能灌溉一亩或几分地,那就毫不犹豫地保近舍远,不然的话只会远近无救,全盘皆枯。这些做法都需要有大公无私的精神。所以说,认识规律、掌握规律,树立防灾、抗灾意识,自然灾害(包括水灾、山洪、龙卷风、虫灾等)并不是“巨龙”不可征服,而是有规律可循,是事在人为。
P3-6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