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心仪之城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5416593
  • 作      者:
    作者:汪向荣|责编:孙语婧
  • 出 版 社 :
    广陵书社
  • 出版日期:
    2021-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作为个人散文,为对仪征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的解读,其中多为作者通过亲身的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感,充满了对仪征这片地方、仪征世园会、仪征美丽景色的赞赏。感情真挚,见解深刻,文字朴实,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对于读者了解仪征,走近世园会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
作者简介
汪向荣,江苏泰兴人,现居江苏仪征。独立商务、文旅策划人,自由撰稿人。现为2021年扬州世园会、枣林湾旅游度假区、天乐湖度假区宣传策划顾问。曾多次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评论和财经述评。著有《石榴之忆》《一方水土》《塔与河的交换》《走进你的心灵》《乡关两处》《最忆是城南》《枣林拾萃》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分为“水土篇”“文物篇”“人物篇”“风物篇”“生物篇”“园事篇”和“特别篇”,主要涉及自然风光、人文掌故、风土风俗、名人逸事等方面,从不同侧面对仪征展开解读,反映作者对古城仪征的热爱。古代仪征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背景和美丽自然风光的城市,仪征的传统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而当代的仪征更加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很多,仪征正在向着更加美好的前景发展。本书深度呈现仪征在经济、文化、生态上的成就,风格生动,将仪征悠久的历史和珍藏的瑰宝娓娓道来,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仪征的韵味。
展开
精彩书摘
一、“读”山
想看山时,当真就看见山了。
骤雨初歇,坐在书桌前,透过没有外物遮挡的窗户,就能看到江南的群山了。青黛如玉的群峰,显然是卸下了湿重的天空,这时候默不作声地匍匐在那里。在阴天,它会消逝得无影无踪,任你扯破嗓子喊,打着灯笼找,死活不露面。而我生活着的江北小城仪征的腹地也有山,相对于远山,身边的山自然要亲近一些,熟悉一些。
昆仑山由西而来,于蜀地向东绵延,从南京向东就以江为界,明确分野,写作了“人”字。“一撇”在江南,一路高歌,昂首阔步;“一捺”在江北,时隐时现,到仪征境内就戛然收尾,画上句号。仪征境内的山,严格意义上只能称为丘陵,即便如此,它还是保持着山的姓名、山的走势、山的性格,圆润、低矮,仿佛一只只倒扣的食器,内藏着许多有滋有味的传说,尤其当这些故事与帝王将相的荣辱得失联系在一起时,更是神秘莫测、真伪难辨。这一点在铜山的传说中表现得最为明显。铜山除了海拔149米,雄踞诸山榜首之外,外貌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但顾名思义,它与铜有关。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封侄儿刘濞为吴王,领三郡五十三城,择都广陵,刘濞巧用地利,即山铸钱,煮海为盐,渐渐把封国经营得风生水起,日益昌盛,尤其是连通盐场的通扬运河的开凿,为扬州漕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后来刘濞联络了楚、赵诸王,聚众30多万人谋反,从而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此后传说,上天惩罚了刘濞的不忠。