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天风水雅(精)
0.00     定价 ¥ 5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08171855
  • 作      者:
    作者:李晓东|责编:庞莹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晓东

一九七四年生,山西武乡人,文学博士,副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副主任。曾任上海市委宣传部舆情处调研员、副处长,中央巡视组副处级、正处级巡视专员,中国作协办公厅秘书处处长,《小说选刊》杂志副主编,甘肃省天水市委常委、副市长(挂职)。研究方向为明清白话小说、中国现代戏剧、新时期文学,散文创作有“天风水雅”系列、“乡土•矿山”系列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天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构成了天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成长于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中,天水人的性格既有儒家的认真踏实,又含一分道家的超逸洒脱。作者李晓东在天水挂职期间,从天水人的角度看天水、写天水,把眼、心和笔,对准了身边的小吃、山梁、街巷、房屋、古树、苹果、核桃、石头、雪,发现无处不脉脉动人,无处不含蓄深远。他把这些散文命名为“天风水雅”系列,既藏天水名字,更含城市精神。


展开
精彩书摘

核桃青青

到天水工作,第一次下乡,大家以为我从上海、北京来,大约“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知道麦苗韭菜。没想到我不仅谷子、麦苗、玉米、高粱一眼认出,苹果、花椒、核桃、杏也清清楚楚,还从树的粗细判断出是否该挂果了。村人有点惊讶。直到我差点盘腿坐到炕上, 终于“褫其华衮,示人本相”,看穿了大都市外衣下的农村底色。

我生长的山西长治农村,地理上属于晋东南,海拔和天水差不多。气候环境,物产饮食,相似之处颇多。一到农村,就被久违的亲切荡漾包围,树木、庄稼、土崖、牲畜、院子,全从记忆深处活起来,浑身的细胞, 都见到亲人般惬意舒适。尤其见到藏在厚厚的绿叶下绿绿的核桃,不由偷偷看了看自己的手掌,鲜核桃的清香嫩脆,仿佛又回到了嘴里。

我读小学初中的暑假里,许多男孩子手都乌黑,怎么洗也洗不干净,成为“犯罪”的最有力证据,屡屡挨打。原因只有一个—偷吃核桃被染的。

在店或摊子上卖的核桃,与长在树上时,样子差异很大,可以说,核桃是北方果类里,收获前后“变形” 最大的。有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语:“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现在大概要反过来了,“没见过猪跑,还没吃过猪肉?”吃小袋子装“来伊份”核桃仁的,可能不认识整个核桃,买来砸核桃吃的,可能没见过长在树上的核桃。

近年来, 天水大面积种植核桃, 仅清水县, 就有数十万亩,而且,主要品种之一,就自山西引进。我的记忆里,村里核桃树大多很大。主干不高,但很粗,许多枝杈平平伸出,使树冠张得很开。苹果、梨、桃、杏树,寿命都有限,如苹果,也就二三十年,核桃树,却极长寿,有寿达千年者。天水千年以上古树很多,其中就有核桃树。核桃非中华原产,乃沿丝绸之路自西域传来,所以亦名“胡桃”。桃源于中国,“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故而不少果类以桃为名,有水果,如猕猴桃,有坚果,如核桃,还有不生果实者,如夹竹桃。核桃非桃, 但外形略似,比同属水果的杨桃,像桃子多矣。

核桃树的叶子又大又肥,一副温柔敦厚的长者气象, 却“暗藏杀机”,它是有毒的,吃了会嘴唇肿胀疼痛。核桃花却很少有人见过,吾乡传说,看到核桃树开花,人就会死。其实,核桃树会开很小很小的白色花,夜间开放,很快就落了,不像桃花杏花梨花,在春天里姹紫嫣红地舒展着。树上的核桃是绿色的,和叶子的颜色一模一样,不知是否在运用保护色。与苹果等长在叶子上方不同,核桃长在厚厚的叶子下,一对一对依偎在一起。约三毫米厚的绿皮包裹着的,才是人们在市场上通常看到的核桃。

到天水我才知道,核桃也分不同品种,比如清水县,就引进了山西、陕西、河北三种核桃,各有学名,但我没记住。我熟悉的,还是我老家的分类法,核桃就两种,绵核桃、夹核桃,后来我怀疑,是“母核桃”“公核桃” 的转音。绵核桃个头大、形状圆、仁多;夹核桃个头小而尖,皮厚壳硬,仁少,且很难取出来。因此,夹核桃多野生,山野无主之树上,果实累累,但大人孩子都不摘。“道旁苦李”,古今一也,各类一也。不过,上海杭州人,却喜食浙江山区的山核桃,仅杏核大小,仁更是沙里淘金般难得。装在小小的塑料袋里,包装精美,把核桃吃出螃蟹的感觉了。

