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里有灯/乡土·系列》:
初秋时节,凉风习习,正是出行好时节,从西营镇小沟出发,慢行于山间乡村公路,处处竹林老树,听深山流水潺潺,一片幽静。翻越过山脊,便就是仓上镇裴家河地界,早就听闻东庄村有一座老君殿,香火极旺,多年来留下不少神奇的传说,终于有机会去探寻一番。
远望老君殿,坐落在东庄村的一个山脊上,这山脊蜿蜒盘旋,好似一条伏卧的盘龙,确实是一处风水宝地。听说这老君殿的庙宇可不止一处,分为凉亭、祖师爷殿、正殿、戏楼四个部分,分布在这似龙的山脊上,巍巍峨峨,风风雨雨,不知有多少年。
走进老君殿,首先映入眼帘的便就是凉亭,凉亭前已经开辟出一块大面积的停车场,准备为以后的开发旅游所用。听以前的施工工人说,在这停车场中曾挖出了十几个硕大的白石,曾有一个白石在挖掘中不慎滚落山下,山下可有不少人家院落,这么大的白石滚下去很容易伤人,急坏了这帮施工工人,连忙跑下去看,发现那个白石己裂成四五块,稳稳地停在离院落不远的山坡间,别说伤人,就连牲畜也未碰到。
我也觉得神奇,听着他们一边讲述,一边走进凉亭。凉亭处于这个山脊的最高处,旁边有不少枝叶繁盛的松树,半掩着凉亭,地下散落的松果和松针,浅浅地铺了一层。站在凉亭上,可以看到四周空远的群山,一碧千里的山色连接着浅蓝的天空,心里觉得无比舒畅。
抬起头看,这凉亭内还绘有精致的画卷,四周画的是四季景色,流畅的线条颇为讲究,小亭下面还有一些木凳,在这里看看景色,吹吹凉风,确实不错。
从凉亭出来往下走,不远处便是祖师殿,虽然这几日不是香火日,但是周围的彩带和地下堆积如山的鞭炮纸屑,都诉说着它香火极旺,信徒极多。
听当地村民讲,每到年三十,这祖师殿便是最热闹的时候,许多上香的人从四面八方汇集于此,祈福还愿。还有不少人早早地在这等候,等着上新年的第一炷香,祈求更大的庇佑。十二点一过,这里鞭炮声连连不断,烟花开满整个夜空,一直到正月初一的清晨。
再往前走,是已经用混泥土建起祖师殿的地基,搭起的框架比之前的祖师殿还要大三倍,村民说,他们想自己筹钱把祖师殿的庙宇修建起来,还给我拿来庙宇的设计图样,看到图中红墙黑瓦的建筑,我感慨说这是大工程呀,也不由得为他们的精神所震撼。
走到正殿,村民给我讲起了老君殿的历史,说是老君殿建起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了,明朝的时候修缮过一次。在正殿前的一块空地上,摆放着不少石碑,石碑上清清楚楚刻着当时修缮捐赠人员的名单,姓甚名谁,捐赠多少文钱,依旧清晰可见。
后来,这里的庙宇被摧毁,只留下这些遗迹和传奇留给我们去探寻。村民说,以前正殿有庙宇、厢房、花园、水池等完整的建筑,正殿前还有两口大钟:一口铜钟,一口铁钟。听说庙宇被摧毁的时候,这两口钟居然起身飞走了,居住在这里的老道长用石子打落下来一口铁钟,落在正殿前,老道长走后,铁钟被人推到山下,化成碎片,各家都捡了些,渐而也没了踪影。
正殿左侧有两棵古树,枝繁叶茂,颇为挺拔。村民说这两棵古树连接着东庄村的命脉,每每折损一个枝丫,东庄村便会损失一个人才,折损的枝丫越粗,那个人的才能越大。望着这盘根错节的大树,确实像生命的繁衍生息,大树虽折了一些枝丫,但树根依旧稳固,象征着东庄村依旧昌盛。
因为时间的原因,没前去戏楼观望,听村民说以前的戏楼无比热闹,每年三月三会在这里上演一出出大戏,许多人前来观看。
听着村民的描述,我好似看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在戏楼里,歌剧舞者画脸谱,穿戏服,一个个传奇故事在他们嘴里传唱,舞台下大人带着小孩拍手叫好,欢声如浪。
如今这里已被尘土覆盖,那些关于老君殿的传奇故事,被时光封存在这个幽静的秘境之中,唯有人们的信仰仍在。村民又找来老君殿的整体设计图样,图样中凉亭、祖师殿、正殿、戏楼错落有致地布局在山脊之中,图中庙宇庄严肃穆、古色古香,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修缮复原老君殿的项目被搁置。
希望有一天老君殿能够重拾昔日的色彩,带着它在历史中沉淀许久的传奇故事,在这处秘境之中焕发万丈光芒。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