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华亭风(上中下)(精)
0.00     定价 ¥ 18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2179510
  • 作      者:
    编者:上海市松江区融媒体中心|责编:徐如麒
  • 出 版 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华亭风》(上中下)选文395篇,105.7万字,上至2007年,下至2020年,皆首发于副刊《华亭风》。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精心筛选,既不乏名家大家之作,也不薄新人新秀之文;既注重题材的丰富性,也顾及风格的多样性。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一套散文丛书,共三册,收入的均为发表在松江报“华亭风”副刊上的散文作品,由上海市松江区融媒体中心负责编选。在上海的所有区报中,松江报无疑是一家颇具口碑的报纸,而在松江报的版面上,“华亭风”副刊更是所有区报副刊中的一个传奇。多年来,不但王安忆、叶辛、赵丽宏、陈鹏举等上海作家不断给“华亭风”赐稿,就连莫言、贾平凹、刘心武等外地作家也时有佳作在“华亭风”露面,而松江本土的作家和作者,他们的作品就更是“华亭风”的常客了。
展开
精彩书摘
滇东北过大年
半夏
滇东北高寒山区会泽是我的出生地,它夹在东川、昭通、曲靖的交叉处,也便是毛主席诗词里“乌蒙磅礴”指代的地方。在行政区划上它曾隶属过东川、昭通,现在属于曲靖。东川曾经是著名的铜都,现在划归昆明市。昭通是云南的北大门,历史上一向是英雄豪杰出没的地方,现在因为昭通作家群名响全国。曲靖不好说什么最知名,扳着指头数数,好像现在倒是因为有了驰宏锌锗这只股票而名响全国。2006年中国股市第一牛股驰宏锌锗斜刺里杀出,吓着了中国人,而我确切的出生地会泽铅锌矿就是如今在股市里翻江倒海的驰宏锌锗的前身。
我打小的印象里,一年到头最盼望、最舒服的日子就是过年那几天了。滇东北的冬天就是个冷,到冬天没事可做,一家人便围着火炉子烤火、摆古。天寒肚子容易饿,正顿之外最温暖的记忆是父亲带着我们烧洋芋、焐蚕豆、燎粉丝、烤牛干巴吃,这些食物的香气闷在屋里,好像都不舍得开门开窗放出去一丝丝,仿佛那是一种浪费。这样的味儿蓄积蓄积,一直从腊月里母亲买了两扇猪后墩肉来腌了腊肉、串了香肠、炸了酥肉开始直到正月十五小年(元宵节)结束。父母是滇西人,但是当地人家的年味儿还是熏染了我们家,过大年时多多少少就入乡随俗,吸收掺杂着当地世居彝族人的过年习俗。
闭眼一想,它在我记忆里首先伴着一股松毛(松针)的清香味儿——
年前两三天,当地人上山扯松毛,只扯青松毛,干枯的落在地上的不要。乌蒙山区少坝子,出门不远便是山,山上最强势的物种要算枝杆虬曲的云南松。剔得满满一大背篓松毛背回家,做甚?把它们均匀地抖撒在堂屋的地上,堂屋摆放着贡案,案上贡奉祖灵。祖灵下面青松毛铺地似有绿毡铺地,屋子里尽是松脂的清香,日子似是常过常青了。大年夜,孩子们在松毛上打滚嬉闹,年夜饭的美味佳肴就置在这松毛地上。菜食都用大海碗盛着,其中一定有一碗主菜是连皮带肥膘的坨肉,切得方大,家里的长辈总是劝大家要吃一坨这肥膘肉,说是接下来的一年里日子才旺达。一般人都是先被这块肉弄得胃腻眼晕,但偏就有蛮汉子能甩上他几坨,吃得嘴角流油。小娃娃盘腿席地而坐,厚厚的松毛隔了地的阴冷,老人家、成年人一般就坐在草墩子、矮板凳上喝酒开吃。讲究的人家会有一张特别矮的大方桌,一般是大红土漆的桌面,高不过一尺,桌子四只脚柱上四围高不过三四寸的横档,吃饭时人的座位比桌面高。为了舒服,那脚就踏在这横档上,踏两只脚拈菜不方便,姿势也不雅,一般踏一只脚在上面,端碗的手搁在那只脚的膝头上,这种矮方桌叫踏桌。不吃饭时,酒盅呀,吃茶的碗盏呀,搁在这桌上。一家人围拢来咋舒服咋自在咋闲散,随你便。
