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美食家/中国小说100强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670496
  • 作      者:
    作者:陆文夫|责编:李伟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个性探寻的时代,文学在试图找回个性的同时也试图找回久已失落的人性。小说中“人”的探讨脱离了类似“社会主义新人”的政治樊篱,开始关注普遍的人性。 陆文夫通过典雅的园林、幽深的小巷、苏式的饮食、吴侬软语、评弹说唱,表现出苏州享乐性城市的文化格调,形成了独特的“糖醋现实主义”和“小巷文学”特色,中篇小说《美食家》即是他在80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
展开
作者简介
陆文夫(1928—2005),江苏泰兴人。1948年毕业于苏州中学。同年参加革命。曾任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等职。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发表《小巷深处》一举成名。著有《美食家》《享福》《小巷深处》《小贩世家》等中短篇小说,文论集《小说门外谈》以及大量的散文。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日等语言,畅销海外。
展开
内容介绍
《美食家》讲述了革命干部高小庭和资本家朱自冶四十余年的浮沉纠葛,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解剖了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社会生活,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美食家》意蕴深刻、丰富,以探讨文化问题为主,但又不局限于探讨文化问题。小说虽然主要写一个以品味佳肴为职业的人“吃”的历史、生活际遇及其精神风貌,但并非仅仅把“吃”作为一种生活现象、生理需要来描写,而主要是把“吃”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式来描写,挖掘其社会、历史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小巷里又出来了一位人物,一位黄黄胖胖、腰背微驼、眼皮松弛、头发花白、衣着背时的不太老的老太婆。这样的老太婆巷子里很多,随便找找就可以找到十几个。她们有的在家抱孙孙,有的替人家当保姆,有的什么也不干,却也忙得不亦乐乎。
这位老太婆是个离休干部,干部一离休也就进入了生活流。人们每日清晨看见她去拿牛奶,买油条,挎着篮子买菜去。下午又看见她与各家的保姆为伍,抱着个小天使似的外孙女,站在巷子口看马路。看见自行车便说丁零零,看见摩托车便说啪啪啪,看见汽车便喊叭叭胡,让那没有翅膀的小天使先认清人间的交通工具。
早先几年,巷子里的人都称这位老太婆为李同志,因为她那时每日都要上班办公事,不与保姆为伍,是个在职干部。这两年人们便改口喊她李师母,因为她的丈夫还没有离休,是大学里的副教授。教授便是老师,老师的太太当然称师母,千百年来都是如此。可那老师不姓李,是姓吴,叫吴黎。按照旧时的习俗,女子应该跟丈夫,这位老太婆应该称作吴师母。现在叫作李师母,虽然有点不通,却也是尊重女权,于不通之中倒也看出了社会的进步。这位老太婆活了大半辈子,总算还保住了自己的姓氏。只是那些当保姆的人流动性很大,闹不清她是姓李还是姓吴,是同志还是师母,便随着孩子口气喊她一声好婆,姓氏、名字都没有。
终于有一天,半条巷子里的人都知道了这位好婆的名字。那邮递员拿着一个牛皮纸的大信套,在巷子里到处敲门:“李曼丽,哪家有个李曼丽?这信封上的门牌号码都不对!”
这一敲一喊便惊动了许多人,人人都愿意为邮递员出点儿力气,可也都是瞎积极。有两位坐在门口喝晚茶的退休老头聚拢来了,看那神气颇有点权威,巷子里的老住户他们哪个不熟悉!
两个老头拿着信封揣摩:“李曼丽,这是个姑娘的名字,十七八岁的大姑娘我们只知道她叫大毛,叫小妹,大号可不熟悉。”
“好像记得有个李曼华,名气挺响的。”
“你老糊涂啦,那是周曼华,是个电影明星,四十年前走过红的。”
“对对,四十年前我也走过红,那时候我在上海的汇丰洋行里……”
“二十八号里有个李曼翁,是个画画儿的。”
“不对呀,那李曼翁是个白胡子老头,少说也有八十几岁。”
“对不起了,邮递员同志,这人恐怕是住在那座大楼里的,我天天看见那大楼里有许多时髦的姑娘进进出出,其中或许有个李曼丽。”
邮递员抬起头来了,看着那座叫人头痛的六层楼。这楼是前两年拆掉一排旧房造起来的,住户来自四面八方,谁也不认识谁。爬上去一家家地敲门,起码得花半个钟头,耽误不起。于是便拉开嗓门儿叫唤:“李曼丽,楼上可有个李曼丽?” 李曼丽正抱着小天使站在巷子口喊叭叭胡哩,忽听得有人喊自己的名字,这名字自己听起来也觉得有些生疏似的。开始以为是喊别人,回过头一看,见那邮递员的大嘴巴是冲着大楼叫喊的,她是住在大楼里。
巷子里的一群人也都微张着嘴,抬起头来看大楼,希望那楼窗里能有个时髦的女人出现。
四楼上有一扇窗子打开了,是个男的:“谁呀?不对!”
二楼上有一扇窗子打开了,是个孩子:“别喊啦,我的爸爸叫李百利。”
李曼丽抱着小外孙女走到邮递员的身边,一看那个牛皮纸的大信封,是某某大学寄来的:“噢,这信是我的。”
人们满脸惊疑:“是你的?”
“是的,我叫李曼丽,户口簿上写得清清楚楚的。”
邮递员提意见了:“啊呀,李师母,以后你索性就叫别人写吴黎教授的名字,写了他的名字即使忘了写号码,我也会投到你家的信箱里。”
“怎么,我就不作兴有自己的名字?”
“呃,有有,李曼丽,拿去。”邮递员逗逗那可爱的小天使:“小宝宝,你叫什么名字?等到有人写信给你的时候,我恐怕也当爷爷哕!”邮递员挥挥手,骑上自行车飞驰而去。
巷子里的人可把个李曼丽围住了。
“李……师母。”这李曼丽三个字还是没有派上用场,人们觉得这个漂亮的名字和这个老太婆总有点对不上号,叫不出口:“……李师母,我们同在一条巷子里住了这么多年,那旧房子还没有拆的时候就看见你进进出出的,就是不知道你叫李曼丽。
P1-3
展开
目录
毕业了

小巷深处
美食家
小贩世家
献身
围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