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理解,居于锦城之东龙泉山下的凸凹,为何要给锦城
之西岷山下的都江堰和李冰写诗,而且是写厚厚的一本?
我们从他的诗中不难看出原因:
所有的人都是两个人生的
一个名叫母亲
一个名叫土地……
有人的出生地在公海上、飞机上。
我是幸运的,我有一处真正的出生地
原始、踏实、全面、一直在的
指认我的出生地
不需要说出国度、省份、地市
不需要说出方位和时间
从再远的地方连爬带滚赶回出生地
也不会迷路
是的,它就是都江堰
对于一个出生于都江堰的人来说,为李冰写诗,这个理由已足
够。但是,理由偏偏还不止于此,凸凹出生10 年后,龙泉山引水
隧道打通。也就是说,都江堰不仅给了凸凹生命中饮下的第一滴水,
还给了他一生中赖以活命的水。
没有水,就没有凸凹的命。
没有水,就没有凸凹的诗。
而这水,得之于李冰和李冰身后千千万万的李冰。
最终,凸凹也成了都江堰的一滴水。
东流不尽秦时水。
就像都江堰水利工程有无数条渠系一样。
凸凹慢慢流淌成一条渠系,他从都江堰出发,由字而词,由词
而句,由句而段,由段而首,由首而成《水房子》……如同岷江水
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然后流向广袤的天府之国,继而流向
祖国的四面八方。
这样的河流还有很多,比如钟纪民、张湮、羊村、傅承烈、王
纬、汪寒洁、松鹰、沙白、王骊雯、刘春、陈宇……
无论流程有多长,他们都会向着这片水域一次又一次地洄游。
而凸凹的这一次洄游,深刻、扎实,用尽了洪荒之力。
他先是捧出了35 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汤汤水命:秦蜀郡守李
冰》向李冰致敬。然而小说写完,意犹未尽。
郑逸梅曾说:心中之意,不能挥之于剑,便当发之于诗。
于是,凸凹再次对都江堰灌区做了更全面的洄游,1 条内江总干
渠、19 条渠系、37 条干渠、60 条分干渠、272 条支渠、2848 条斗
渠、34868 条农渠,还有密如蛛网的毛渠……每一条渠系都能看见他
流淌的诗意和水淋淋的足迹。
最终,他捧出了72 首共计4000 余行的诗,实现了致敬李冰、
致敬都江堰的一个最隆重最庞大的诗歌仪式。
都江堰的水,是流淌的诗。
凸凹的诗,是凝固的水。
这座由4000 多行诗歌搭建而成的《水房子》,不仅是当代山水
诗写作的典范建筑,也是向李冰和他身后千万个李冰致敬的川主祠
堂,更是灌区儿女守望故乡的精神家园。
适读群体:诗歌爱好者者群,文艺青年群体,地方文化研究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