年夜饭的另一大主菜叫长菜。大白菜的叶,一叶一叶地擗下来,蒜苗一棵一棵地洗净了,用很大的簸箕装着,因为一次要洗足好几天的菜,苕箕这时候就显得小了。这些菜叶不掐断、不切碎,一股脑儿地放在大砂锅里熬煮,煮时加放粉条、豆腐泡、油炸的酥肉等。每顿开饭时都要盛一大钵头长菜端将上来。长菜汤不会一顿就捞光,总是要留着底子,下次加进白菜、蒜苗继续熬啊,煮啊,最后都熬得发酸了,可就是这一碗有点儿酸气的长菜最受大家的欢迎。大鱼大肉吃腻了,长菜就稀奇了,被筷子们迅速抢光。
过年咋个非要吃长菜呢?说是长菜不单单指菜叶长,还指它熬得长、吃得长,有的人家还把它吃过年去,说是年一般的好日子要长长地过。
除了松毛地上踏桌上的美食,你往高处看,各家的供桌上,怎么都会用花瓶插着一束粉红的山茶花,那些山茶花是扯松毛时顺手扯将回来的。当然,也许你去扯松毛的那座山上山茶的花骨朵有点瘦你瞧不上,没关系,花几毛钱块把钱,你就可以买到一大束远处山民来赶年货街时顺便扯来的山茶花,它们的色泽因为藏在山的深处,经了霜雪冰凌的打扮尤其粉得周正,骨朵就多、就肥些,开时花朵就大、就润些,时间也插得长些。山茶花不吐芬芳,却是绿叶红花一派娇艳和喜气。我知道在西边那座山的背后有一个美丽的箐沟,矿上人叫它茶箐。矿上人家会带上些干粮一家老小地翻山越岭到那箐沟沟里扯茶花,那多半是为了去耍耍。往茶花箐的路上有一个当地人叫长海子的高原湖泊,湖里有野鸭、雁鹅(黑颈鹤)、水老鹳等从北方飞来越冬的水鸟,因为云南的高寒山区再冷也冷不过数千公里之外冰封的北国。
过年那几天,再是天寒地冻,也不能光捂在屋子里不出门。
P1-3
展开
目录

滇东北过大年
用事件和案例深入探讨人性
双城记:飞去来的滋味儿
我和父亲之间
看囊小文
当头棒喝的好处
咬定青山不放松
你是公众人物吗
难忘的一声喝彩
在好山好水里领受沉重
上海风情
鸡鸣风雪
魂牵梦绕“梁山伯”
曾经
远亲不如近邻
你想活得长久,还是想活得健壮
你的敌人在镜子里
我和踔厉斋
《我的新闻人生》出版前后
若有来世再报恩
——怀念我的三个母亲
天地大舞台
隔山隔水勿隔情
笑声回响天台山
——悼念萧丁
贵人和恩人
旧事在城南
有象大如米
一世缘来为读书
真的怕叫“老”了
错位
“别为难人家”之辨
大话五十
穿着细事,切莫等闲视之
“一叶两花”话丁公
——怀念丁锡满同志
赵巷月影
将来的苏州河
好文章,一条过硬的杠杠就是读者喜欢
回望郎当驿
神奇的古瓷片
同安窑与珠光瓷
海浪美如花
海上心潮
我和我的散文
旧书的味道
新手茧
刺青农民工
疫中小镜头
上海,助我思想飞扬的上海
选好灵魂的明镜
独子时代的教育
诗画人生的境界
我第一次读的文学作品
我的家乡
走近真实的徐阶
中国特色封建社会的前世今生
——评《煮酒话太宗:皇二代的千秋家国梦》
一个人的二重唱
人类灵魂的实验室
推着老爹奔两院
小吴这个春天
且看车轮滚滚
山之上,有国殇
穿西装的故事
余旭:让沈阿姨用镜头为你送行
旧时的亭子间
下午雨
边城凤凰
松江行
花之恋
难忘那块豆腐
梦回故乡
雨中坐九号线
陈忠实在西铺
我的朋友陈建功
艺术的材质和中国文字
