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花开》:
冬天,天下起了雪,整个世界都披上了银帔。踏雪、堆雪人、打雪仗,对南方的孩子们来说,雪天是上苍给孩子们的格外恩赐。雪后,屋檐下凝出了一挂挂的冰凌。在阳光下,冰凌折射出七彩光芒,像虹影。寒冷的冬夜,守着暖暖的炭火盆子,把雪放在罐里,把橘皮放在炭火旁,把黄豆放进炭火的灰烬中,一会儿,雪融声、橘皮香、爆豆声、豆香便次第传了出来。冬夜,在加冰糖的冷开水里放一条小棍,然后放到露天,第二天晨起便有了一根人造冰棒。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些小玩意儿能给孩子们很多的愉悦。
往事中的小城,小巷是用很大的鹅卵石铺的,在雨中,泛着黄铜的光泽。小巷里有隐在高高防火墙后面的青砖灰瓦的大户人家,有木楼欹斜的手艺人家。黄昏时刻,家家户户飘起炊烟,米饭香溢满巷陌。这时,把铁片敲得“叮叮”响的老伯挑着麦芽糖的挑子吆喝着走来,把巷子里的孩子都吸引了去。孩子们拿着硬币、牙膏壳、橘皮跑出来,或买或换,欢天喜地地得到了一片麦芽糖。孩子的心是多么的容易满足!往事中的小城,水南,石滩、碧水、浮桥,松溪流过十里翠屏。走在用木板、马钉船船相连的浮桥上,宛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小小的我走在浮桥上,总是小心翼翼,总是战战兢兢,总是被绿波晃得眼昏。
往事中的小城,东门,城门残破,城墙长着茅草、青苔。城门外,码头,石阶一层层。夏日傍晚,水边,洗衣的女人用茶饼洗衣,棒槌捶打衣物发出的“嘭嘭”声和水里男童的嬉戏声在夕阳中发出亚金属般的共振,把溪水都震颤得涟漪泛起。小小的我把脚丫伸进溪水里,顿时一股清凉顺着脚把身上的汗意驱除得无踪无影。天色快黯淡时,保姆穿着蓝布褂子的身影便出现在城门的石阶上。 “囡仔——回来吃饭哕!”小小的我听到满是亲情的召唤声,便屁儿颠地回家去了。
往事中的小城,山水是明秀的,人是淳朴的。离小城不远有一个美丽的屯子一一林屯。林屯背依青山,屯前有一条杉溪潺潺流过。远远看去,白色的石滩上杉溪像一条云间玉带沉浮在山野林莽之中。到林屯必须得从石滩这边摆渡过去。那渡船是木制的,不大。艄公摇着橹,橹声和橹的划水声把寂静的村野衬托得更加寥廓。船快到林屯,从屯子里传出的清脆的试笛声和岸边白鹅戏水的“嘎嘎”声交融在一起,使宁静的林屯一下子变得有声有色、生趣盎然。
第一次到林屯,正好是春节。带着画夹、相机,林屯人相逢的目光中有对陌生人的善意猜测,但更多的是友好。林屯的房子大多是小城惯常见到的农家的那种干打垒的黄泥墙、黑瓦的房子,农家养的鸡、鸭、猪就围着房子在四周闲逛。时近中午,随便走进一家院落,向女主人说想在她家借一顿午饭。女主人的脸是那种烙着充足的阳光,平和安详的脸。对忽然闯进家门的陌生人的要求,她竞无些许犹豫就应承了下来。
……
展开
——王锺陵
★她感觉细腻,文采斐然,写一手清丽、俊逸的情致散文,古典、优雅。
——潘新和
★这些文字是散文还是诗?应该说既有诗的“灵秀”,又有散文的“轻盈”“剔透”。借用一句古话说,是以文为诗,也是以诗为文。
——徐宗文
★展示了一个在古典与现代文化、中国与西方文化之间徘徊的女性的感受,她欲将古典文化的精髓发扬,欲将人们被喧嚷的现代化麻木的视神经重新激活,欲在中西方文化之间架起一个话语桥梁。
——孙丹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