核桃要过了白露才能收获,但到八月就可以吃了, 而且,嫩核桃仁比成熟了的更可口。天水开发出“鲜核桃”的概念,就是吃这种将熟而未完全成熟的核桃。在我小时候,这种吃法主要是小孩子的专利,而且和“偷核桃”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要冒被骂甚至被打的风险。时代发展进步,不仅人有了“小鲜肉”,核桃也有了鲜的。虽不是“穿衣显瘦,脱衣有肉”,给核桃“脱衣”,却不是件容易事。

打开核桃,无外乎三种办法,石头砸、脚踩、刀子剜。核桃的厚皮里,含着无色的汁液,石头一砸,立即溅出,不留神会溅到眼睛里,又酸又痛。汁液看着无色,却能把皮肤染上淡淡的嫩黄。一次次地砸核桃,手上颜色越来越深,几天后,就变得乌黑了。糟糕的是,这种颜色染得特别结实,用肥皂都很难洗掉。只能在吃嫩核桃时节过后,一点点自然褪掉。大人们会突然问:“偷核桃了吧?”“没有。”“把手伸出来。”……前几年有本很火的书,叫《水知道答案》,跟风出了很多《……知道答案》,我们小时候最痛苦的,是手知道答案。前不久,我妹妹回老家几天,在微信朋友圈晒了下她黄黑的手,不少人甚表关切,给出一大堆结论建议,我和弟弟偷笑, 又惋惜城里的“二次元”生活中,原生态体验越来越遥远了。

砸核桃罪业难消,稍大点的孩子,便用刀子剜。嫩核桃砸起来很费劲,用力小了,砸不开,用力大了,砸烂的皮和仁混在一起,几乎没法吃。用脚踩,踩几下, 脚底就会痛。用刀子剜却很省事。核桃和把相连接的地方,是它的“命门”。就着和把分离后留下的白点,稍一用力,刀片就插进两片核桃中间。如果刀子结实,一别就开。我们用的,都是八分钱一只的铅笔刀,刀刃薄而短,不过,顺着缝隙转一圈,自然一分为二。刀片在半个核桃里沿木质壳再一镟,完整的核桃仁就落到手心了。

核桃不成熟时,仁外面的薄皮发苦,不能吃,但撕下非常利索。轻轻揭开黄衣,又嫩又白的核桃仁就出现了。放进嘴里一咬,脆、嫩、甜,还有丝丝青草气息,一点点汁液在口中游走。把几大片嫩核桃仁一起放在嘴里大嚼,真是过瘾!这就是“鲜食”了。前不久,清水县请著名秦腔演员、新科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袁丫丫代言的“青皮核桃”,就是这味道感觉。我生长的山西长治,为黄土高原最高处,古人形容“与天为党”,故名“上党”。本来一直以为天是苍天之天,现在想来,也是天水之天了。我的家乡和天水,不为邻,却为党,性相近也,习亦相近也,风俗文化,相似处殊多。自小耳濡目染的,是上党邦子、上党落子,和秦腔有类同者。自兰州读书,20 年来,秦腔入耳不少,感觉既如“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又似哀婉缠绵的秦妇吟。核桃,正有秦腔的品质。肉的青皮包裹着的,是坚硬木质的壳,壳里面,又是嫩脆的仁。柔而刚、刚而柔,层层各有洞天。人们常宣传核桃全身都是宝,其实, 更本质的,是它和所生长之土地血脉气韵的通连。


展开
目录

序 天风水雅,一脉心香 1


天水风光

秋天天水,大道金黄  15

雪朝寻雪  26

卦台谒祖  37

中梁山记  46

南郭寺遗址博物馆营造记  55

天水民居

古巷高门  61

青瓦如鳞  71

古屋新面  79

佳木依然  87


食在天水

花牛鲜红  97

核桃青青  104

桃之夭夭  113

我的乡愁是一碗馓饭  122

呱呱  129


人文天水

天水城赋  141

天水平江话伏羲  146

彩陶大地  156

万象天水石  163

龟蛇同体,福寿绵长  172

情深才隽 巧手灵心  179


天水人,天水情

新居  193

一别十年,天堑变通途  198

天水,我的望乡崖  201

永不消逝的电波—告别天水人雷达  208

在艰辛中怀恋诗和远方  218

少年俊的日常漂流  224

《王若冰说大秦岭》序  22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