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第一部通过印刷出版文物反映我党百年风云发展史的原创纪实文学作品,作品按照党史权威分期,遴选有节点性意义的100件文物追根溯源、娓娓道来。红色印刷出版文物,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的见证,是扎根于中华儿女血脉中的不朽记忆。
马克思主义东来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其实,早在十月革命前,中国人已经开始注意到马克思和他的学说。清末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先进分子“开眼看世界”,译介了大量国外新思想新思潮。马克思主义,作为众多西方先进学说中的一种,也随之传入中国。
最早引介马克思主义来华的是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1899年,他与中国人蔡尔康合译《社会进化论》部分章节,出版为图书《大同学》,第一次出现中文“马克思”及对《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阐述。此后,又有戢翼翚等留日学生在东京成立译书汇编社。1901 年,该社所办《译书汇编》月刊译载日本人有贺长雄所著《近世政治史》,设立专门章节介绍马克思创立第一国际的情况。1903 年,《译书汇编》第11 期发表马君武
所撰《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成为中国人阐述马克思主义要点的第一篇专文。但是这些介绍篇幅都不长,缺乏系统性。
1903 年,中国出现了翻译出版日本社会主义著作的第一个高潮。这一年,福井准造的《近世社会主义》、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神髓》、岛田三郎的《社会主义概评》、村井知至的《社会主义》、久松义典的《近世社会主义评论》、西川光次郎的《社会党》、大原祥一的《社会问题》等书接踵而来,出现了10 多个日文社会主义著作的中文译本。
其中,《近世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介绍最为详细,阐述最为全面。这本书的日文原著1899 年7 月16 日出版发行,发行人是福井准造本人,经销处是东京市神田区一桥通町7 号有斐阁书房,日本时事报社印刷,日文版有20 万字。1903 年2 月,经湖南人赵必振译成中文,由广智书局分上下两册出版,铅活字印刷。该书被认为是中国近代第一本较系统介绍社会主义学说的译著,赵必振由此成为中国翻译社会主义专著的第一人。
《近世社会主义》中文译本总共4 编16 万余字,依次介绍并批判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热情赞扬以马克思学说为主的德意志社会主义,还介绍了社会主义各种流派及欧洲社会党派活动情况。在第二部分中,作者以较大篇幅系统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和学说著作,包括剩余价值理论,《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等著作的写作过程,以及第一国际的活动及巴黎公社的情况,称赞马克思为“一代伟人”、《共产党宣言》是“一大雄篇”、《资本论》是“一代之大著述,为新社会主义者发明无二之真理”,预言“二十世纪者,社会主义时代也”。
译者赵必振是清末维新改良派人物,原名厚屏,为表振兴国家之意改名“必振”。1900 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华民族风雨飘摇。赵必振参加唐才常等人发起的反清武装自立军,负责在常德老家组织会员。自立军起义失败后,赵必振被通缉,逃往日本,由此接触日本国内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学说,并决心以新思想催国人觉醒,从而救国家逃离苦难。1902 年,风声稍松,赵必振就携带一批日文书籍潜回上海,专心译书。在上海的3 年时间,他译出20 多种日文书,大部分交由改良派控制的广智书局出版,《近世社会主义》的翻译出版就在这一时期。
该书对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起了重要作用,影响了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据日本社会党人向坂逸郎回忆,郭沫若1955 年访问日本,在九州大学演讲时说:“在贵国的人们当中,有人似乎担心中国会输出‘赤色’思想的问题。可是事实上,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是从日本传来的。”一席话引得众人哈哈大笑。郭沫若又接着说:“我开始学习社会主义,是读了贵国福井准造先生的《近世社会主义》这本著作。”可见该书在当年的影响力之大。
第一章追寻信仰的星光……………………………………001
马克思主义东来……………………………………002
《晨报副刊》首推“劳动节纪念专号” …………005
“问题与主义”之争………………………………008
引发浙江“一师风潮”的《非“孝”》事件………012
三益里17 号的“三驾马车” ………………………016
毛泽东办的第一张报纸……………………………020
一期没标明的“马克思主义专号” ………………024
第一份马克思主义工人通俗刊物…………………028
信仰的源泉…………………………………………031
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党刊……………………………035
第二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039
党的初心与使命……………………………………040
党建立的第一家出版社……………………………045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的第一声……………………049
中共二大与第一部党章的诞生……………………053
青年团理论宣传的先驱……………………………057
“中国革命理论和策略的向导!” …………………060
永远青春的中国青年………………………………064
来自“红色大学”的理论强音……………………068
一次未曾谋面的合璧之作…………………………073
热的血和冷的铁……………………………………076
“代表三万万九千万农民说话做事” ……………080
第三章苏区根据地的鼓与呼………………………………085
军中第一朵“浪花” ………………………………086
找到思想工作方向…………………………………090
“好像见到了三十多年没见过面的孩子” ………095
了解青年,不可不读! ……………………………100
“一个大的印刷机关”………………………………103
瞿秋白办的最后一份报纸…………………………106
张人亚衣冠冢中藏宝………………………………109
第四章长征路上播种机……………………………………113
长征中的“红星” …………………………………114
向世界高明地讲了一个长征故事…………………118
上百个长征亲历者的原始记录……………………121
画笔下的长征………………………………………125
第五章万众瞩目清凉山……………………………………129
抗日战争指导思想的诞生…………………………130
战争中吹响“民族的号筒” ………………………135
一份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专门党报………………139
八匹骡子办报纸……………………………………142
一张完全的党报……………………………………145
马背上的印刷机……………………………………149
解决了文艺工作的方向……………………………151
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的诞生……………………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