明代戴君耀就吟诗:“吴濞当年不尽忠,因山鼓铸欲无穷。天知瘠土民思善,从此铜山不产铜。”把产不产铜与忠诚不忠诚联系在一起,难免牵强附会,不过,任何朝代,对于帝王的绝对服从是铁定的规则。然而,这种说法抓住山不会说话、不会辩白的致命弱点掩盖了一段历史的真相。司马迁评价刘濞:“逆乱之萌,自其子兴。”原来刘濞儿子人京朝见,与文帝之子发生争执,意外丧命,死在长安却又不能葬在长安,遗体一路颠簸折腾送回千里外的吴国。刘濞痛失爱子,自然愤恨难平,再加之后来景帝削藩,损害了地方利益,犯上之意油然而起。不过,功过是非自有评判,地方百姓对这段历史看得更为真切,他们并未将刘濞归为异类,相反在大王庙里,刘濞和夫差被同时敬奉。
历史归历史,传说归传说,事实上铜山也罢,其他的山也罢,都没因人为赋予它的传奇色彩,就高人一等,不可一世,也没因附着了贬损的故事,就低人一头,黯然神伤。山,还是那山,平缓而不亢奋,孤立而不傲慢。山民们多看几眼或不屑一顾、熟视无睹,它都不会计较。不过最不能容忍的是,那些放炮开矿的巨响,听来就像点钞机的狂吼;那些粗暴无礼的手,为了掏砂采石,扯光了绿树的毛发,揭开了峰巅的天灵盖,砸断了岩石的脊梁,一座座不知名的小山头就这样悄然而逝了,只裸露着森森的白骨和空荡的腹腔,接受阳光的暴晒和雨水的冲刷。山,给了人想要的一切后便一无所用,住得离山最近的人,自认为山一无所用后,便不再理睬山,他们反而离山最远。
说到江南的山,也说到江北的山,两者相比,就感到江南的山宜当作景观看,宜远不宜近;江北的山,宜当作传说听,易虚不易实。但当它们有一天真正融合在一起,并时刻环绕在我们的四周,日守夜护着我们的家园,为你我遮风挡雨、保暖御寒时,我们反倒不能觉察了。江南山多产石灰、水泥,江北山富藏砂、卵石,这些建材在砌房时总是不可分离地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合围成一座座外表光鲜、内里坚固的房子。人们住在房子里,岂不就躺在江南山、江北山合拢的怀抱里?山的表情、山的神态、山的尊严,你无时不在阅读;山的气息、山的情绪、山的神韵,你无处不能感悟。它就在你的脚下、你的头顶上、你的身旁,它就渗透在空气里,游走在血液里,沉潜在梦想里。
哪一个人不是山呢?我是,你是,大家都是,但哪一个人又真正读懂过自己?!
P2-4
展开
目录
水土篇
一、“读”山
二、诸山皆自蜀冈来
三、隔江南山任凭借
四、铜山:低丘的雄心
五、望江南
六、胥浦河:江山之间那条河
七、城河的书写
八、温柔的河岸
九、五湖:汗水·泪水·甜水
十、脑里的海,血中的盐
十一、一滴水的提醒
文物篇
十二、我们的乳名,都叫墩子
十三、谁的塔
十四、鼓楼及城墙的意义
十五、不可小看的大码头
十六、穿越大码头废墟
十七、入家终日在清晖
十八、养大一座小镇的“盐”
十九、水中的盐,风里的船
二十、鹅肫与义升泰酱园
人物篇
二十一、江北江南的伍子胥
二十二、一枕清风值万钱
二十三、寻找芦苇:也是全部
二十四、小城的“扫地大师”
二十五、母爱浇铸的东方铜像
风物篇
二十六、“洲八样”的滋味
二十七、紫菜薹
二十八、乡村·香椿
二十九、老鹅
三十、萧美人糕:礼献世界的扬州美食
三十一、洗到极处得真味
三十二、寻味找“渔”
生物篇
三十三、枣林秘语
三十四、琼花、芍药:两种市花,一种宽绰
三十五、女人花——芍药
三十六、树上的生活
三十七、稻草的去处
三十八、鱼之乐
三十九、诗意的大地
园事篇
四十、共生的美好
四十一、一片茶,改变世界
四十二、一城花树,千年幽香
四十三、一城绿杨梦双花
四十四、世界的美丽回访
四十五、天开图画园林城
四十六、东园遗梦
四十七、园冶,不灭的经典光焰
四十八、《园冶》:美丽人居的世界范本
四十九、园冶园:园林宝典的“返乡”——孟兆祯院士访谈录
五十、大地上的“苏”写——记2021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江苏展区
五十一、扬州枣林湾:山水之间展大美——探寻江苏省第十届园博会举办地
特别篇 仪征:从水里的盐到天上的云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