中国文化中的行为艺术
我们这代人的文学教育
花岗岩和青铜奏出的生命乐章
行行重行行
我和作家剪影
从盈尺斋到卧绿馆
医院找你
与老谢书
要怎么做,才能不把他们当病人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知者乐,仁者寿
芦苇在春天萌芽只是一夜之间的事情
聚书的忧喜
在器物与文字之间
寻找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
感受诚信
直呼其名漫议
最美的书前的沉思
浦江洲
上海桃源
樟江河与月亮山
风骨无尽,护我初心
弄堂情未了
风雨路上见真情
南京路·22路无轨电车
纪念克非
生命如此丰富多彩
掩护的时代
我的南方和北方
汉语的创新表达
走进上海与阔别上海
北京的年是一锅大杂烩
一个眺望世界的高地
瑞典皇宫
古城泸酒香
刀功
笔墨忆趣
访问荷花
弄潮者的心声
——序《岁月不负深情》
张贤亮的心
一边落叶,一边开花
——悼念诗人雷抒雁
李子云的见识和慧悟
站在傅雷故居的大铁门外
唐模一日

老屋
捉蟋蟀的男生
说皇城
红豆树下的忧思
那时候
闲话《松江方言教程》
游园惊梦
跌跤
车过呼兰
颐园因而记
张家四姐妹,姓名藏密码
转身之际
另一种风景
风来的方向就是风住的地方
大地一直很忙碌
松江名士施蛰存
难忘1988年上海战疫
花中一流是桂花
良师益友,人生楷模
——怀念马达
汉字的繁与简
陕西南路的日月楼
驻足名媛馆
1999年的一场辩论会
人文荟萃贯古今
——朗诵《从广富林到松江城》有感
旧饰因缘·说戏
我的中学美术老师
外滩后街
我的三位国文先生
铜鼓很有意思
回望狼山
路名别裁
石滩上的集体舞
怀念你,张欣
永远的歼
书房,我最奢侈的空间
吃拌面
高原反应
半个世纪后的同学会
在日子里奔跑
鱼去了哪里
拜谒天马
不曾远去的松花新村
天马山印象
茶人原来是诗人
桃花雪中雨花茶
人声与人生
——朗诵艺术断想
《枫泾民间传说拾遗》序
所有的乡愁
上海的四季恰是上海的分寸
罗洪夫妇和巴金的交往
冬日之情
花,自己买给自己看
象之殇
城里的乡愁
杨维桢与看剑亭
访鸡血石故乡
卖花桥学农记
马勒别墅,婚礼进行曲
山歌里的兵哥哥
武夷夏景
瑞华公寓的红领巾小队
橡胶树,你流的是什么
雪泥鸿爪话徐阶
鲞旗猎猎屋檐下
黎里油墩
活出味道来
热爱家乡,眷恋故土
国外带娃经历记
草绿色车厢里的歌
拾穗者的背
尊严
老了嘛
说吧,让我们说吧
一个人与一座城
秀野桥的四鳃鲈鱼
十里春风不如你
奶奶
百岁不老
朱雯:不仅仅翻译
兄和弟
《峰泖杂记》序
军旅笔记
幽默大师
——忆十发先生趣事几则
锅贴
袜底酥·鞋底板
徜徉在醉白池内
秦淮夜色
仰天一笑为文学
白鹿原上一青松
与儿子握手
我深爱博尔赫斯和他的书
黄浦江零公里处
守心如玉
小小的一座院子
峻青先生,回家了
灯下记
时间的大圆盘:所有的心碎与欢娱
林荫道的纬度
大自然的宫殿
最后的礼物
拨浪鼓
这么好的先生,都舍不得
红叶是秋的嫁衣
心里涌动的清泉
拂却尘埃写名相
瓶花闲情
旧痕新影话闺秀
电车咖啡馆
大世界姓啥
淮海路,啥味道
像苞谷酒一般醇厚绵长

花香书香识九香
门前石榴是个伴
葛特纳格林镇情事
倒霉的故事
那年,如果我出国
桑葚桑葚酒《桑葚忆》
凤仙花
与金宇澄先生交往点滴
一个人走了
甏头酒·两双半
办卡记
延中绿地内的石库门房子
我在九溪十八涧丢失的金笔
在山西,与老八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